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家長都會驚嘆發明家的想像力:「人家那腦袋是怎麼長的?」其實,每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只不過,有的被家長注意到了,更多的則被忽視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扼殺了。

2. 心理學家的千百次實驗與觀察發現:未成年的小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完全取決於周圍人的評價,特別是家庭成員的評價,哪怕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眼神,都可能會對孩子產生終生的影響。

小孩子將在無意識中按照父母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達到父母讚揚或者抱怨中屢次提到的「期望」

3. 當孩子顯露出某方面的特長時,父母應當加以引導和啟發,而不應該用紀律的條框去規整它。

孩子的天賦在孩提時如果得到賞識、開發和培養,是可以在有作為的。

很多成功、成名的人士的人生經歷反覆證明了這一點。

4.獎勵作為賞識教育法的最重要的內容,其對孩子積極的作用已經反覆得到了驗證。

但是其直接的對立面卻並不是懲罰,而是不被重視。

父母應該懂得去發現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且予以重視和嘉獎。

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說,被重視有時具有很大的效用,尤其是在受到自己所依賴的人的誇獎時,孩子就會更加努力,當被誇獎的期望落空時,孩子內心的那種失落感之大,是大人們難以想像的。

5.受到激勵的孩子,能具有積極的人格特徵,而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就會形成消極的人格特徵。

懷著一種灰溜溜的心情走上社會,會使他們成為社會惰性群體中的一員。

這樣的結果是每一位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

6.生活中,如果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不放,如同只看到小黑點而看不到大張的白紙。

看久了,眼睛裡只有孩子犯的錯誤。

看問題的著眼點不同,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父母應該換個角度來看待孩子,多注意孩子身上的「白點」,積極肯定孩子的優點。

7.孩子的成長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的賞識和期望,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孩子在一種賞識的氛圍中生活,經常聽到的是期望的語言,就會變得非常自信,這時候心理、生理會調整到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真的能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達到一個個目標。

因此,每位家長對孩子都要有一個好的期望,而且要通過言談舉止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賞識。

8.對於任何一個孩子,只要熱情肯定和賞識,就可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父母應該對孩子傾注賞識和熱情,寄予熱切的希望,提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要求。

當你對孩子的肯定多於否定時,你就會發現,孩子正朝著你期望的方向發展。

9.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強者,而一旦孩子失敗,就對孩子橫加貶斥,這是不對的。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進步,而不要太在意結果。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多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面。

而不要用固定不變的眼光觀察孩子。

10.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一個不幸的孩子重新站起來。

家長要從故事中體會鼓勵孩子的方法,不僅要鼓勵孩子去做,而是當孩子取得每一步成功時,都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

你的鼓勵是孩子進步的方向和階梯。

11.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家長怎樣對待孩子,將決定孩子不同的命運。

可是,當孩子表現不好時,許多家長卻往往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而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結果,很多父母把原來活潑可愛、朝氣蓬勃的孩子,變成了沒有志氣、沒有理想、自暴自棄、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的人。

12.不是聰明的孩子需要誇獎,而是誇獎能使孩子更聰明。

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隨機應變、創造時機、稍作誇張,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喚起孩子的自信心。

13.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會間接地產生巨大的效果。

家長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孩子,孩子可能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對孩子的偏見也能產生消極的結果。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完全取決於周圍人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的評價,哪怕是一句不經意的話,或者是一個無意識的眼神,都會對孩子產生長久的影響。

14.家長應該怎樣愛孩子呢?一定要給他們儘可能多的文化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對孩子的愛可以改變他的人生,甚至能使他從悲慘的境遇中脫離出來。

愛可以融化冷漠和絕望,可以為身旁的人帶來幸福與希望,可以創造種種人間奇蹟。

15.孩子是母親最珍貴的珠寶,是母親最引以為驕傲的珠寶。

這種親情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適當的運用它能夠在孩子的內心萌動愛的希望和力量,長久激勵孩子不斷取得進步。

16.父親用自己的行動------一如既往地給自己的女兒送花來表達自己對她的愛,幫助她不斷克服人生的困境,這種愛也被自己的孩子繼承了下來。

如果父親對自己的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不理不睬,對自己孩子的體驗都不關心,還能指望孩子做什麼?把孩子教育成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間斷的、持久的努力。

17.沒有母親對班傑明威斯特的賞識,就沒有他後來的成就。

對於一個未成年卻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預測他將通過何種方式、何種途徑去實現未來的人生價值,獲取屬於他的成功。

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勵、再鼓勵!只要是積極的、向上的、生動的就去鼓勵,剩下的事讓孩子自己去做,他往往能在「不可能」中達到一個光輝的頂點!

