孩子說不喜歡就不做,這樣的尊重到底對不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戳籃字,關注泡泡媽

每天一個好故事+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泡泡媽

0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了。

從過去千百年的封建專制,到現在的平等對話,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但是,在進步的過程中,有些父母不懂把控尺度,把「尊重」卻變成了一種「縱容」。

孩子不喜歡吃米飯,奶奶說:不愛吃就不吃。

孩子非要看電視,爺爺說:那你就看吧。

給孩子報興趣班,媽媽說:我回去問問孩子喜不喜歡。

老師反應孩子不愛學習,爸爸說:好的,我回家好好和孩子談談,看他喜歡什麼方式。

作為父母的我們,表面上說要尊重孩子,徵求他們的意見,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種過猶不及的愛是尊重還是遵從?

如果任何事情都由著孩子心意來,孩子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那還要家長幹什麼?

02

兒子學英語快半年了,每個周末他都準時上課。

接送孩子的時候,經常看到家長前來試聽、諮詢,臨走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回去跟孩子商量下,然後決定報不報名。

"

這讓我想起最初我一家子的討論狀況。

首先兒子是不同意的,最大原因是沒興趣。

其次老公也站出來反對,覺得這麼早學英語簡直就是摧殘祖國的幼苗,還不如帶孩子學學跆拳道游泳啥的,可以強身健體。

但考慮到雙語的優勢,加上自身學英語的經歷,我覺得,既然遲早都要學,晚學不如早學,這樣學習難度低,速度還更快。

在我的堅持下,老公最終選擇妥協。

而孩子那邊也是說了一籮筐好話,最終他才同意過去,試聽一個月。

一開始孩子都不願進教室,後來被一外國老師的玩具給吸引了,才進去。

一周上三次,和同學一起,上得很高興,學得也認真,孩子漸漸也有了興致,時不時在家裡也來上幾句。

有次全家看《奇幻森林》這部動畫影片時,兒子突然很自豪地說,字幕里有好幾個單詞他都認識。

我再問他:「那你喜歡學英語嗎?」兒子說:「當然喜歡啦!」全然不記得當初自己怎麼都不願意學的事兒了。

可見,孩子的喜歡和不喜歡都是很情緒化的,但興趣還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就看家長有沒有方法了,不需要強硬的手段,只要你了解了孩子的興趣點,就能夠順勢而為。

我也很慶幸自己當初沒聽他的要求,而是讓孩子選擇了堅持。

03

小區里有幾個孩子才剛剛三四歲就已經在學習書法和下棋。

我感覺很好奇,這麼小的孩子居然會喜歡並靜下心學這麼枯燥的東西!

孩子媽媽一語道破:一開始孩子哪裡喜歡呀,全靠我們督促。

不過半年後,你再問他喜歡喜歡他的回答肯定是喜歡,因為沒剛開始那麼難啦,入門後也自己摸索出其中的樂趣啦!

突然間恍然大悟:興趣不興趣的是成長過程中慢慢體現出來的,跟家長的最初的導向一定有很大的影響。

當孩子不喜歡做某些事時,你有沒有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

李笑來說過,很多人說不喜歡,其實是因為做不好。

以我帶自己兒子的經驗,基本上他不喜歡,不想做的事,原因只有這幾點:

1、耽誤他玩樂時間;

2、占用他睡覺時間

3、不自由要被管制;

4、費腦力和體力;

5、對未知事物的膽怯。

分析這幾點,就能看出來,前四個原因都是因為人天生都有惰性,都想自由、舒服、享受,如果因為這樣的原因,就不讓孩子去接觸去嘗試,其實無意中已經給孩子埋下了懶惰的種子。

第五個原因,能看出孩子並不是真不想去嘗試,而只是害怕,這種心理很正常,也是一種面對陌生事物時的自我保護機制。

這樣性格的孩子有不少,而越是這樣的性格,也許更需要多多嘗試,才能建立起自信和勇氣。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孩子無所謂興趣,但父母很不喜歡。

像我老公,上學時被英語虐過千萬遍,所以一談到學外語就頭疼,認為孩子也會討厭;而有的家長呢,覺得男孩學舞蹈太娘,女孩學跆拳道太粗魯,或者學下棋畫畫這些對以後找工作沒啥用……像這種情況,憑家長自己主觀的愛好草草下判斷,導致孩子根本還沒去嘗試,又怎知孩子喜歡不喜歡呢?

萬一一開始不喜歡,難道就要放棄嗎?

不喜歡的事那麼多,你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小孩子會任性,可父母是成年人,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要比孩子要成熟得多,我們應該尊重孩子,但是也要講究教育的藝術,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當因為我們的督促和不放棄讓孩子堅持去做一件事情並從中有所收益的時候,他還會記得當初的不情願不喜歡嗎?我們還會認為那是不尊重孩子嗎?

相反,有多少碌碌無為的孩子長大後卻在怪父母「那時我年紀小,什麼都不懂,你們怎麼都不管管我呢!」

04

人人都喜歡輕鬆愉快,不喜歡勞神費力,但也只有努力過,才能使人更快地成長,更多收穫。

做父母的,不應該動不動就說:「寶貝兒,你不喜歡就不做。

」這樣無意中給孩子留下的意識是:不喜歡的事,就可以不做。

孩子一旦形成了這樣的意識,將來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只會逃避。

過猶不及,平衡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對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慮,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想做什麼就不做。

有的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哭鬧,因此就對孩子百依百順。

容易被滿足的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生活、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很多家長溺愛孩子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但是真正為孩子著想,更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發展未來獨立生活所需要的能力。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能承擔的責任,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孩子讓吃點苦頭,他們會懂得謙虛,受點挫折,他們的靈魂會更加堅韌。

所以,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養成內向膽怯的性格,不希望孩子將來遇到困難就退縮,那麼請別再用不喜歡當理由,隨意對待未知事物。

泡媽總結

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父母該堅持還是妥協?這其中的度該怎麼把握?

1、具體事情具體對待。

不得不去做的或者對孩子成長有益處的,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堅持。

2、看孩子的牴觸心理。

如果孩子真的很反感,逼他也沒用;如果孩子興趣一般,那麼父母可以堅持讓他嘗試下。

無論如何,儘量不要一開始就放棄。

如果孩子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沒有獲得快感或是成就感,而是產生自卑、厭惡等消極心理,那就同意孩子放棄。

明日開團

二合一韓版書架玩具架

韓版簡約書架+收納架,二合一,更完美,整體成型,免安裝, 個性化圓潤提手設計,更人性,不勒手,方便提動。

款式1:

團價:188元(86.5cm高書架+2個盒子)

款式2:

團價:288元(102cm高書架+4個盒子)

泡泡媽

我是一個帶娃工作深夜還要碼字的創業媽媽,也是一名資深童書編輯+兒童心理諮詢師+營養師+育兒師。

每天,我會發布原創育兒文章,和媽媽們分享我的心路歷程、育兒實戰經驗、親子故事等等。

另外,我對童書極度挑剔,偏執地滿世界給孩子尋找最好的產品,每周我都會帶著媽媽們團購最值得分享的童書。

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什麼困惑,可以留言告訴泡泡媽!

泡媽助理微信ID

paoma02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隨時隨地深入探討育兒實戰經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