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不用花錢,孩子卻受益終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雨霏
成長樹原創,其他公號轉載請輸入「授權」
周末去參加朋友的婚禮,我穿了新買的大衣和靴子,精心化了適宜的淡妝。
一同踏進酒店電梯的是一對母女,女兒五歲左右,看上去活潑伶俐,母親則始終微笑,溫柔得體。
我們互相點頭致意,那位女士還讓女兒幫我按了想去的樓層,我對她們的第一印象很好。
「阿姨,你的衣服可真漂亮,這個顏色很適合你,媽媽,你說對嗎?」電梯運行中,小女孩兒忽然奶聲奶氣地說道。
電梯裡除了我們沒有其他人,我知道她是在稱讚我。
「謝謝你,小寶貝,阿姨好開心啊。
」我喜不自禁,蹲下來摸了摸小姑娘的臉蛋兒。
「您的衣品的確非常棒,這件大衣質感很好,能告訴我是在哪裡買的嗎?」女孩的媽媽依然眼含笑意,用真誠的語氣向我詢問,用詞用語,表情語調,都令人倍感舒適。
道別後,我來到婚宴大廳落座,腦子裡卻始終在回味剛才的場景。
母親讚美孩子並不稀奇,可教會孩子讚美別人,真是一種極好的修為。
孩子能夠發現身邊的美,並且用簡單誠懇的語言給予褒揚,不光換來了陌生人的好心情,同樣愉悅了自己的心靈。
在家長們都忙著讓孩子拼智商的時候,這位聰明的媽媽言傳身教,讓女兒不知不覺間擁有了「高情商」,我想在女孩兒的成長過程中,這份「大氣」會讓她贏得很多尊重和欣賞。
想起有次帶女兒去兒童遊樂場,在休息區遇到過另一對母女。
母親正在幫女兒換衣褲,女孩兒說喜歡不遠處小姐姐的粉色蕾絲連衣裙,還一個勁兒讓媽媽看。
母親忙著打理孩子,很不耐煩,可又經不住女兒一直吵,只好回頭瞄了一眼,接著語氣生硬地回復女兒:「好看什麼啊,土裡土氣的!」女孩兒愣住了,她沒想到母親會做出此番評價,疑惑又不甘地繼續看了兩眼,便不再做聲。
我很心疼,怕她幼小的心靈里,又少了一份寬容與美好,也許有一天,她也會變得刻薄而不留情面,對自認不喜歡的人和物拋出生冷的一句:真差勁。
我們能怪孩子不懂事嗎?他們不過是有樣學樣,複製著父母的處事態度罷了。
在孩子清澈的眼睛裡,喜歡上一樣東西不需要任何附加條件,不違心也不敷衍,我們真該呵護這份本真,鼓勵他們積極去欣賞,盡情去讚美。
讚美自己是本能,讚美周遭則是一種豁達的品格。
我們要培養孩子堅信自我的信心,更要擴展孩子包容萬象的格局。
善於發現美好的人,素來更容易擁有快樂,更容易滿足,他們不吝美好之詞的樣子,同樣會帶給身邊的人幸福與滿足。
誇讚別人一句,自己非但不少一分,反倒能給對方帶來十分的歡愉,何樂而不為。
國人心裡,始終有個不能不提的誤區:表揚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有時會顯得很「虛偽」,對上司對領導的誇讚更是難逃
「拍馬屁」之嫌,因此某種程度上,我們羞於讚美,恥於讚美,潛移默化中,也把這種意識傳遞給了孩子。
還有一種最狹隘卻又最常見的心理,是深知自己「不如人」,生怕褒了別人就貶了自己。
其實,你讚美或不讚美,美就在那裡,靜候那雙靈動眼眸的賞識,無視美好事物,拒絕承認精彩,就是把自己推向了黑暗孤獨的島嶼。
「You are beautiful」, 「You look
great」,西方人把讚美掛在嘴邊,習慣接受讚美,也習慣讚美別人,仿佛這是一件和吃飯睡覺一樣平常的事情。
這個思維我很贊同,喜歡的事為何不及時表達愛意,非要等失去錯過才追悔莫及。
中國的親子關係從不缺乏愛,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也絕非不懂愛,只是這份愛有時太過張揚,不分界限,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縱容,常常肆意得讓他們迷失自我;有時又太過內斂,吝於表達,比如對周圍人和物的冷眼相待,往往苛刻得風度全無。
父母所組成的原生家庭,直接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性情品格,樂觀、包容、有仁愛之情,且善於表達的父母,即使他們的子女沒有實現階級意義上的出人頭地,也準是個周身散發幸福能量的歡樂派。
有位朋友在小學擔任美術老師,與我分享了一件最近在教學中遇到的事。
她所授課的三年級二班這學期轉來了一位中國紐西蘭小混血,父親是紐西蘭人,母親是中國人。
上課時,小男孩兒碧綠色的眼睛總是閃閃發亮,仿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這天的課程安排是去公園寫生,因為前一晚剛下過一場大雨,地面還有些濕漉泥濘,一路上,同學們多是踮著腳走路,隊伍里不時傳出幾句抱怨。
「你看那些花都被大雨澆蔫吧了,花瓣都掉了,真難看啊。
」淘氣的男同學揪下路邊一朵殘敗的花朵。
「好煩人啊,我的鞋子都被這些臭泥巴弄髒了!」嬌氣的小女生嗔怪著環境的骯髒。
朋友一邊安撫這些鬧小情緒的孩子,一邊巡視整個隊伍,忽然發現混血小男孩兒不知什麼時候從隊伍中間落到了最後。
只見他左顧右盼,一會兒抬頭看看道路兩旁的大樹,一會兒蹲下來聞一聞路邊的花草,他始終面帶笑意,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
她走過去問小男孩兒發現了什麼。
「老師,你閉上眼睛,用鼻子使勁兒聞一聞。
」朋友很好奇,便按照小男孩兒說的做了。
「老師你聞到了嗎?大自然的香氣,下過雨才有的,有泥土的清香,有花草的芳香,特別好聞。
對了,這跟我在紐西蘭奶奶家的小花園味道很像哦!」朋友很驚訝,一個9歲的小男孩兒,怎麼會對生活有著如此細緻的觀察,發出如此由衷的讚嘆。
男孩兒說,爸爸一有空就會帶他到公園、郊外、田野里去,讓他欣賞花鳥魚蟲的美好之處,媽媽告訴他,這是和大自然的親密約會,一定要珍惜。
父母帶上孩子,用最直觀的方式去接觸美好,這才是一堂最好的審美感知課。
在多數國內家長呵斥孩子別讓「臭泥巴」髒了鞋子衣褲時,這位紐西蘭的爸爸,卻讓兒子盡情感知泥土的清香,讓他知道這片偉大的土地孕育了神奇的生命。
如此用心的教育之下,孩子怎能不對自然滿懷敬畏,怎能不懂感恩與歌頌周遭的一切。
感知幸福並非難事,懂得讚美的孩子,總能輕易擁有快樂的人生,發現最美的世界。
智慧的父母心中有面鏡子,他們看得清楚:一千條育兒心得,一萬章教子心經,統統比不上爸爸媽媽一起俯下身來,教孩子讚美一棵樹,一朵花,一段情。
「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其實只是隔著家長而已!
有人或許會覺得我在標題黨,但是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熊孩子」不僅僅是個孩子!01這個時代,「熊孩子」幾乎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熱門話題,大多數人煩不勝煩的時候,社會上依然還有不小的聲音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