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犯錯該不該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兩天的時候下班回家,在路上看到一對母子,媽媽憤怒的一路說著,」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孩子在旁邊可憐的說著」媽媽不要,不要打我」;

或許是那孩子說的太可憐,忍不住想這麼可愛的孩子到底犯了什麼錯,要讓這位年輕的媽媽如此大動肝火,要用激烈的言辭和強大的武力去震懾孩子的錯誤?

有人會說,」孩子這麼小,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沒人捨得打他,但是老祖宗說的黃金棍下出好人也不是空穴來分,為了孩子的未來狠狠心,該打則打.」;

有人會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小的孩子,你敢說自己小的時候沒犯過類似的錯麼?好好說好好教育就對了,總好過打罵,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如好好說來的好」;

實際上這兩種說法幾乎就涵蓋了當前教育孩子的兩種方式,所以說」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打」本身就是個自命題作文,有太大的可發散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

所以」寶寶犯錯該不該打」這個命題該延伸成」寶寶犯錯該不該打,該怎麼打,該什麼時候打」.

寶寶犯錯該不該打?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1.寶寶犯錯的時候知不知道他這是犯錯,如果僅僅是因為寶寶的好奇與好動所造成的誤會,這種時候是萬萬打不得的,說不定你一不小心,就扼殺掉一位愛因斯坦

2.原則性錯誤,有一些事情是不能犯的,犯了也許一輩子就完了,所以媽媽應該向孩子灌輸一個觀念有些問題,是有原則的,這些原則問題是絕對不能犯的,如果犯了,就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給予相對的懲罰,並不一定是打.

那麼,假設寶寶的確該打,至少有些媽媽這麼覺得,那麼怎麼打?

1.打的適可而止,有些孩子僅僅因為父母的批評就跳樓自殺什麼的,不要以為沒有,這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所以打孩子只是教育的一個手段,其目的希望孩子不斷進步成長;所以辣媽奶爸應該注意打孩子不是目的;

我甚至見過一些父母打的孩子從此不害怕打罵,那麼這種過度的打罵還能起到教育的目的麼?

2.打的心服口服,打孩子並不是說孩子一犯錯,就立馬上陣打的孩子不可開交,鬼哭狼嚎.前面就說了打孩子只是一種手段,一種目的,那麼如果希望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那麼還是要以講道理相輔相成,如果你不講道理,只是一味蠻橫的去打,那麼對不起,你還不如不打呢.

最後一個問題,該什麼時候打?這個問題在有些父母看來是個笑話,但是小編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什麼時候打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1.不在睡前打,這是我從我小時候自己的感覺中覺得,沒有道理,沒有理由,各位辣媽奶爸願意相信就相信

2.不在人前打,以前就說過孩子一出生就是獨立自尊自愛的個體,他是明白臉面和尊嚴的,如果在人前打,他更多的是在乎尊嚴的丟失而不是意識錯誤的本身.

各位親愛的辣媽奶爸們,我們願意與你一起呵護關愛您可愛的寶寶,如果您覺得我們可以給您帶來更多有價值的經驗分享,不妨加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mlovemb,或者加我們的私人微信號lmaimb,大家一起探討孩子的教育.

更多辣媽萌寶經驗分享文章,點擊相關連結查看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

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恰當的批評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反之,則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怎樣批評犯錯誤的孩子,既能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傷到孩子呢...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