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孩子把指甲咬到感染變形,才後悔沒有管好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家長多半不能忍受孩子咬指甲,每看到一次就要制止一次。
咬指甲其實和心理需求相關,對健康並沒有太大危害。
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這樣的壞習慣?
壞習慣其實是情緒的出口
咬指甲、吃手指、啃鉛筆、挖鼻孔,這些大人口中的壞習慣,的確是來自大腦情緒的轉移,所產生的無意識不自主的動作。
不只是兒童,有許多成年人也都有這樣的行為,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人士,尤其在籃球場上特多,包括NBA球星小飛俠布萊恩、柯瑞等等。
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什麼時候咬得特別頻繁?
根據許多觀察性質研究的結果,發現大部分的孩子的確是在有壓力,緊張,焦慮,或低潮的時候,特別容易養成咬手指的習慣。
另外,無聊的時候,靜態活動的時候,飢餓的時候,不咬點東西總覺得渾身不對勁,也是另一個常見的時機點。
研究者發現,通常會咬指甲的人,更小的時候是喜歡吃手指,長大之後則可能轉移為吃口香糖。
他們也發現,這些習慣全部都與遺傳相關,也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可以問問孩子的爸爸是否也有其他抒解壓力的口腔行為。
不過除了社會觀感不佳之外,大部分咬指甲的孩子並不會有健康上的危害,家長只要多花時間關心孩子,增加溫柔的親子互動,其實並不需要特地制止他。
雖然有少數的孩子,會把指甲咬到指甲過短、咬到流血,甚至造成感染、長繭變形、門牙缺裂等等傷害,如果有發生這些後遺症,才需要外在幫助來戒除,或轉移習慣動作。
想改變孩子咬指甲,可以確定最無效的方法,就是碎碎念。
碎碎唸、懲罰、嘲笑孩子,不僅沒有任何幫助,還會加深孩子的焦慮感,導致自信心更低落。
至於常聽到的餿主意,包括塗辣椒、塗黃連、塗芥末等,雖然可能達到目的,但根據研究顯示,孩子雖然指甲不咬了,但心理焦慮沒了出口,壓力反而更大,不見得是好事。
既然碎碎念與處罰皆無用,不如保護孩子在忍不住咬指甲的時候,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比如:
1.在指甲上塗橄欖油,軟化指甲。
2. 每天幫他砂磨指甲邊緣。
3. 晚上睡覺戴手套。
4. 當孩子正在咬,被你撞見,忍住脾氣不大聲斥喝,溫柔的轉移他的注意力,帶他講故事,出門買東西,運動,玩桌遊。
不過,千萬別丟平板。
手機給他,這種做法,肯定無法解決問題。
雖然咬指甲者,長大不見得會有情緒問題,但有心理疾患者,卻有很高的比例會持續咬指甲到成年。
專業人士在面對孩子任何外在行為時,永遠想的是如何解決根本的內在問題,如果只是想手上塗個辣椒斬除惡習,就象是古人所說的「鋸箭法」,看起來外表沒事,但那真正的毒箭頭,卻仍留在身體里。
寶寶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還可能是心理問題
寶貝剛出生時小小的、軟軟的,家長們盼著寶寶快快長大,可以自己翻身、爬行、走路,可以咿咿呀呀、模仿學語、言語交流,可是孩子長大了會跑、會說了,各種各樣的寶貝狀況會頻頻出現,比如寶貝「啃指甲」一事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