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由於家長的溺愛,不少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蠻不講理、霸道的壞毛病,在家儼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氣派,不論是吃的東西,還是玩的東西,出發點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東西來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談不上感恩回報生育、養育自己的父母。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庭和學校很有必要進行溝通交流,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成長的好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學會感恩與報恩,在說話和做事之先,多為別人想一想。

尤其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該讓孩子知道感恩是人類最美好的品德之一,學會感恩對其一生都受益無窮。

培養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對社會的一種負責,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境界。

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就得從幼兒時期開始。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小朋友在幼兒園玩積木掉得滿地都是,班上的孩子們來來往往,有的看見了甚至還踢上一腳,卻沒有人能夠主動地將它撿起來;幼兒園地上的雜物,孩子們視而不見,沒有一位小朋友去主動撿起來;天天在幼兒園玩的好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也沒有人去主動扶他……通過這些事例,我們不禁思考,為什麼孩子們表現得如此冷漠?如此自私呢?孩子們中大量而普遍存在的這些不良的行為,使我們感覺到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迫在眉睫的。

由於孩子年齡比較小,可以讓孩子從接觸一些簡單的語言開始,如:謝謝、對不起、你辛苦了、我來幫你等等,通過對父母、同伴、老師和他人細微的關心,讓孩子從小體會到感恩的樂趣和成就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

」幼兒園正是一個人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幼兒期也是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時期。

對感恩有所體會,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家長只注重孩子的身高、體重及物質上的幫助,卻忽視了孩子心理上的健康。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傳授各種知識和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我們還應該把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當成自己光榮的使命和刻不容緩的職責,要通過我們辛勤的勞動,使孩子們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培養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那麼在幼兒園如何開展感恩教育呢?

一、通過各種親子活動讓孩子學會感恩

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好各種節日,邀請家長到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通過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同時體驗親子間互相感恩、互相合作的快樂。

如:「三八婦女節」,我們請幼兒園孩子的母親到園,讓幼兒園的每個孩子裝扮成媽媽懷孕的樣子,並進行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等日常勞動,讓孩子感受媽媽帶著自己,還要操持家務時的不容易和辛苦,通過自己親身的體驗,從而激發對媽媽的感恩和報恩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表演「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再麻煩好媽媽」、及對媽媽說一句貼心的話等激發孩子對母親的感情,增進雙方的感情交流和溝通。

使孩子明白,不是只有在母親節這天才要去關心媽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可以成為母親節,愛自己的媽媽,就像媽媽愛自己一樣。

二、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報恩

每個節日都有其不同的意義,其中都蘊含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愛國愛民等優良傳統,我們除了讓孩子體驗節日愉快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體會節日中蘊含的特殊情感,萌發感恩父母、感恩長輩、感恩同伴、感恩老師之情,並將自己的情感付諸於行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回報父母、社會和他人。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多採用適合幼兒年齡特徵的各種方式加以引導,給孩子講一些感人的、充滿愛的故事,讓他們從中受到薰陶、感染,從中學會同情人,知道要關心、關愛身邊的人,以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又如教育孩子記住自己家人的生日,或重要紀念日等,教導他們給家人送上一支鮮花,一件小禮物,說上一句祝福的話,讓孩子從中學會如何去關注、尊重別人,同時也會給幼兒家庭營造出親熱和諧的氛圍。

我們只有多給孩子及家長創造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平台,我們的孩子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父母、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關愛,從而萌發一種感恩之情,生成一種內化的自我情感,並積極的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自己的情感,讓孩子感恩和報恩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家園共育為孩子打造感恩教育的搖籃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畢竟有限,他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自己的家中,對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幼兒家庭的配合,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也應該延伸到家庭之中。

我們一方面要利用家長接送孩子和家訪等機會,經常與家長交流感恩教育方面的事宜,同時家長也應積極配合,幼兒家庭成員之間更應該平和、友愛、理解和尊重,為孩子樹立榜樣。

在幼兒園裡,幼教老師要通過講故事等形式,給孩子們講述父母對子女如何的關愛,對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多少艱辛和努力,在心理上給孩子以暗示。

同時通過與孩子談心的方式,如問孩子爸爸媽媽很早就上班嗎?是不是很晚才回來?每天累不累?今天爸爸媽媽做了什麼好吃的,買了什麼好玩的給你?今天爸爸媽媽為你做了哪些事?等等,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為自己做的每件事的背後,都隱藏了多少千辛萬苦和付出了多少勞累,讓孩子在心底里自然地產生對父母及家人的感恩之情,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感謝父母的恩德。

三字經里說,「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說,應該是人之初,性本惡。

對於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我都不完全贊同,我認為,人之初,既不是「善」也不是「惡」,幼兒年齡小,起初並沒有善惡之分,他們只是表達對與錯的認識,對自己認為對的知識會認真去學習,對錯的觀點會加以抨擊。

幼兒從無知到漸漸地會表現,是一個學習、模仿、動腦思考的過程。

換一種說法,可以這樣認為:幼兒的心地就是一畝良田,種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結什麼果。

只有種下善良的種子,通過我們大家每天辛勤地去澆灌、管理,才能結出優良的果實。

這也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

我們應該用愛來回報這個世界,應該去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感到溫暖和力量,讓世界充滿愛。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而普通的勞動,讓孩子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如果大家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世界將是充滿暖暖愛意的海洋。

(編輯/鄧仕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