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隔輩人教育孩子的問題,一直讓我們左右為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越來越多的人將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行為歸咎於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又成為一種無法迴避的社會現象的時候,究竟該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讓隔代教育揚長避短,發揮更好的作用呢?

關於孩子的教育,不論是任何人,都要明確一個實事:教育孩子永遠是他(她)父母責任,而不是別人的責任,因此我們長輩人幫年輕人帶孩子一定明確目的——我們是給人幫忙,而不是越俎代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

隔輩人帶孩子容易出現兩種極端的情況:

一是溺愛孩子,怕給子女帶不好孩子,子女不高興,或者太喜歡孩子,一切由著小孩的性子來;

二是管的太嚴,教育問題一切自己說了算。

對於第一種極端情況,這種情況出現的太多了,尤其是年齡比較大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的責任心通常比較差,甚至將自己的基本的事情都不能做好。

對於第二種情況,主要是長輩人對於後代的期望值太高了,希望自己的後代人如何超越前一代人或至少不比自己差,實際的情況是,欲速則不達。

縱觀隔代教育的類型,無非以下四種

類型一:過分關注型

孩子本來能自己做的,祖輩家長呵護備至,代為其勞。

孩子本來在正常環境下能鍛鍊自己的能力,結果讓祖輩家長們取消了。

類型二:過分監督型

什麼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

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以及對成人的不信任感。

類型三:嚴厲懲罰型

這種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批評多於鼓勵,責罰多於獎勵。

使孩子產生了嚴重的自卑、自閉或叛逆心理。

類型四:民主、溫暖和理解型

在祖輩家長中也有的採用這種方法,只是數量很少。

年輕父母有難處,爺爺奶奶們也有苦衷。

在養育孩子方面,老人絕非主體。

父母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動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不能過分依賴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就不能再來,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寶寶在一起,不要以忙為藉口,把對寶寶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


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寶寶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寶寶可能變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和人群缺乏信任。

並且,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