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願意分享心裡話-果媽陳玲玲總是有辦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果媽陳玲玲,以果媽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培養孩子獨立、信念與自由,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

家長跟孩子的溝通非常重要。

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跟孩子溝通不暢,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不能對孩子進行疏導造成的。

所以,這就要求家長要搭建好溝通分享的平台,家長也要學會跟孩子分享,讓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

我們家經常召開由我們三口人舉行的「家庭懇談會」,有時在餐桌上也會有各種內容的分享。

有一次正逢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候,果果跟我們說了他聽來的一個故事:

一個日本人站在指定位置,頭上頂了一個蘋果。

一個美國人往前走了50步,回頭一槍把蘋果打下_去了,然後說:「I』m hero.」

接著一個法國人往前走了300米,回頭一槍,也把蘋果打下去了,說:「I』m Héroīne.」

然後中國人往前走了三步,回首一槍,直接把日本人的腦袋打破了,然後說:「I』m sorry.」

說完我們三人都樂了。

然後他說:「爸爸,你為什麼樂?」

他爸爸說:「你看中日仇恨有多深啊,把人家腦袋都打破了。

他又說:「媽媽,你為什麼樂啊?」

我說:「你看這個中國人忒笨了,只走了三步還把人家腦袋打破了。

我接著問果果:「你為什麼樂啊?」

他說:「他們三個人用的槍不一樣。

後來他還自己總結:「你看我們都笑,但是笑點都不一樣。

我們家這樣的分享是常態化的,還會定期召開「家庭懇談會」。

在會上,每個家庭成員可以把自己的煩惱跟大家分享,大家獻計獻策,解決問題,創造和諧家庭。

果媽說:分享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家長要搭建好分享的平台!

分享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會不會分享是一個人學習能力強弱的標誌。

只有把知識學到自己頭腦中,積累、思考、沉澱、提煉、內化,然後分享出來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要想養成分享的習慣,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即使再忙,家長也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哪怕是5分鐘,問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開心嗎?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或者有成就感的事情?有什麼需要家長幫忙的?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關心他這個人,而不是只關心他考多少分。

通過他的敘述,你可以了解孩子快樂的源泉、自信的原動力或對事物關注的角度和敏感度,最後養成一個善於觀察、思考、分享、反饋的習慣。

同時,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孩子,這種經常性的對話,會讓父母和孩子產生共鳴,也會引導孩子更積極地表達自己。

從而促進家庭文化建設,讓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更順暢、更和諧,家庭凝聚力更強。

其次,家長要學會傾聽。

家長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營造溝通的氛圍,在平等民主的環境中跟孩子交流。

同時也要傳授、示例分享的方法。

只有當孩子感覺到父母是願意跟自己分享,同時也能傾聽自己時,孩子才會把家長當作朋友,跟家長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最後,家長要堅持給孩子做榜樣,督導分享的持續進行。

只要家長能夠搭平台、造氛圍、傳方法、巧引導、會總結、多表揚、可持續,就會養成分享的好習慣。

本文由果媽陳玲玲原創,歡迎轉發,未經作者授權不歡迎其他平台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