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不想養出熊孩子,但又不想太壓抑孩子的天性,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個媽媽問我:
王老師,我有個問題想和你探討。
一次去坐火車,是在臥鋪車廂里,有個奶奶帶著一個孩子,大概5、6歲,感覺是傳統意義的乖孩子,一直在中鋪上坐著或躺著,時不時地試圖和奶奶說話,一旦聲音稍大一丁點,他奶奶就叫他小點聲,不要影響別人,感覺得到小孩很壓抑,忍一忍,又重複著前一幕。
旁邊有一對雙胞胎男孩,年齡差不多,整個坐火車期間不停地打打鬧鬧,爬上爬下,感覺很鬧騰。
我的困惑是:
前一個小孩處於規矩之中,個性受到壓抑,後兩個孩子童心十足,但沒有任何約束,影響他人,怎樣平衡保護孩子的童心和遵守規矩?
-------------------------------
我的回答是:
通常,我們眼中的熊孩子,就是他做出了不適合這個場合的事情,沒有尊重到在場的人。
比如晚上在臥鋪車廂大聲打打鬧鬧,影響到他人休息。
那不做熊孩子,不是只有"壓抑孩子的天性"一個選擇哦。
我們還可以做的是,引導孩子去觀察環境,自己做出思考,然後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
拿坐火車的例子來說,在去坐火車之前,我們就要和孩子溝通好:火車上是公共場所,臥鋪車廂里是大家休息的地方,到了晚上,我們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音,要不然會影響別人休息。
(還可以通過共情,讓孩子更加理解:)你休息的時候,也不希望別人大聲說話,把你吵得睡不著,對嗎?
孩子理解了這些注意事項以後,再去坐火車。
在火車上,如果孩子忘記了,不自覺的大聲說話或者發出很大的聲音,我們可以提醒他"輕聲一些,別人在休息呢。
"提醒的時候,我們自己也要輕輕的說話,這樣孩子也會下意識的模仿哦。
如果孩子爬上爬下,我們也可以輕輕的提醒他"你這樣聲音有點大,會影響其他人休息。
怎樣可以輕聲一些呢?"通過這樣的問題,促進孩子自己思考,然後調整自己的行為,也許他會決定不爬了,也許他依然會爬,但會控制自己的身體不發出很大的聲音。
換句話說,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觀察當下場合的規矩,然後調整自己,做出適應當下場合的行為。
他的這種思考能力,以及發展出的適應能力,到了一個新的場合,依然會發揮作用。
比如下次孩子再去聽音樂會時,也會思考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動作,他會做出自己的判斷。
而不是通過我們的命令,壓制他必須如何做。
這樣的孩子,只會唯唯諾諾遵守家長的命令,沒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到了一個新場合,他也沒法自己判斷該如何做,而是被動的等待家長的指揮,這才是被壓抑了。
對「熊孩子」束手無策?整治「熊孩子」得對症下藥
「熊孩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孩子天真爛漫是天性,但當這種天性釋放的無邊界的時候就會變成一種災難」,這令眾多人頭疼不已。如果你遭遇了「熊孩子」,你會怎麼做呢?廣東衛視《你會怎麼做》就以「目睹熊孩...
我們家熊孩子——規矩行程
對於四世同堂的我們來說,教育孩子就是一場革命。好在,奶奶要求孩子比我們還要嚴格。即使是這樣,我們家孩子依然比其他的孩子多出很多問題。有規矩的建立者就會有規矩的破壞者。給孩子立規矩,那麼你就要了...
熊孩子爸媽必殺技「他還是個孩子」
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會刪掉你的存檔,摔壞你的模型,劃爛你的螢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團糟,甚至還死乞白咧地要搶走你心愛的漫畫、遊戲、玩偶……他們的叫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