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太累?是你的方法不對!怎麼做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孩子在你身邊玩,你卻低頭玩手機」。

這樣的場景是你和孩子平日的生活寫照嗎?陪同不等於陪伴,過度使用手機會大量占據親子互動時間,引發親子關係衝突。

然而,有些家長認為陪孩子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玩的遊戲實在太幼稚,實在提不起興趣參與其中;還有家長說,陪孩子玩特別累,有時候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辦法,很是煩惱。

上面的2種說法反映了大多數父母對親子陪伴的態度。

反思:陪孩子太累?其實是方法不對

無時無刻地陪伴孩子,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事實上,在孩子1歲之前,的確需要媽媽經常的陪伴,但當孩子學會走路,開始自己探索世界以後,媽媽則需要適時放手,也就是說孩子不需要你時刻陪著他玩耍!這個觀念可能會讓很多父母大吃一驚:「怎麼回事?難道我們總是陪著他反而不好了?難不成把孩子放在一邊不搭理他?」

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高質量陪伴

家長如何做到高質量陪伴?

那麼,我們如何評判陪伴的質量高不高?陪伴質量高不高的標準在於父母和孩子在此刻的狀態如何。

只要雙方狀態是愉快安逸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也就是說,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指父母隨時待命,長時間陪著孩子玩遊戲。

1、讓每分鐘的陪伴都充滿意義

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妮認為,家長要利用好「高質量時間」,用參與式的家庭活動開展好陪伴式教育。

「高質量時間」是指在那一刻,家長放開手上的事,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與他們聊天、玩耍,哪怕每天只有15分鐘。

2、晚餐時光的互動也很美好

早出晚歸的上班族父母,與孩子共度的晚餐時光,顯得特別珍貴。

家長可以提前訂製計劃,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晚餐話題,比如水果之夜、爸爸之夜、幼兒園之夜。

通過晚餐時間的暢聊,孩子將漸漸地對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更加感興趣,並從中透露出他內心的許多想法,這也會讓每一個日子都會讓你們在期待與美好中度過。

3、親子共享散步時光

吃完晚飯,牽著孩子的小手,和孩子到附近散步,沿途可以為孩子講小故事,孩子也可以向家長描述今天在學校里發生的趣事。

如果孩子的幼兒園或學校離家近,家長不妨試試早起一會兒,陪孩子走路去上學,而不是每天都在堵車與抱怨聲中,急匆匆的把孩子送到學校。

4、做家務也是一種陪伴方式

陪伴不一定需要刻意留出時間陪孩子玩。

做家務、做手工,這些孩子能看見、能明白並能模仿的工作可以成為陪伴孩子時的工作。

事實上,孩子表面上好像沒有注意到家長在做什麼,但他卻用靈魂在感知著這種陪伴,正如荷蘭教育家伯納德·李維胡德在《孩子成長曆程——三個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中所說:「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就越多。

5、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買來新玩具,你選擇和孩子一起研製玩法,還是讓他自行擺弄?請一定要多陪伴孩子,而少一點各干各的。

不管是孩子的新玩具,還是父母的新事件,你們不妨都讓對方參與到自己的事情里來。

比如孩子與你分享各種玩具的玩法,你在洗碗時,孩子幫你遞洗潔精等等,你們還可以一起製作放玩具的置物架,一起種花除草,一起分享熱愛。

相比父母的童年,如今的孩子看似擁有了來自家長更多的愛,更優渥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真的更幸福,心理更健康嗎?無論何時何地,從現在起,請你不再始終拿著手機刷個不停,不再陪孩子出去玩時猛打電話,不再陪孩子玩遊戲時還在想著工作的事,不再……守護孩子的童年,請給他們高質量的陪伴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機控」現低幼化 業內:家長帶頭不玩遊戲

(本報記者:吳曉良)「我最近才發現,孩子跟我幾乎沒有什麼交流了,他跟手機玩的時間比跟我說話的時間還要長。」最近,市民王女士突然發現孩子迷上了手機,不願意跟家人多交流。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很多三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