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戳籃字,關注泡泡媽

每天一個好故事+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泡泡媽

01

前幾天和朋友去一家餐廳吃飯。

入座沒多久,小孩子吵鬧的聲音傳了過來。

抬頭一看,斜對面坐著兩位三十多歲的女士,還帶著兩個四五歲的小朋友。

兩個媽媽邊吃邊交流一些家庭瑣事,而小孩子則是嘴巴吃著,手裡也不安分起來,拿著玩具隔著桌子過起招來。

當時,我也沒太在意,覺得男孩子活潑頑皮點也屬正常。

大概十幾分鐘後,兩個小傢伙覺得無趣,便人手一桶爆米花,一把把往對方身上撒,玩的不亦樂乎。

這時,孩子媽媽立馬瞪了一個白眼,稍加呵斥了幾句,然後轉過頭來繼續聊著她們的瑣事。

見媽媽也沒怎麼管,兩小孩更是膽大起來,打鬧的聲音越來越大,範圍也越來越廣,周圍不少人餐桌上都散落著幾顆爆米花。

對面的一位小姑娘看不下去,站了起來,走到她們桌前說:「大姐,能管管下你們家孩子嗎?」

其中一位女士立馬杏目圓睜,「礙著你了還是怎麼?」

一聽這話,小姑娘也氣的火冒三丈,端起碗往她們面前一放,「你們家孩子孩把爆米花都扔我湯了,你說礙沒礙著?」

女人沒有回答,頭都沒抬,只是黑著臉對小朋友呵斥道:「以後別扔這麼遠!」

聽得我和朋友面面相覷,小姑娘更是無可奈何回到座位,拿上包包買單離開。

或許是剛才的爭吵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也可能是小孩家長的態度已經引起了公憤,一位老大爺又站了起來,指著她們說:「那兩位女同志,糧食多可貴,小孩子這樣糟蹋你們也不管,他們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

或許剛才已經憋了一肚子火,開始那位母親立馬回擊:「這東西是我花錢買的,要浪費也是浪費我的,跟你有什麼關係,要你多管閒事!」

一聽這話,不但惹惱了老人家,周圍所有人都開始竊竊私語。

「熊孩子背後必然站著熊家長」

「當媽的都這樣,孩子能好到哪裡去?」

「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大人沒素質孩子自然就沒家教。

……

02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在遺傳或複製父母的特徵,父母每做出一個動作,孩子總能反射出這個動作的影像。

歸根結底,孩子沒教養,跟父母的修養有因果關係。

如果把原聲家庭當成一塊土壤,那麼父母的修養就是養料,而孩子的教養則是培育在土壤里的果實。

果實長成什麼樣,與土地有關,但更多的是與提供的養料有關。

一個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缺乏一定的是非分辨力和自我行為約束力,很多時候便需要家長為他們提前做好引導,時刻提醒。

如果家長「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藉口,不加以管制,那麼孩子就會越發蠻橫霸道、自私無理、無視他人感受,甚至直到成年以後,徹底成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群里一媽媽跟我吐槽了她家小姑子:

因為和老公關係不和,小姑子三天兩頭總跑到她家來住。

興許是從小被父母灌壞了,在她什麼家務都不干,連自己衣服也不洗。

要命的是,說話還特沒禮貌,整天大呼小叫的,只管自己痛快,從不在乎別人感受。

這兩點倒是和大男子公公特別像——吃飯時,翹著二郎腿,吐痰剔牙,吃飯完把碗一推等著老婆來收;罵起人來,髒言髒語不堪入耳……

或許小姑子老公也受不了她又懶又刻薄,吵吵鬧鬧折騰了一年多,兩人最終離婚。

沒有老公養,自己工作掙得少又花的多,小姑子只好月月伸手向父母要錢。

最後老兩口實在受不了,將女兒趕了出去!

每每談到女兒,老兩口總是一番嘆息,後悔以前太過驕縱女兒,弄的性格自私霸道,誰都受不了。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性格的弊端,更是暴露了教養。

從小姑子日常的言行舉止便可窺見端倪。

平時父母的放縱寵溺,再加上公公自身修養的不足,才造成了孩子教養上的欠缺。

一個人性格不好還有可以改善,但是沒有最基本的教養,就是從骨子裡就壞掉了。

前幾年網絡上興起一個詞語:坑爹

而大部分爹之所以能被坑,與他們自己屁股本身就不乾淨也有很大關係。

而且孩子的行為,本身就與其從小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搬石頭最終砸到了自己的腳。

這裡可以反轉一下,現在很多家長,難道就不是在坑兒?