18.每一個人都是有個性的,人沒有絕對相同的。

因此「人與人相比」毫無意義可言。

對孩子的缺點,不去隨意談論或指責,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克服心理障礙,這才是成功父母的上上策。

懂得孩子心理的父母就會用積極的態度進行比較。

19.俗語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但是對意志薄弱的孩子來說,失敗可能造成沮喪的心態。

成績不好的體驗會使孩子厭學。

從進步走向新的進步,也是一條成功之路,尤其對孩子更是如此。

20.孩童時期的孩子有他自己的誰知和行為方式。

家長應以賞識的態度處之,切不可把孩子當成成人看待,對他們的教育也不應該用成人的標準。

應該給他們更多一些理解和寬容,更多一些自我體驗和認知的空間。

21.孩子的許多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這是因為,夢想會使人心中產生激情,而這種可貴的心靈動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潛能,從而實現理想。

面對孩子的夢想,很多父母說那是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可他們不明白,正是有了夢想,不切實際才有可能開拓通往實際的道路。

所以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經夢想,讓孩子在一個個夢想中,充分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

22.開啟孩子的思維,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夢想,敢於夢想。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五彩繽紛的夢想,儘管有些異想天開,脫離眼前的實際,但畢竟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是孩子最有價值的精神財富。

23.幾乎每個孩子都對自己未來有美好的設計,儘管他們不知道夢想實施起來有多麼艱難。

但不可否認的是,夢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其實,孩子的夢想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夢想孩子才會有所期望,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即使最終沒有成就自己的夢想,但至少孩子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發展空間。

24.沒有人能保證別人的命運,即使是給予孩子生命的父母,也難保證孩子的生命中會出現什麼,不會出現什麼。

而命運也不需要被保證,每個人除了要有超越命運某個階段束縛的夢想外,還要有對夢想持之以恆的追求。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充當的角色不應是輕而易舉地粉碎孩子的夢想,而應是鼓勵給予他們夢想。

如果不能給予孩子夢想,那至少應該支持他們完成夢想。

25.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一個家長都應該認識到夢想的價值。

千萬不要嘲笑孩子千奇百怪的想法。

父母要真誠地鼓勵孩子努力去探索,去實現自己的奇想。

在孩子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持之以恆、滴水穿石的道理,使孩子堅持不懈為夢想奮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座高山,讓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堅持下去。

26.不要扼殺孩子的夢想。

要知道,有夢才會有希望,有希望孩子才會有拼搏的激情,讓孩子守住自己的夢,勇敢地走下去,他就會比別人提前到達成功的彼岸。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父母眼裡它是那麼地不切實際,那麼地遙遠,但是,誰又能保證你的孩子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多給些鼓勵和支持吧,讓孩子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

27.人沒有夢想是不行的。

人類如果沒有夢想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無法飛翔的,沒有夢想,阿姆斯特朗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對我們的孩子來說。

如果沒有父母的呵護,如果父母對他的夢想總是打擊,孩子是很難有大成就的。

有多大的想像力,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

28.孩子要有夢想,但不能空想和幻想。

人生和命運不是單靠空想就能想出來的,一味沉溺於幻想的人,最終將一無所獲。

心動100次,不如行動1次,兩者的效果絕對不同。

29.當年那顆普通的種子,也許誰的手都曾捧過,捧過那們的一粒再普通不過的種子,只是少了一份對希望之花的信念與執著。

如果你能把夢想的種子種在心裡,即使是一粒最普通的種子,也能生長出奇蹟。

培養孩子也是如此,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持之以恆地引導他,同樣可以成為天才。

30.孩子的心靈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你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結出什麼樣的果。

要鼓勵孩子將想法變成行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即使失敗也是一種絕好的教育方式。

31.一個被稱為木頭的孩子,變成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因為有一個夢想,同一個人,經過後天的磨鍊,上帝把美麗的光環賜予了他。

