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陪孩子?你比歐巴馬還忙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期《少年說》里的少年們傾訴著自己的煩惱,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故事。
卻都是同一個煩惱:我的爸爸媽媽,很少陪伴我。
孩子的成長過程被家長忽視,卻只看重結果:孩子成績是否名列前茅,品德是否溫厚純良,性格是否陽光開朗......但家長們需要明白的是,過分忽略孩子,同樣會帶來潛移默化的傷害。
童年裡父母的嘮叨批評和壓力,即便現在長大成人,談起這個話題仍然能引起共鳴,但還有一種悲哀是「無人訴說」。
明明父母在身邊,孩子們卻仍然過著像「留守兒童」,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歐巴馬的父親在他兩歲時離家,對他的童年造成影響,他坦言到現在還是會想:如果他跟我們在一起久一點,會是什麼樣子。
所以他在自己競選美國總統期間,「每天都希望能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
為了陪伴10歲的莎夏,還成為她籃球隊的副教練。
歐巴馬說:「我希望女兒幾年後回顧這些經驗時,覺得這些事情有助於她的人生且幫助她成為好媽媽。
這就是為人父母的一切,那些珍貴的時刻、與孩子共處的時光,會讓我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興奮與自豪。
」」
想想身邊那些天天嚷著沒時間陪孩子的父親,你比歐巴馬還忙嗎?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林則徐如是說。
父母常說時間都用來賺錢了,賺錢是為了給子女更好的物質生活,如果連最基礎的陪伴都無法實現,精神生活的缺席,你又用什麼彌補呢?
如果孩子成才,他會謀求自食其力,自我實現的,不需要你的錢,如果孩子不成才,錢多只會讓他遊手好閒,反而害了他。
跳水運動員田亮6月微博發聲,呼籲爸爸媽媽不要做「隱形父母」,並道出自己因工作繁忙無法經常陪伴森碟,回家後姐弟倆會把家庭排名打到末位。
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的數據顯示:父母陪伴孩子的時候,有47.6%的家長會「兼職」做家務,38.4%的家長會經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長在陪伴時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選擇旁觀或忙自己的事。
別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成為一名旁觀者。
而缺少互動交流和溝通這種形同虛設的陪伴,當然也不可能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陪伴是重在參與,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敷衍。
別讓「手機爸媽」擱淺了孩子的童年
「放下手機,讓我們在一起!」「六一」前夕,北京東城區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發起這樣一個項目:每天回家,記錄家長放下手機陪伴孩子的時長。這份記錄讓很多家長汗顏,與孩子在一起的歡樂時光,竟在不知不覺之...
沒有非去不可的遠方,只有孤單長大的孩子
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孩子的成長。1我有個自己開公司的朋友,有次讓我去她家給她兒子輔導英語。小孩上小學二年級,在一家寄宿學校,各門功課都非常差。剛進屋沒兩分鐘,那孩子拔腿就跑,滿屋亂竄,不肯坐到...
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對於家長來說,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從我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的經驗來看,一個存在嚴重問題的孩子,往往是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有嚴重問題的家庭,並且家庭的這個「嚴重問題」不是家庭貧窮的問題,也不是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