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裙媽媽育兒經:傾聽孩子很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鄭春華做客新浪

嘉賓簡介:鄭春華,1959年生,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育有一雙兒女,《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編劇。

大頭兒子人物故事的原型取自鄭老師的兒子。

2003年,43歲的鄭春華生下女兒小餅乾,養育女兒的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於是《小餅乾和圍裙媽媽》誕生了。

編輯手記:在新浪總部大廳看見圍裙媽媽鄭春華,她提了一個深藍色的包,白衫加黑褲,幹練的短髮,清瘦高挑的身材,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識別出來。

現實生活中的「圍裙媽媽」性格直爽,跟她的交流就像聽故事一樣有趣。

她幽默地描述自己養育女兒小餅乾的心態有種「祖母帶孫女」的感覺;她說想要跟孩子交心,傾聽很重要;她不會刻意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不會強迫孩子補課,但是「大頭兒子」5歲就能念《新民晚報》,多次被老師建議跳級,而今已在德國工作,女兒小餅乾9月也即將去英國念書;她說有時覺得自己很糟糕,除了寫作和跟小朋友聊天,其他啥也不懂,她曾經很抱歉地跟女兒說:「我不會開車不會英語,學起來力不從心,也比同齡小朋友的父母年紀大……」然而女兒卻打斷她說,所有同學都羨慕她,她有一個最好的媽媽;圍裙媽媽也不愛下廚房,但她育兒有一套!

由於《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是很多人童年美好記憶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和鄭老師的話題,也是從這部動畫片聊起來的。

鄭老師說1995在央視首播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是最接近自己的創作初衷的。

鄭老師的兒子小時候就上寄宿幼兒園,只能每周末回家。

於是她和先生約定好,周末兒子回家,他們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伴兒子。

所以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家中爸爸的這個角色就做得非常好。

在爸爸和兒子互動的過程中,激發了鄭老師的很多創作靈感。

鄭老師說,她在寫《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時,正好是中國非常典型的獨生子女時期,家長既要作為一個爸爸、媽媽、又要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所以在這個故事中她就著重地寫了陪伴,寫作為父親怎麼陪伴獨生子女的成長。

小餅乾一家的全家福

而《小餅乾和圍裙媽媽》的靈感則來源於女兒。

在「大頭兒子」16歲時,妹妹小餅乾出生了。

等到小餅乾6歲左右開始懂事時,她開始吃醋了:媽媽只為哥哥寫書,沒有為她寫過書,這不公平,她覺得媽媽更喜歡哥哥。

這時鄭老師開始意識到原來自己之前的故事裡都是寫男孩,很少寫女孩。

於是在積累了一段時間後,鄭老師開始了創作。

在聊到兩個孩子的養育方式上,鄭春華老師說,由於兩個孩子年齡相差比較大,所以她常常覺得自己是養了兩個「獨生子女」,甚至會覺得有種「祖母帶孫女」的心態,她邊說邊哈哈大笑。

兒子從小就是上寄宿制幼兒園,而女兒出生後她就全職帶娃了,所以女兒幾乎沒有離開過她。

小餅乾從小就非常地外向、快樂,每天早晨起床就唱歌。

鄭老師的先生還感慨,這小孩子怎麼會這麼快樂。

鄭老師說,所謂的經驗她談不出,只是覺得作為一個家長,傾聽很重要。

在後來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小餅乾的快樂可能不僅僅是因為有一位能陪伴她的媽媽,更重要的是這位媽媽還很智慧。

鄭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年冬天,上海下了一場很大的雪,鄭老師和小餅乾一起堆了一個雪人,但是當她們去上親子班再路過雪人時,那個雪人已經化了。

小餅乾既驚訝又失落地問她,雪人去哪裡了。

這時,鄭老師迎著女兒的目光,溫柔地告訴她:因為天氣變熱了,雪人去了更冷的幼兒園。

等到明年這裡又變冷時,雪人還會回來的。

「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讓他們如意,我們需要學著去化解他們的失落。

給孩子一個期盼。

」鄭老師說。

鄭老師的一雙兒女都很優秀,我們提出,希望她能分享一些教育孩子的更多技巧和經驗,給年輕的父母一些建議,她說她其實沒有刻意做什麼,歸根結底可能跟她的職業有關。

「我是寫兒童文學作品的,一定會對兒童比較了解,比較包容,兒童本位比較強。

所以一般事情發生了,我首選會去了解孩子,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這麼想。

」鄭老師說,所謂的經驗她談不出,她只是覺得作為一個家長,傾聽很重要,尤其是那讓你意外的事情、讓你驚訝的事情,讓你不接受的事情……一定有要耐心,先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你再表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