讓孩子的夢想飛翔,他就可能成為你想像中那樣優秀的人。

須知,所有的天才都是在有夢想的人中間產生的。

32.作為家長,首先應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種植希望,只有種植才能收穫希望。

這是因為,成功的動力在於希望,有了希望才會有追求,而追求的過程就是最美的人生。

33.不要因為自身的和家庭的不利條件而自卑,特別是孩子。

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關鍵在於自信並不斷創造條件。

只要通過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34.法國一則諺語說:「不相信奇蹟的人,奇蹟永遠也不會降臨在他身上。

」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所以要讓孩子保持一顆相信奇蹟的心,這不是僥倖,而是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無論何時,遇到多麼糟的情況,也不放棄,只要你相信就會出現奇蹟。

35.自信心出除了孩子進行自我激勵外,也需要來自外界的讚賞和鼓勵。

如果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圍人的重視或褒獎,特別是受到自己尊重的人的重視,往往會激情滿懷,做起事來也信心百倍。

如果孩子「天真」的想法得到的是大人的恥笑、否定,或者是冷漠、不屑一顧,那麼對孩子的心靈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

36. 多年從事園藝工作的師傅說:「如果你經常對花草說一些鼓勵的話,它們會長得特別快;如果你對一棵快要枯萎的小樹說一些積極向上的話,它有可能會轉枯為盛。

」花尚且如此,何況人呢?可見,鼓勵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能夠不斷催人奮進,實現孩子的人生夢想。

37.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塊料」的這類父母,實際上是自己沒有識才的眼光與水平。

自卑的父母都望子成龍,由於不懂,甚至不相信自己能育子成才,因此就用「不是那塊料」的惡棒,把子女的夢想毀了。

要知道,即使是荊山之玉,儘管很美,也需要識別、雕琢,否則也只是一塊石頭。

38.父母常常抱怨孩子缺少責任感。

也有一些父母認為,責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夠擁有的。

其實,責任心是從小就應該培養的。

一個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有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愛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

在引導和放飛孩子夢想的過程中,相信孩子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塑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39.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有不同的觀點,即使他們是成功人士。

在更多的時候,孩子需要相信自己,堅持走自己的路,因為別人的話不一定正確。

作為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要給孩子以自信心,自信心比其他什麼都重要。

40.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太小,教育他們應從適當的年齡開始。

事實上,生命本身就賦予了孩子們求知的渴望。

教育學家一直提倡對兒童應儘早地進行教育,這是因為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訓練大腦。

現代教育學已經證明,胎教對孩子成長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應該越早越好,不管是選擇學音樂或者學其它知識,這些都不重要,關鍵在於:不論學什麼知識,都要儘量提前。

41.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與其給孩子制定漫長的學習計劃,不如督促孩子立即開始行動,把握好當下的時光。

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發現。

或許會有新的想法。

如果適時做出調整,或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

42.孩子在實踐或遊戲的過程中不僅能開闊眼界,同時也能增長知識。

通過自己玩耍,孩子對接觸到的事物,一定會有所認識,有所發現,有所感悟。

作為家長,只管「由著性」地讓他們去做。

那種把孩子關在家裡,對孩子的一舉一支都設制「框框」的做法是不應提倡的。

43.孩子的想像力是五彩繽紛的,有時是很神奇的。

讓他們自由發揮想像,就能夠拓展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進而培養孩子獨特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44.孩子的舉和專注,以至志向,多是由於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感觸而誘發的。

因此,空泛的說教不一定能夠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而善於抓住時機,通過生活中的某個事例對孩子進行啟發教育,循序漸進,往往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45.對孩子的教育應滲透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或生活的細節當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熱情,而且可以使他們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

從韋勒的事例可以看出:孩子增長知識,孩子的求知慾,也總是循著遇到問題---思考原因---求得解答的順序展開。

對於這三個環節,家長應始終給予關注並適時加以引導。

46.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是有區別的;孩子開始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認識、描繪客觀事物。

