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其實只是隔著家長而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或許會覺得我在標題黨,但是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熊孩子」不僅僅是個孩子!

01

這個時代,「熊孩子」幾乎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熱門話題,大多數人煩不勝煩的時候,社會上依然還有不小的聲音辯解:「他還只是個孩子……」但是一個又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有些事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能一筆帶過的。

最近網絡上的一條熱門新聞又一次給了我們當頭一棒。

02

7月3日那天,一個小女孩2歲的生命在長沙瑞都華庭小區,戛然而止,原因竟被多數人認為是「熊孩子」的惡作劇。

兩歲的莉莉與其他兩個小孩子一起玩耍,進入了電梯,電梯的按鈕原本是在9樓,其中5歲的小男孩卻蹦跳著點亮了18層的按鈕。

電梯到達9樓的時候,三個孩子本來一起走出去,其後小男孩卻將兩歲的小姑娘重新抱回了電梯,並將她一個人重新關進電梯,帶到了18樓。

電梯到達頂層開門的一瞬間,2歲的小姑娘本能地朝著外面的陽光走去,誰想到頂樓的護欄失修,莉莉一腳踩空,從18樓墜樓身亡。

再回看電梯裡的監控錄像,一陣心痛...

有網友回憶起相似的經歷,在電梯裡碰到一個媽媽帶著三四歲大的孩子,她們出電梯之前,小男孩突然啪啪啪連按了幾個其他樓層的按鈕,回頭朝媽媽得意的笑,媽媽面不改色的默許了這一切。

現在想一想,真是毛骨悚然,父母一句及時的呵斥就能讓孩子學會的道理,憑什麼要讓無辜的家庭以喪子之痛來給熊孩子敲響警鐘?

為己謀利自得其樂沒有錯,但我們還應該有做人最基本的底線和道德。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但不能去傷害。

這是熊孩子麼?不,這是「殺人犯」。

如果還有人願意用「無心之失」來強調大家對於一個孩子的「寬容」,那當初地鐵站那個小男孩該怎麼解釋?

03

去年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有一次在地鐵站等地鐵,一個小孩子因為想吃一個年輕妹子手裡的炸雞排不停哭鬧,小男孩的媽媽便讓孩子去向妹子要,說:「那你去跟姐姐說,讓姐姐把炸雞排給你吃~」

小男孩便側過頭對妹子說:「我要吃雞排!」妹子瞄了一眼就側過了身,沒理他~

事情到這也不過就是一個「熊孩子」不懂禮貌胡攪蠻纏的故事,不說大快人心吧,至少也算不虧不損……而之後發生的事卻驚呆了所有人。

不一會兒傳來了地鐵進站的聲音,就在遠處的地鐵夾著快風馬上就要到站的時候,小男孩兒突然掙脫了媽媽的手,跑上前使勁兒推了那姑娘一把!妹子尖叫一聲眼看就要栽下站台,還好身邊一直關注妹子和小男孩的人在千鈞一髮的時候,抓住了年輕女孩兒的胳膊……而小孩子卻被媽媽拽著,迅速隱進了地鐵擁擠的人流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如果說「電梯小男孩兒」事件是無心之失,那「地鐵黑手」事件就是一個孩子最本質惡意的袒露。

是呀,孩子摔在地板上哇哇哭的時候,你說乖寶貝兒別哭,媽媽打它(地板);小雞啄了孩子一下,你說寶寶別怕,媽媽今晚就給你燉了它;孩子被小朋友推了一把,你說你怎麼不打回去啊......

終於,孩子替你總結了自己的「家教」:你惹我不高興?那你去死吧!

這時候又有人說,孩子還那麼小,對自己的行為把控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嚴謹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不過是一時情緒過激沒控制住衝動罷了,畢竟那不過一瞬間的事兒……

那「女生火鍋店毀容」事件呢?

