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報告指出,想要孩子學校成績棒,父母這3點要做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去接孩子的時候,聽到一個家長跟老師說:「老師,我家孩子反應慢,學東西也慢,麻煩您在上課的時候多照顧照顧啊,辛苦了!我不想讓他落後太多。
」
這位家長的擔心我想有很多爸媽也都有,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難免會把自己的孩子和同班同學進行對比,看看自己孩子會不會比別人孩子差,如果稍有欠缺就會託付老師多照顧孩子。
殊不知,一些適宜的家庭親子活動,再加上有意義的對話,就能讓孩子成為一個閃亮的寶寶!
家是寶寶的第一課堂,他在家裡所學的東西會影響到在幼兒園的表現,甚至會影響一生。
此結論是由紐約大學的斯坦哈特文化教育學院得出的。
這份報告里提到,3歲以前的孩子,如果能夠得到合適的玩具以及指導的話,是很容易獲得良好的認知和學習技能。
值得慶幸的是,獲得這樣的技能並不需要價格高昂或者高科技的玩具,實際上很簡單的一些遊戲,就可以給孩子提供無數的學習機會。
最好的做法是要多和你的寶寶進行互動,多給寶寶的遊戲進行一些指導,無論他在玩什麼樣的玩具。
他們給年輕父母提出三個建議:
一,要給孩子提供有趣的、適合她年齡的一些學習材料。
用玩具設計一些家庭活動,這些活動要能夠讓孩子進行自由的表達,無限的想像,以及一些精細動作的練習,包括能給予他學習數字、形狀的機會,比如可以找到以下這些東西:
-
簡單的認知類的繪本。
-
蠟筆、水彩等美術方面的材料。
-
過家家的遊戲材料,比如玩具娃娃,適合寶寶尺度的廚房玩具,以及工具等等。
-
一些木質玩具,比如積木。
-
還有一些需要數數、配對兒,以及分類的玩具和活動。
二,和你的寶寶一起玩。
有了以上的東西之後,我們就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很多家庭活動了,比如閱讀繪本,創造一些工藝美術方面的活動,如果寶寶要做飯呢,我們也要假裝吃。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積木,或者用他的小工具進行一些修理工作。
看,有很多家庭活動可以做吧,我們為什麼做這些事情呢?有兩個目標。
首先,我們可以對孩子的興趣和需求保持一個敏感度。
比如寶寶喜歡什麼玩具,他想告訴你什麼事情。
和寶寶一起玩兒並且認真地傾聽,你才能更加了解你的寶寶。
其次,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在玩的過程中,有機會教孩子一些概念和技能。
比如你可以說:「哇,你在建一座高塔呀,我要放一塊小的在上面。
」在這樣的表達過程中,你就會把一些諸如大和小的概念輸送給孩子。
同樣在用積木搭高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和孩子數一數用了多少個積木塊兒,這樣同時學習了數字;再或者,讓孩子用紅色的積木塊兒搭一個高塔,用藍色的積木塊搭一輛汽車,這樣既學了顏色,又學了分類。
三,和你的寶寶說話。
這個要求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因為現在太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面,很少和孩子溝通。
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行動,對孩子來說卻有非常大的意義。
一起讀一些繪本,一起唱些兒歌,並且把你和寶寶周圍所發生的一切都講給他聽。
因為這些對於寶寶來說是很新鮮的。
所有的這些對話和語言對孩子的發展都會有幫助。
如果你能做到如下這些,那麼幫助會更大。
-
對寶寶的聲音和要求及時予以回應,儘管你可能並不理解他說的,或者給不了他想要的,但是你要對孩子試圖和你溝通這件事情給予重視。
-
把你身邊寶寶能夠觸及的物品都貼上標籤,並且經常重複這些詞,好讓他熟悉這些詞。
-
通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寶寶說話,在他想要表達的時候一定要留一個時間,給他機會去回答,不要替他說。
-
家長表達要清晰,可以直接用完整的句子,複雜的句型結構,跳過兒語期。
寶寶成長是很快的,接受能力也很強,家長要跟上孩子的成長速度,不要自己沉浸在「嬰兒期」。
團爸很慶幸自己在有孩子之前已經了解到這些知識,所以在團兒出生後我就一直在踐行,不得不說,效果顯著,所以有了寶寶的家庭,父母儘量要多陪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孩子之後我們才能因材施教,更能激發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寶寶自然會像很多家長期盼的那樣表現突出。
我想很多時候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特長班的原因,肯定有一部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
許多家長都準備給孩子報興趣班,學習一些新技能為將來入學儲備知識。而對3-6歲孩子來說,應該堅持從遊戲與生活中積累經驗和培養興趣,過早的「填鴨式」的知識教育,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比起知識的填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