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了怎麼辦?對比中美日三國育兒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媽媽們最擔心孩子什麼?
毋庸置疑,媽媽們最擔心、最害怕、最不願意看見的,就是孩子生病。
然而,孩子生病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有的媽媽可以讓孩子在生病中身體一次比一次好,
有的孩子卻在一次次的生病中,身體越來越差,甚至每月一病……
為什麼會這樣?
你面對孩子生病,又是怎麼做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美日三國媽媽,如何面對寶寶生病。
美國娃生病時:神經大條的處理方式
在美國,對寶寶,尤其是低齡寶寶,有非常嚴格的用藥標準。
普通病症一般不給寶寶吃藥。
特別是對0-2歲的小寶寶,美國國家食品與藥物局(FDA)更是把原來可以吃的感冒藥都禁用了。
普通感冒、咳嗽、便秘、腹瀉等(當然,症狀嚴重除外),醫院多半會建議回家物理方法護理,最多在寶寶體溫超過39度時,服用退燒藥。
因此,美國媽媽都堅持低頻用藥,能物理處理就不用藥,能用藥就不會輸液。
日本娃生病時:有病必看,但儘量不用抗生素
在日本,兒科治病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有病必看。
也就是小朋友有任何症狀,都會去醫院看一看,獲取專業診斷以及護理方案。
二是兒童抗生素使用很少,輸液更少。
感冒或者高燒,一般情況下既不輸液也不使用抗生素,僅僅是口服一些控制流涕咳嗽症狀的藥為主,發燒了也是物理和口服藥物退熱為主。
中國娃生病時:吃藥不可避免,打針輸液也是必要的
在中國,大部分的寶寶還是逃不開一生病就要吃藥打針甚至輸液的治療方式。
帶娃去過醫院的都知道,兒科門診隨時都是人山人海!
作為一個低藥生活方式奉行者,每每看到身邊親戚朋友動不動就給小朋友餵藥,經常感到非常無能為力:一感冒流鼻涕就讓喝感冒藥、一咳嗽就喝止咳藥、一拉肚子就吃止瀉藥……問為什麼給小朋友吃藥?答不然小朋友怎麼好?
其實,小朋友大部分的病症都是可以自愈的。
比如感冒,感冒大部分是因病毒引起,吃不吃藥,7天就好。
而感冒藥裡面,並沒有抗病毒的成分,主要是緩解感冒的症狀--流鼻涕,鼻塞,咳嗽等。
這些藥物對孩子的副作用遠遠大於治療感冒病毒的效果。
這個時候,做一些針對感冒症狀的物理治療,比如多喝水以緩解咽喉腫痛;泡泡腳讓身體血液循環加快代謝加快。
這些做法可能對寶寶的身體恢復可能會更好~
最重要的是,沒有副作用!!
有時候不禁會思考,一生病就帶寶寶吃藥、甚至打針輸液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有人說,可能是因為以前家庭條件普遍不好,生病了進醫院接受治療,可能是對病人最好的關愛。
以至於現在很多家長還是認為,生病了給寶寶吃藥,進醫院治療,是對寶寶最負責任的照顧。
只是,抗生素的過度使用、過度治療給寶寶身體帶來的副作用,已經越來越不能忽視了。
家長們必須要自己主動學會辨別,什麼程度的病症適合什麼程度的治療。
過度治療對寶寶來說,是傷害,不是愛。
好在,3個月前,輸液制度再次規範,現在帶寶寶去醫院,常見病症已經不給寶寶輸液了。
好在,越來越多的媽媽已經意識到低藥生活的重要性,過程雖然艱難,但也在身體力行地堅持著,努力給寶寶更溫和的守護。
我們期待每一個寶寶,都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最溫和的守護。
寶寶「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
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了多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條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雖說這一原則早已為醫生、患者所熟知,但是在我們生活中,「輸液」還是最普遍的...
孩子生病了到底要不要打針
孩子生病,究竟打針好還是吃藥好,困惑著家長。吃藥能好的小病,在家長的萬般要求下,有的醫生不得已給打針。有的醫生堅持不給打針,還會引來家長的不滿。「為什麼我的孩子一去醫院就要掛水?」「嬰幼兒感冒了...
寶寶持續間斷性發燒9天,生平第一次打老婆!
文/俏媽(圖文無關)當父母的在生活中最怕的事情,莫過於孩子生病了。孩子如果有個什麼頭疼腦熱的,家長難免會六神無主、心急如焚。也許很多年輕父母都有這樣一個習慣,遇到不懂的問題首先想到的是上網百度查...
小病輸液有害無利 孩子生病慎用抗生素
央視《朝聞天下》曾播出的一則「輸液輸還是不輸」新聞,引起熱議。這則新聞評論到:小感冒,發個燒,為了好得快,很多人往往都選擇輸液治療,但是,實際上,不合理的輸液,會導致抗生素過度使用,長此以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