且與坑爹不同,孩子真的是一張純凈的白紙。

03

曾經去過一個飯局,有位8歲左右的小孩,只要有菜上桌,他都會拼了命地吃。

舉個例子,上了一盤肉丸子。

他覺得很好吃,連續拿了10個,吃到吐才停止。

後來才得知,因為家裡不富裕,很少外出吃飯。

所以每當有人請吃飯,他總會拚命地吃。

他媽媽的教育是:「如果有得吃就吃多點,回家沒這麼好吃的了。

我的一位親戚,他們家也不富裕,不過教養十分好,逢人便有禮貌地打招呼,媽媽總是很喜歡跟小孩講道理,特別是關於教養的問題,她跟女兒說家裡沒什麼錢,所以很多玩具都買不了給她。

她只好默默地存著零錢去買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小孩每逢到我家,我什麼好吃的都會拿出來跟她分享,可她卻從來都不多拿。

她說:「媽媽說夠吃了就行,不用太多的。

在孩子小又最不會隱藏的年齡,最容易暴露的便是家人的教養。

她就是我的表妹,我跟她一起長大的,因為沒錢繼續讀書,很早就出來創業,但努力又能吃苦的她,早就在這城市站住了腳跟。

有錢不代表教養,真正給到孩子教養的,是他們的父母。

04

現在社會,從來就不缺錦衣玉食的富貴人家,缺的是一種高貴得體的家庭教養。

很多父母竭盡全力努力拚搏,只為了給子女創造更好的物質生活,卻疏忽了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家庭教育。

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周圍時刻發生。

買菜時,趁小販小注意,偷偷塞幾顆水果進包里;

公交車上,和孩子占用兩個位置,一孕婦站在旁邊緊抓扶手,卻對此視若無睹;

超市里,一手提著東西,一手牽著孩子,尋到機會便立馬兩眼放光,趁亂插進了隊伍。

……

甚至很多父母在爭取物質利益的時候,輕易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便拋棄了最基本的道德與修養,爭取了一點物質的同時,卻在不覺中為孩子作出了最差的榜樣。

其實,這何嘗不是捨本逐末,殺雞取卵。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良好的教養才是他以後立足社會的有力根本,也是他最低成本、也最重要的精神財富。

就像俞敏洪所說:教養比富有更受人尊重。

泡媽碎碎念

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在外言行得當,問答有禮,會把自己照顧好並懂得替他人考慮的話,這樣的孩子無論到哪裡想必大家都會喜歡。

矛盾的是,很多家長潛意識裡又覺得,如果孩子這樣「不爭不搶、謙遜有禮」並「顧及他人情緒」的話,會壓抑個性甚至會吃虧。

所以他們有時候會鼓勵或默許自己孩子大大咧咧、能爭能搶的行為,而行動魯莽、說話不客氣的孩子被誤認為是性情率真、能力強、敢於表達。

其實那只是沒教養而已,跟能力和性格沒半毛錢關係。

那什麼是教養呢?教養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

有了這種分寸感,大家都會很舒服;沒有這種分寸感,你舒服了,別人卻很煩。

那麼如何帶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聰明的爸媽這幾點必須知道:

1、愛吵愛鬧是孩子的天性,對他們一開始就要教一件事兒:正確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

2、從小要學會給別人一點兒耐心和謙讓。

不擠、不搶、排隊,輪到自己再玩兒。

3、跟人好好說話,正面溝通,避免使用嘲諷、詰問、挑釁、毫不客氣的語氣,不能用反問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別人跟你說話或問問題要回應。

4、餐桌上可以交談,但不能又笑又鬧。

吃東西要閉著嘴嚼,不要吧唧嘴。

說話時把先把食物咽下去再說。

5、好的家風最能教做人的教養。

教會孩子用體諒之心,用善良與真誠去待人,他自然會有好的教養,也自然會懂得好好說話。

所以,要想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先得要問一下自己:作為家長,這些事兒你自己做到了嗎?

泡泡媽

我是一個帶娃工作深夜還要碼字的創業媽媽,也是一名資深童書編輯+兒童心理諮詢師+營養師+育兒師。

每天,我會發布原創育兒文章,和媽媽們分享我的心路歷程、育兒實戰經驗、親子故事等等。

另外,我對童書極度挑剔,偏執地滿世界給孩子尋找最好的產品,每周我都會帶著媽媽們團購最值得分享的童書。

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什麼困惑,可以留言告訴泡泡媽!

泡媽助理微信ID

paoma02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隨時隨地深入探討育兒實戰經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帶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聰明的爸媽這麼教!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教養呢?教養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有了這種分寸感,大家都會感覺很合理很舒服;沒有這種分寸感,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煩惱。因為很...

法國為什麼少有熊孩子,因為有法式媽媽教育法

童書媽媽寫在前面:國人的教養方法一定不好嗎?西方父母的養育方法一定科學嗎?西方小朋友一定更有教養嗎?居住在綿羊國紐西蘭的中國媽媽湯雪梅就曾見識過不少外國熊孩子。她採用的《法國孩子不亂扔食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