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不會和孩子溝通嗎?也許可以試著保持一顆童心的狀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習慣性的喜歡用自己作為成年人的思維和視角去看待事情,殊不知,其實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思維模式,有自己對事件的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創造力、他們所處的時代感都已經不是家長可以用固定的思維去理解和感受到的。
所以說,家長如果還是以自己成年人的思維方法去解決孩子的事情,以脫離年齡特點的教育方式跟孩子相處,很容易造成跟孩子之間的親子問題,甚至教育失敗。
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美好童年和回憶,可是當我們成為了孩子的父母時就一味地用成人的角度和心情去要求孩子。
如果家長們能夠經常回憶自己的童年,用換位思考的角度去將心比心,遇到問題和狀況的時候能夠替孩子設身處地想一想的話就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就會改變。
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才能更好地接納孩子。
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細心的觀察孩子反應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
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換位思考的體會孩子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
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
」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
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給孩子正面的回應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
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
」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不要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轉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吸引孩子。
充實孩子的生活體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
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等,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讓孩子越來越愛你的秘訣,很多聰明的家長都在用
近日有不少家長在跟我抱怨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卻越變越不聽話,他們一直在懷疑是不是家庭教育在哪個環節出了什麼問題。而現在家庭教育在現代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庭教育的好壞決定著孩子的未來!那麼如...
高考數學零分卻考上北大,31歲當上清華校長,他告訴你:這才是真正決定你的一生的東西!
又是一年高考,幾家歡喜幾家愁。高考就能定格局?高考就能決定孩子一生的走向?答案是否定的。讓我們來講個故事吧!
父母和孩子溝通的十大技巧
父母和孩子溝通的十大技巧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