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們真的不是壞孩子」請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指的是小時候的心理發育和個性特徵,將是長大之後的雛形。

所以家長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養育尤為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與孩子的溝通也需要是雙向的。

但一些家長在面對孩子時束手無策,甚至用錯誤的方式去應對,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惑呢?

孩子「偷東西」?

案例:媽媽:「我們都有一個將剩餘的硬幣放進抽屜的習慣,平時也不在意。

但有一次,我家寶寶自己打開抽屜,拿出了好幾個硬幣,放進自己的口袋裡。

我知道小時候如果不教育好,長大後就會變成小偷,我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將孩子自行拿硬幣這個行為當成是偷竊行為,甚至有些比較焦慮。

可能還會責備孩子,「你怎麼能拿抽屜里的錢呢?這是小偷才會做的行為。

」其實在孩子的眼裡還沒有「偷」這種意識概念。

他只會覺得爸爸媽媽都能拿我為什麼不能拿?我怎麼變成小偷了呢?正確的做法是你應該心平氣和的跟寶寶講。

「抽屜里的錢你可以拿,但是你要先告訴爸爸媽媽,不然爸爸媽媽還以為錢丟了要讓爸爸媽媽知道你拿錢要去做什麼?你知道了嗎?」絕對不可以孩子貼標籤。

孩子說謊

孩子說謊有以下幾種可能

1)孩子心理年齡不成熟,無法區分想像與現實,或是記憶容易顛倒、出現遺漏;(無意說謊)

2)為了推卸責任、逃避懲罰,或是獲得獎勵;(有意說謊)

3)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合理化自己的要求。

(有意說謊)

有些父母這時就有點焦頭爛額了,在想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人品有問題,小時候就說謊長大還得了,必須好好教育一下。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讓自己孩子去承擔自己說謊的責任,去彌補自己的措施,然後告訴孩孩子做錯事情了不要一直認錯,要讓我看到你的改正。

這給孩子一個很強大的信息是:犯錯沒關係,犯錯後只要改正就好!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還要足夠信任孩子,在發現孩子說慌時,不要打罵,跟孩子心平氣和的講「一句謊言是可以被寬恕的。

但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他就會失去父母的信任。

」還有平常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壓力有時是動力,但對孩子而言,往往成了謊言的催化劑。

孩子亂發脾氣

1、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

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裡,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因為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是聽不進任何道理的,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

即使在外面也一樣。

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

2、由於受忽視而亂發脾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

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

當發生不愉快時,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

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3、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

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4、因為延遲滿足而發脾氣

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覺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

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當然並不是每個孩子的管教都是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這要求家長更關注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尊嚴和信任感,適當可以讓孩子哭泣,發泄自己的情緒。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快樂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有時撒謊是因為父母的態度

2到3歲的孩子,基本有了初始的是非判斷能力。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會本能的感到害怕,他們怕家長不高興和隨之而來的懲罰。為了避免懲罰,偶而會捏造謊言來掩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