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不看後悔的漫畫!孩子的毛病背後是家庭的毛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

生活中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渾身都是小毛病:不夠獨立、膽小害羞、拖拉磨蹭、脾氣不好、不懂禮貌等等,

可是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的問題99%都是家長的問題。

看看這組漫畫,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不良教育方法產生的結果。

正如有句名言所說「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希望這樣深刻的對比,能引起爸爸媽媽們對自己教育行為的審視。

孩子這樣做並不是成心跟你過不去,而是在清楚地向你發出信號:「爸爸/媽媽,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時間!」

爸爸/媽媽對孩子陪伴時間和質量的缺乏,才會導致孩子安全感不足。

他是藉機向爸爸/媽媽表示愛,同時也是在要求爸爸/媽媽對自己證實他們的愛。

記住,「推開」孩子的前提一定是先滿足孩子。

從親子關係的模式來看,孩子犯錯被罵的越厲害,之後說謊的機率越高。

為什麼?撒謊的目的是趨利避害,假如孩子之前有過被父母嚴厲指責的經歷,那麼他會害怕,因承受不住壓力說謊就成為必然。

因此,父母先嘗試理解孩子,接納他的行為,當然接納並不代表認同。

接著,需要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那孩子會慢慢改變這個「毛病」的。

當然,當孩子「被指責」的壓力小了,也就不需要說謊否認了。

許多父母錯誤地認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輸和訓導。

他們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你該怎麼做,卻疏忽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

對於孩子來說,成功體驗會成為他繼續嘗試事物的動力之一。

平時,強調孩子的優勢,鼓勵孩子勇於嘗試,獲得成功體驗越多的孩子就越自信。

當眾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好事,不但親子矛盾公開激化,而且讓其他人側目、圍觀,造成尷尬,更重要引起孩子自卑,膽小,不敢與人相處等。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外面、無論孩子年齡大小,家長都應該給孩子時間,傾聽孩子的想法。

你給孩子買了一堆東西,都不及他很早之前自己挑選的其中一個。

為什麼?因為這才是他喜歡的。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自作主張的給與孩子一切我們所認為好的,並且信誓旦旦:「這是為你好。

就這樣,在愛的光環下,孩子猶如父母的木偶,選擇權被無情地剝奪了。

愛和自由並不衝突,多點選擇給孩子吧。

沒有遭遇失敗的人生既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完整的。

家長們如果過分地包辦孩子的事情,那麼孩子永遠順風順水,不會感受失敗的滋味。

孩子將來總要適應社會,我們要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要充分地相信孩子,即使他們做得並不好,也要讓孩子從小明白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有出息,正所謂恨鐵不成鋼,但是鋼不是「恨」成的,是「煉」成的。

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本是想暗示孩子向別人好的方面學習。

的確,

偶爾比較可以增強上進心,但經常被比較,孩子通常會有很多負面情緒:不開心、無安全感、憤怒、嫉妒等。

甚至在行為表現方面,出現頑劣、叛逆。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自己作比較,關注自己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時侯,媽媽如果只顧著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對別人比對孩子還關注,孩子內心就會有失落感,有時候會通過發脾氣來吸引媽媽的注意。

發脾氣是孩子的一個小伎倆。

所以,爸爸媽媽要細心觀察,及時了解寶寶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有一些時候,孩子們會對大人頤指氣使,甚至出言不遜讓大人下不了台。

然而,他們可能只是單純照搬了家長對自己或別的成人說話時的口氣和語言而已。

他們不懂得,對不同的人應該使用不同的態度和口氣。

曾經有人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孩子不願意多和家長說話,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覺得家長的語言讓自己感到煩或者感到受傷。

試想:如果有人一次次打擊你,你還願意和他推心置腹嗎?同樣,孩子也是。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言傳身教之中,身教更重要。

比如尊老愛幼、文明禮讓、使用禮貌用語…在一個父母說話全都輕聲細語的家庭中,是培養不出說話喜歡大呼小叫的孩子的。

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就不注意對待長輩的態度,那麼孩子自然也就有樣學樣,不懂得尊重長輩。

結束語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必定充滿自信;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必定心胸寬廣;

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慷慨大方;在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你的孩子在哪種環境中長大,決定了ta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更沒有天生的教育高手,

孩子的到來給了我們修煉、完善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家長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未來有無窮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們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構想孩子的未來。

讓咱們從現在開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牽著孩子的手,一起成長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生活中,我們常常埋怨孩子各種問題:脾氣不好、愛粘人、行動拖拉等,可是卻忽略了問題孩子根本不是天生的,他們的背後往往站著問題家長。以下是一組來自CureJoy的英文漫畫,說的正是家長的一些不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