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家裡的「小魔頭」,家長應該理性對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常常聽到年輕的媽媽抱怨,孩子到了兩歲多,越來越不好帶了。
自家的孩子就像是「大腦天宮」的「小魔頭」,孩子只要不睡覺,就會天上地下的又蹦又跳。
不是騎個小板凳當火車開,就是爬到沙發底下去找不知什麼時候丟進去的玩具,要不就爬到爺爺或爸爸的背上,把他們當馬騎;再有可能就是用彩筆把雪白的牆圖花,拿著CD盤反覆地插進CD機,直到把盤劃花,給孩子洗手、洗臉,如果他不想洗,就給他洗不成,如果硬要洗,他就咬他自己的手;自己做了「壞」事,還不讓別人說,一說要麼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滾,要麼就大聲說「不」來反抗。
我經常納悶,孩子到底是怎麼啦?
【是什麼讓孩子成了「小魔頭」】
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就會發現自己同周圍的世界是分離的,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會悄無聲息地萌發,他們開始脫離父母的掌控,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隨著孩子的自主運用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他們的身心發展的趨勢迅速上升。
當他們具備獨立行走後,就開始掙脫父母的懷抱,憧憬著獨「闖」天下。
他們的好奇心也隨之越發的強烈,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偏愛和喜好來決定自己的行動,不願受父母的約束和控制。
隨之而來的,他們反抗行為也日益增多,一刻不停的形成自己,排除他物。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想法非常多,他們想嘗試很多東西,他們反抗著父母和大人看管,獨立地去「探索」他未知的、大人認為「幼兒不宜」的角落。
在我們大人看來他們就是在搞「破壞」。
【用愛和寬容對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孩子滿屋亂跑,到處探索,我們很多年輕的父母本能的反應就是要保護孩子,限制他們的行為,用好話或好東西誘惑孩子,企圖轉移注意力,有的甚至大聲呵斥或者用武力征服孩子,其實,這樣的方式只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強行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方法去做事,其實這是在奴役孩子。
愛孩子,就是給他們當家做主的機會,認同他們的行為,寬容他們的探索活動,比如,孩子要把新買的玩具跑車拆掉,我們一般會疼惜玩具,把玩具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當你讀到這的時候應該明白,和孩子的探索精神比起來,一個玩具汽車的價值是微乎其微的。
【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
如果「小魔頭」在牆上畫畫,可能孩子的繪畫期到了,我們就有必要給孩子準備好畫紙和畫筆,或者把畫紙貼到牆上,鼓勵孩子在紙上畫。
如果「小魔頭」的行為預示著他們可能的危險,我們也應該避免當面斥責,因為孩子聽不進反面的話,他們會用反抗或者報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孩子喜歡擺弄刀具一類的東西,我們可以轉移注意力,打開電視給他看喜歡的節目,也可以帶她出去玩。
如果孩子非要去摸暖壺,或者燃氣灶的火,我們可以拿著它的手靠近,當他感到燙時,就會停止這些行為了。
有些「小魔頭」很會惡作劇,他會一邊做壞事,一邊觀察我們的反應,然後等著大人發作,他們就會樂的邊跑邊樂。
這時候,我們只要當做什麼都看不見,他們就會覺得沒趣,停止這些破壞行為。
當然,必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學會說不,當孩子的行為確實存在很大的危險或者會影響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說不,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學會遵從權威,但說不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古有句俗話說「三歲看大」,兩三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也是今後形成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寬容對待孩子的一些「過分」行為。
儘量採取溫和的方法,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發展的機會。
一旦我們約束的太多,就會限制孩子的正常發展,將來可能會使它形成自卑退縮的人格,如果放任不管,也會讓孩子形成目中無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
今天就說到這裡,也希望大家,能與我一起討論相關寶寶的事情。
20個月寶寶的成長里程碑
寶寶的出生會讓你的生活充滿歡聲笑語,哪怕是寶寶的一個小小的舉動也會讓你感到非常的開心。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會的東西越來越多了。那麼,當寶寶長到二十個月大的時候,又有哪些事是會讓父母感到異常的欣喜的呢?
孩子總是想搶別人的玩具,自我意識的形成,怎麼交孩子學會分享?
豆豆2歲了。有一次,媽媽帶他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幾家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就聽到了爭執的聲音,幾位媽媽馬上過去看個究竟。原來豆豆喜歡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搶過來玩。媽媽上前...
小嬰兒要不要立規矩?怎麼立規矩才好?
兒子才幾個月大的時候,讀育兒書,說寶寶哭了,必須馬上抱,不然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寶寶想玩什麼,也要讓他玩,不能打擊寶寶探索世界的興趣。所以,寶寶想玩什麼,一般都會給他玩。但我爸爸就不一樣了,他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