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看溫度還是看症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發燒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大多數是由於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者細菌感染引起的。

長期以來,無論是醫生還是家長都遵照這一個原則給小兒服用退熱藥:就是看孩子體溫是否超過了38.5度,因為體溫過高會引起孩子熱性驚厥,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抽風」。

2017年4月出台的《中國0-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總結了兒科方面的專家對兒童發熱治療的最新成果,在某些方面顛覆了大家多年來的一些認識,其中有些是值得廣大家長借鑑的:

1、退熱目的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舒適度,而不是迅速降低孩子的體溫。

體溫的升高,會造成孩子精神萎靡、疲憊乏力以及身體疼痛等不適症狀,這時候就需要考慮給孩子服用退熱藥;如果孩子的不適症狀沒有改變,要考慮更換另一種退熱藥。

如果孩子的體溫超過了38.5度,但並沒有什麼不適感出現,也暫時不要考慮服用退熱藥。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過高體溫過度焦慮,醫生也會考慮給予退熱藥治療。

總之,服用退熱藥的目的不是為了迅速降低體溫,而是為了讓患者更好受一點。

2、不能用發熱的高低,或者發熱的持續時間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發熱的溫度高低、發熱的持續時間,以及服藥後體溫下降的速度,這些都不能用於判斷孩子病情的嚴重程度。

判斷孩子病情的嚴重程度,要看孩子的精神狀況、反應能力、呼吸、心率、血壓,有無咳嗽、嘔吐、腹瀉和皮疹等症狀出現。

醫生還會根據孩子的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和外周經皮血氧飽和度等指標來判斷。

3、一般情況下,不推薦使用某些物理降溫的方式為孩子降溫。

這裡指的物理降溫方式是:溫水擦浴、冰敷以及酒精擦身等。

這些物理降溫的方式雖然可以幫助孩子降低體溫,但會增加孩子的不適感,這不符合為孩子降溫的主要目標。

例如,冰敷會引起孩子打寒顫、起雞皮疙瘩以及哭鬧不止等新的不適症狀出現;酒精擦浴也有類似的問題,還會刺激幼兒的皮膚,因此不推薦使用。

4、原則上每次發熱只選用一種退熱藥

小兒可用的退熱藥只有兩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每次疾病過程只可選擇其中的一種,不推薦兩者交替服用或者聯合服用,因為這樣做都增加了孩子的不適感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大於2個月的嬰兒才可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大於6個月的幼兒才可以服用布洛芬。

服用的劑量要嚴格按照孩子的公斤體重計算;兩次服藥的間隔時間為:對乙醯氨基酚6個小時,布洛芬6-8個小時。

從最新的成果看,為發熱的孩子降低體溫,目的是為了減輕孩子的不適感,而不是為了迅速降低他們的體溫。

可以說:「服用退熱藥不是為了退熱。

」發熱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學齡前兒童乃至年齡更小的孩子,一旦出現發熱及其伴隨症狀,讓孩子舒服一點並及時就醫才是最恰當的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感冒、發燒,牢記1張圖,嚴防4種藥!

其實,一般發熱燒不壞腦子,除非是他自身的疾病直接累及大腦,使腦實質遭受破壞,如腦炎、腦膜炎、複雜性熱性驚厥(抽搐30分鐘以上,導致腦缺氧細胞損害)。照著做,不慌不忙護理髮燒娃不要一發熱就主動要求...

知道了這些,寶寶發燒再也不用慌了!

從寶寶呱呱落地開始,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生病。寶寶發燒總會讓爸爸媽媽手忙腳亂。有的家長感覺孩子有點發熱就立即用退熱劑,有的則是一著急就讓醫生給孩子輸液,恨不得一下子使孩子的體溫降下來。發熱真的有...

退熱貼,退燒無效

不知何時開始,退熱貼在祖國大地風靡,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使用退熱貼,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方便,再加上說明書上的說明表示副作用少、效果好等一些好處及療效。有的退熱貼甚至還標有一分鐘起效,或者長效八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