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霸凌」 孩子與孩子家長如何處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4月28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

就在近日,一篇關於「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的爆料引發全民熱議,孩子在校備受欺負,並因長期忍辱導致失眠、厭食等多種症狀,校園本是一個單純無壓力的地方,竟讓一個孩子活在暴力之下,實在令人唏噓。

在生活中,有哪些孩子會比較容易受到欺負呢?

容易遭到欺負的類型

類型一:弱勢家庭封閉、外來、下崗、貧窮家庭的孩子易形成自閉性格。

類型二:富裕家庭喜歡炫耀、露富的學生容易成為被搶劫、勒索的目標。

類型三:暴力家庭受到父母暴力行為的影響,孩子也習慣用拳頭來解決問題,而這樣的孩子在互毆中往往也成為被侵害的對象。

類型四:單親家庭來自這樣家庭的孩子自卑敏感、不願和別人溝通,缺少家庭管教這些孩子往往性格內向、害羞、老實怕事;在同學間不受重視,缺乏與朋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

暴力事件一旦形成,就無法挽回。

因此,讓孩子學會自己保護自己,才是重中之重。

那麼孩子應該如何正確地保護自己呢?

不要害怕

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

要相信邪不壓正,終歸大多數的同學與老師,以及社會上一切正義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堅強後盾,會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萬不要輕易向惡勢力低頭。

而一旦內心篤定,就會散發出一種強大的威懾力,讓壞人不敢冒然攻擊。

一旦自己被欺負、毆打了,儘快的逃離現場大聲呼救

在被侵害的現場如果受害人一直待在原地,會讓施暴者繼續實施其不法侵害。

受害人應當大聲呼救,如果不敢呼救就大聲的痛哭,嚎啕的聲音會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如果此時有好心人會幫你的。

和家長、學校老師說明情況,對施暴者的處分

真的被施暴了之後,一定要和家長、學校老師說明情況,由學校來針對施暴者進行處分,千萬不能想著以暴制暴,那樣的做法是不能成功的,如果受害人以後也學著對方進行暴力事件,那和施暴者又有什麼區別?

事後及時通知家長報警

在受到同學的暴力傷害後,受害者不要先將情況告訴老師,畢竟老師為了維護校園、班級的穩定需要考慮的事情更多,應當先告訴家長,讓家長和你一起去公安機關報警。

孩子在學校遭到暴力,作為孩子的家長是非常擔憂的。

若是以暴制暴,對雙方的孩子都不好。

在面對校園暴力,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當壞榜樣。

要與孩子經常溝通,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另外,要與施暴方當面溝通,共同處理會更有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