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只需要兩個動作,就可以有效制止孩子發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時候,家裡熊孩子的脾氣一上來我們做家長的還真是那他們沒轍。

說起來感覺還挺有意思的。

小孩子,尤其是3、4歲的小孩子特別愛生氣。

大人說一句話,孩子不愛聽就生氣;

家長做一頓飯,孩子不愛吃就生氣;

孩子想要什麼東西,家長不給買,孩子也生氣;

......

不僅生氣,他們還發脾氣,

那脾氣發起來,整棟居民樓、整個小區都跟著打激靈~

不喜歡聽的話,家裡的小祖宗通常死命捂緊耳朵「我不聽我不聽!」;

不愛吃的飯菜,小祖宗們倔強把頭一偏,不吭聲也不說話,頭搖得像撥浪鼓;

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他們則會使出自己的殺手鐧——就地耍賴打滾!

面對眼前又哭又鬧如此混亂的場景,凡人家長們也顧不了那麼多素質和形象,對孩子既批評又動手,儼然成了升級版鬧劇。

記得在《爸爸去哪兒5》里,山雞哥陳小春有次就對jasper發了火。

jasper在路上邊走邊玩,弄得陳小春沒了耐心的喊到「嘿,快一點!」聲音甚至嚇到了行人。

好在懂事的jasper並沒有吵鬧,反而對爸爸說「你可以不生氣了嗎?」來緩和爸爸的怒氣。

陳小春的做法不就是我們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們時的做法嗎。

孩子無理取鬧確實應該教育,但畢竟他們還小,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起不到什麼效果,有時反而會造成孩子和你頂嘴、冷戰等局面,就算這次制止住局勢,孩子下次也還會再犯,而家長每次以暴制暴的育兒方式也常常使自己勞心勞力。

可能看到此處,家長們的內心在怒吼「我也想溫柔啊!我也不想對那熊孩子發火啊!!但不發火又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啊!!!」

老話兒講得好,「解鈴還須繫鈴人」,脾氣出在孩子身上,解決問題的關鍵自然也是孩子,那麼孩子究竟為什麼愛發脾氣呢?原因有3點:

1. 孩子想滿足自己的需求,但他並不怎麼懂得該怎麼與大人溝通,只能發脾氣引起爸媽的注意。

2. 家長由於忙其他的事情而顧不上理孩子,這時孩子容易發脾氣。

3. 大人平時對孩子有求必應,一旦有一次沒滿足孩子的需求,更容易使孩子發更大的脾氣。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我們都知道了,下一步就是爸媽溫柔又不失威嚴的解決孩子發脾氣的問題了。

其實打、罵孩子神馬的都弱爆了,制止孩子發脾氣,只需要2個動作:蹲下+擁抱。

「蹲下」

各位爸媽可以回想一下,生活中我們和人說話時,是不是都要儘量與之保持平視?

因為這樣會讓人在說話交流的時候更輕鬆自如,同時看著人的眼睛說話也表達了對對方的尊重。

有次,一個朋友的女兒滑滑板車時不小心砸到了鄰居兒子的腳,鄰居兒子立刻痛得大哭大叫起來,我朋友馬上過去詢問情況,才知道是自己女兒闖的禍,這時女兒已經跑開了,朋友安撫好受傷的孩子後,立刻就去找女兒了。

後來朋友回到家讓女兒給人家道歉,但女兒死活不肯,這讓朋友很生氣,於是他只好自己給鄰居打電話道歉,知道孩子沒什麼事兒才放下電話去詢問女兒。

朋友走到女兒面前,蹲下來把她抱到懷裡,十分有耐心詢問她,小姑娘哭得很厲害,過了一會兒才漸漸停止哭泣。

他告訴女兒傷害了別人要道歉,這是起碼的尊重和禮貌,女兒說:「我當然要道歉,但看他哭得那麼厲害,我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就跑了。

我明天一定向他道歉!」

結果第二天小姑娘就和小男孩道歉,兩個小盆友又開心的玩到一起。

蹲下來與孩子交流,並不僅是父母與孩子交往姿態的改變,更意味著父母與孩子平等地位的確立。

家長要在內心深處,把孩子當作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他與大人一樣對很多事情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與決定權。

這樣,孩子就會放下自己內心的不滿和小脾氣。

「擁抱」

有次我帶西瓜去商場裡玩,因為他看中一個玩具我沒買給他,結果他就開始在商場哭鬧,十分有「潑猴」的架勢。

其實那天我已經給他買了兩個不錯的玩具了,所以當他說還想買的時候我並沒有同意。

後來為了不讓他再吵鬧,我蹲下並抱住了他,努力保持心平氣和的口吻告訴他我們不能再買玩具了。

西瓜掙扎了一會兒後,可能覺得掙扎也沒什麼用就逐漸平靜了下來。

之後我又和他商量了剛剛的事情,他也同意了。

擁抱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接納,這要比動手打罵的效率要高許多。

在擁抱的過程中,父母語氣和眼神的柔和也非常重要,孩子會感覺到「我爸媽是關心我的,他是想著我的。

」,慢慢的孩子的發怒的情緒就會平復下來。

前面提到的陳小春和jasper父子倆,一開始陳小春會吼,會不耐煩,後來陳小春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於是回家之後就找jasper面對面談交談,父子倆一團和氣,之前有些不愉快也消除掉了。

所以解決孩子發脾氣其實很簡單,只要耐心、細心、尊重孩子、讓孩子感覺你是愛他的,他自然而然就會消脾氣。

你家孩子發脾氣時你是怎麼做的呢?快來留言區分享吧~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首都父母學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