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傢伙學會了「耍計謀」,母子屢次「鬥智鬥勇」詮釋育兒真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2-3歲模仿力最強,家長教育需要謹言慎行,多用智謀

今年我的孩子三歲,4月份剛剛去幼兒園。

我兒子的性格是一個比較好動,比較活潑。

就是大人口中所說的「頑皮的小孩」。

其實在我眼中,我兒子是聽話,但是比較膽小,只是性格外向,接受能力很強。

我記得他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我很擔心他會不習慣,所以一早就帶他去到幼兒園讓他熟悉環境。

畢竟第一次自己獨立和一群陌生的小夥伴和老師在一起,所以我擔心他會哭和鬧。

但是,讓我很意外的是,他走進去以後。

小眼睛是充滿著好奇,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周圍的看,周圍的去摸。

一點都沒有表現出害怕的樣子。

當時老師說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

「其實不用擔心小朋友不適應,不適應的只是家長而已。

是的,沒錯。

我真的不適應,兒子不在我身邊。

就算他在哭在鬧,我覺得他很煩的時候,我依然是很開心的和他在一起。

仿佛做媽媽都是一樣。

昨天,我回到家以後,我兒子見到我第一件事就跟我說,「媽媽,老師今天掌我的嘴巴。

」 我充滿著好奇,我知道老師是不會無緣無故打小朋友的,我就問「為什麼呀?」

無論我怎麼問他,他都不肯說。

可能是當時太多人了,他害羞。

但是他很聰明,學會轉移話題。

例如,我問」為什麼老師要打你的嘴巴,是說錯話了嗎?「他就會說「媽媽,我要吃飯,我要喝湯」。

然後是很積極和很主動的自己捧起碗來吃飯。

好吧,說到這,我已經感覺我開始對這個小傢伙無力了。

作為媽媽,很開心,小孩子一天天長大,一天天的改變。

但是他一天天的對自己耍計謀,感覺自己要變得比他更聰明更強大,才能好好的教育和引導他。

其實,小朋友在學習語言的階段,特別是2-3歲,模仿力最強的階段,我們大人日常的行為都會影響著孩子。

例如我們在家裡講電話,不小心可能會說了一些不好而且粗俗的語言,你以為你的孩子聽不到,其實他的小耳朵在偷偷的聽著,並且已經學會了。

他或許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但是他會認為這是家人說的話,我也能說。

但是,在我們大人的眼中,他卻是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從而責罰他。

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孩子為什麼會說這些我們認為不好的話,是誰教他的呢?怎麼樣才能讓他下次不要說這些話呢?而不是用懲罰來警告他以後不能說。

教育孩子是需要方法和引導,並不是一味的打罵和責罰。

我們作為成年人就可以說這些粗俗的語言嗎?大人說了為什麼就不能受到打罵責罰呢?

孩子是很單純的,思維很直接,他想說什麼想做什麼,都會很直接的表達。

我們作為家長的是要做正確的引導,以身作則。

只要家長的行為是正向的,孩子看在眼裡,他就會模仿,自然就不會做一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

我們雖然是有父母的身份在孩子的世界裡,但是父母更應該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最重要的老師。

我們作為父母的不僅僅只負責把他們撫養長大,還需要把他們教育成人,成為一個善良而又正向的人。

我們自己正在做的一切都會影響著正在悄悄長大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叛逆期

優兒問答(本文源自優兒學堂問答後台內容整理)1家長:  老師,請問下六七歲兒童是不是有個逆反期?我家孩子馬上7歲,感覺最近教育起來有點費勁?優兒學堂:您的覺察還是非常敏銳的。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

孩子的「詛咒敏感期」--說髒話

【康Q母嬰網原創稿件,歡迎轉載但需註明出處】姍姍今年三歲了,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姑娘,最近讓媽媽很頭疼,因為與姍姍對話時,經常會說髒話,如「找死啊」「狗屁」「你個狗屎」等,這讓媽媽很驚訝,這麼點的孩...

寵兒就是殺兒

中國古語說「捧兒無異於殺兒」,西方教育理念認為「太過完美的童年是一生悲劇的開始」。話雖不同,但都是一個道理,溺愛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李天一」事件引發了許多普通家長的反思:無論富貴與貧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