04

兩個女孩兒在火鍋店吃火鍋被隔壁桌的小孩子瞄上了,便偷偷跑到兩個女孩兒的桌下想偷拿放在桌角的手機,被女孩兒發現,收回了手機,孩子非常不滿,跑去向媽媽告狀並得到了響應,便又去試圖要女孩兒的手機,被拒絕之後,小孩兒生氣地站在隔壁的椅子上往兩個女孩兒的火鍋里吐了好幾口口水……

兩個女孩兒嚇了一跳,隨後老闆為這兩個姑娘更換了火鍋底料。

再後來,就在其中一個姑娘起身去洗手間的一小會兒,小孩子飛快地躥到去洗手間女孩兒的椅子上,將滿滿一鍋滾燙地火鍋湯料,劈頭蓋臉潑在了對面女生的臉上……

一個年輕女孩兒最珍貴的臉……說毀就給毀了。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還是告訴他什麼不能做。

父母怕孩子被燙傷所以千叮嚀萬囑咐讓他牢記離熱鍋遠一點,卻縱容了他用可怕的熱湯去傷人,如果看到孩子吐口水時就能嚴厲教訓,後面的慘劇也不會發生。

明知有害卻故意為之,這哪裡是不懂人事的「熊」,這分明是昭然若揭的壞。

05

從古至今,孩子其實一直被認為是「純潔、天真、善良」的代表,人們習慣用每一個最邊緣、最不傷大雅的藉口去原諒一個孩子已經足夠明顯的原始罪過,社會其實給予了孩子太多超出社會承載能量的寬容,所以熊孩子才「屢禁不止」,所以「熊家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得過且過,繼續驕縱。

但是各位,還記得當初伊索寓言裡那篇叫《小偷和他的母親》的故事麼?長大後的小偷被法官判處死刑,執行死刑之前,小偷說想和母親說幾句悄悄話,母親湊過來,他卻狠狠地咬掉了母親的耳朵……

寓言不現實麼?不,寓言很現實。

你不好好教孩子,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替你好好教育他。

06

原生家庭是影響孩子性格養成的必要因素之一,一個孩子的家教無形當中,就決定了你的孩子以後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天使?一個誰見誰煩的熊孩子?還是一個整個社會都聞之失色的殺人犯……

主持人倪萍說起一生最感謝的人,是一手把她撫養長大的姥姥。

在《姥姥語錄》里,倪萍記錄著姥姥曾經這樣說:

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裡都得嚼碎了,種在地里可就不一樣了。

好種子結好花生,孬種子結小花生。

孩子也是這樣,你們都在跟前看著。

我要是做那『聰明』事兒,你們長大了就不聰明了。

種下什麼種子就長什麼果兒。

而倪萍的姥姥,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老人,用孩子作為她一輩子的教育成果告訴我們:

家教是一個家庭的內在靈魂,是為人父母的最高人格體現,他象徵著一家人的「精神存款」富足或是貧瘠,無所謂物質財富,無所謂社會地位……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家教是一個父母給予孩子最誠懇的「身份證」。

好好的孩子你不教他道理,他就會成為熊孩子,你說沒關係,他長大了自然就懂了,後來他沒等長大,就成了殺人犯。

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隔著父母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之初,性本惡嗎?

關注「小馬育兒指南」 | 讓孩子幸福、有意義的快樂!跟朋友吃飯的時候聊到一個問題,說的是「人性中的惡到底有多可怕」。生活即江湖,陰暗幽深,勾心鬥角,總有陽光所照射不到的地方。一個朋友跟我們分享了...

「他只是個孩子!」這句話害了多少個家庭

最近,Vivi媽被長沙「熊孩子」的惡作劇攪得心痛不已。還原事情的經過:兩歲的莉莉與其他兩個小孩子一起玩耍,進入了電梯,電梯的按鈕原本是在9樓,其中5歲的小男孩卻蹦跳著點亮了18層的按鈕。電梯到達...

壞人變老了,熊孩子長大了

什麼事最好的教育?據網友@南京地鐵公安施Sir爆料,7月18日早上南京地鐵一號線上,一名小女孩想小便,她媽媽就在地上鋪了一層塑料紙讓她小便了,尿液流的滿車廂都是。車廂里本來人就多,結果大家都在躲尿。

父母別再這樣教孩子了,真的特別沒教養!

孩子的教養,父母的修養。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是父母的素質,是父母的修養。有時候,你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在於常理的,於情於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卻是沒有自知?有時候,孩子做的事情很...

你成功的教會了孩子學殺人

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熊」的經歷,也不知道你們生活中會不會遇到熊孩子。面對熊孩子的時候,你們是礙於面子,置之不理,還是站出來,指出熊孩子的錯誤,更有大快人心的,把熊孩子治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