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的寶寶疫苗問題,五大整理來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帶孩子打疫苗是個全家折騰的體力活,每個月出門接種、工作日還得請假、孩子哭天喊地、有時打完回家還要發燒……

心。

累。

這麼多疫苗,每一個都必須打嗎?如果只打免費的行不行?

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把大家關心的疫苗問題,都答了吧。


【我家孩子體質好,不打疫苗行不行?】

「不打疫苗」這種歪念頭要趕緊打消。

寶寶周圍生活著大量細菌和病毒,並且細菌和病毒還不同。

細菌的繁殖能力很強,即使離開了人體也能存活很久,而病毒離開人體後只能存活很短的時間。

以肺炎球菌為例,它們長期存在於人體的鼻腔、咽喉處。

身體的免疫功能良好時,尚能抵禦肺炎球菌入侵。

但小寶寶的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從媽媽體內獲得的抗體又在 3~5 月時降到最低,此時就會處於肺炎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期。

如果在進入高風險期前,沒接種疫苗,肺炎球菌容易直接入侵寶寶的身體,導致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較為嚴重的感染。

而寶寶感染後的治療也是十分麻煩的,因為肺炎球菌的耐藥現象越來越常見,而且能用於兒童的抗生素種類也較少,所以防患於未然顯得尤為關鍵。

同樣的,B肝、肺結核、脊髓灰質炎等疾病都是些厲害角色,爸媽可不能大意,該打的疫苗都得打。

疫苗就好比一把傘,別家孩子都有傘打,即使自家孩子身體挺好,也不能讓他去淋雨呀。


【免費疫苗都打了,就不用打自費疫苗了吧?】

一個疫苗是否自費,並非「亘古不變」的,比如B肝疫苗,原來是自費疫苗,而自 2005 年起就成為了免費疫苗。

自費疫苗和免費疫苗的劃分,不根據疾病重要程度來劃分,而是隨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以及對疾病認知深化,而採取的措施。

因此,自費疫苗也並非「多餘的疫苗」,它和免費疫苗一樣,都能預防重大疾病。

比如前兩個月在國內上市的 13 價肺炎疫苗,就是個自費疫苗。

但是它能預防一大類嚴重疾病——肺炎球菌引起的菌血症性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

不要小看這些疾病,嚴重時可能造成寶寶耳聾、癱瘓、智力低下等後遺症,不誇張地說,甚至會引起死亡。

全球已經有 100 多個國家或地區把 13 價肺炎疫苗列入了免費接種名單,比如新加坡、韓國以及我國的台灣、香港、澳門等。

當然,我們國家也倡導擴大免疫規劃,免費疫苗名單不斷擴大是大勢所趨。

所以呢,只要負擔得起,自費還是打比較好,否則如果不小心「中招」,治病花的錢肯定比打疫苗來得多。


【同一類疫苗又分很多種,該選哪個?】

即使是預防同一種疾病的疫苗,也常有多種選擇。

很難說哪個更好,要根據孩子年齡、家庭經濟情況等,來決定哪一種更合適。

以肺炎疫苗為例,有 7 價的、13 價的、23 價的,很多家長看著這三個數字估計又懵了,這不同的「價」到底有啥區別?

1. 保護效果不同

與 7 價疫苗相比,13 價肺炎疫苗能預防的血清型更多、保護效果全面,相當於 7 價疫苗的升級版。

2. 接種年齡不同

2 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免疫功能未發育完全,更容易被肺炎球菌感染,造成嚴重的後果。

7 價、13 價就是針對這個高危時期設計的。

而 23 價由於製造工藝的不同,不能用於 2 歲以下的孩子,主要適用於 2 歲以上患有慢性心臟病、慢性肺病等高危因素的孩子。

註:目前 7 價疫苗已暫停接種,13 價疫苗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批准用於嬰幼兒的肺炎球菌疫苗。


【為什麼疫苗要分次打,不能一次打完?】

每種疫苗需要接種的次數是不一樣的,比如水痘疫苗通常只需要接種一次,而肺炎 13 價疫苗、百白破需要接種四次。

有的爸媽可能會想了,「為什麼就不能一次接種完呢?能省不少事啊」。

這主要是出於免疫效果的考慮。

比如有的疫苗,一次接種不能刺激身體產生足夠的抗體,也就起不到保護作用,非得多次刺激不可,也就需要間隔著多打幾針。

那間隔多久呢?每種疫苗都不同。

還是 13 價肺炎疫苗為例,最早可在 6 周齡時接種,以後間隔 4~8 周接種一針,在 6 月齡前完成基礎免疫 3 針程序。

在大約第 12~15 月齡時,進行一次加強免疫。

這個完整的接種程序,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發揮至最佳狀態,有效預防肺炎球菌的侵襲。


【打了疫苗,就一定不會得這個病了吧?】

疫苗的使用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避免相關疾病的發生,但任何一個疫苗都不能 100% 保證孩子不得病。

比如免費接種的卡介苗,可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孩子患結核病,只有極個別孩子接種疫苗後會被結核桿菌感染患病,但症狀也會大大減輕。

在寶寶最脆弱的這段時間,給予疫苗這把「傘」,是對孩子最有力的保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