因此,應該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不應使他們的思維局限在一個固定的模式上。

只有打破常規,用本能去思考問題,才會取得觀念上的突破。

47.孩子們有天生的主動性,他們很小就認為自己能幹一些事情。

然而,生活中大多數母親總是顯得不夠耐心,常常在無意中向他們潑冷水以致「冷凍」了孩子的未知欲。

其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第一次有可能做不好,以後就會做得又快又好。

到時再表揚幾句,孩子會認為自己又學會了一技之長,以後處理其他事情也會很有信心。

所以每個父母都應該明白:多給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和平台。

48.孩子在都少有循規蹈矩思想,少有畏懼心理。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孩子往往能夠做得更好。

其實,畏難情緒害怕的不是困難,而是害怕自身,對自己沒有信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難情緒也灌輸給孩子;應該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49.基礎不牢難蓋高樓,基本功不行,難成大事。

做人做事都要從基礎抓起,特別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定要把最基本的概念理解清楚,對概念之間的基本聯繫把握準確。

有了紮實的基本功,研究和認識事物才能得心應手,做事和處理問題也才能應對自如。

所以,教育孩子時不要急於求成,應該循序漸進,一定捨得投入和下工夫要給孩子打好基礎。

50.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互相討論、請教,他們的知識和底蘊都會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你不會不懂,就去問別人。

請教也是一門學問,每時每刻都呆以去請教,只是請教的對象不同,有直接,有間接,也可以向同學、老師和家長請教。

沒有請教就沒有進步,就沒有成功。

51.解決同一問題有多種途徑、方法。

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富於聯想,他們能想出很多成人想不出來的東西。

所以,家長要善於把握孩子的這個特點,注意孩子思維的寬闊、靈活,抓住事物之間的相關性,鍛鍊發散思維能力,並引導他不斷向前發展。

52.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遊戲,是一種很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對激發孩子的興趣、未知欲大有好處。

會玩,不僅是啟迪孩子智力的前奏,而且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天賦和潛能。

孩子在遊戲中能學到多少知識、發揮出什麼樣的能力,是怎麼想像都不過分的。

遊戲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滿足孩子的遊戲需求也應成為家長的本能。

在遊戲中,孩子的各種潛藏的才能會一一被激發出來。

53.讓孩子嘗試著做每件事吧。

不要怕孩子遇到麻煩和難題,有時還可以設置一些難題,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克服。

因為,遇到難題才會引發思考,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收穫,有了克服困難的經歷才能進一步增強信心。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為孩子鼓勵、加油,讓孩子在希望中走向成功。

這樣,他們的動手能力就會增強,境界就會提高。

54.知識來源於實踐。

同樣,任何一個成才的孩子都離不開大膽實踐,勤於動手。

如果沒有這種主觀能動性,增長才幹與探索未來都將成為無源之水。

因此,切不可隨意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天性。

即使對孩子的一些看起來很幼稚的舉動,也應備加呵護而不應呵斥。

55.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給予鼓勵和自我激勵。

發掘一項優勢潛能,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點,但家長卻常常忽略了。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特長」,就要留心孩子有哪些愛好,有哪些長處可以發展為「特長」,然後在這方面刻意增強孩子的興趣。

56.事物是相互聯繫的,知識是相互作用的。

生活中,有許多家長只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門知識,他們認為學得太多就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這種想法是很片面的。

人才應該是全面教育的結果,各種知識看似不相關,實際上都存在著內在的聯繫,它們之間有著某種相互影響的關係。

僅學一門,只能使孩子的視野局限在狹小的範圍之中。

因此,要處理好「博」與「專」的關係。

57.隨機向孩子傳授、灌輸一些科學知識,或解答孩子由所見所聞提出的問題,是家長提高孩子智力和見識的一種常用方法。

運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情景交融,用實實在在的例子啟發孩子深入思考,而且可以使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增長知識。

58.受好奇心驅使,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會發現、提出許多問題要求家長給予解釋回答。

不僅如此,他們還往往刨根問底,會問一連串的「為什麼」。

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父母一要認真對待,不可敷衍;二要耐心細緻,不厭其煩給予講解;三是知這為知之,堅持科學求實的態度。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和深化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59.古人云:父母要為孩子的成長、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近朱都赤、近墨都黑,也是這個意思。

父母在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環境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引導教育。

60.共同擁有則人人都有,私自擁有反而一無所有。

與人共有,是這個群體社會裡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習和養成的寶貴德行。

61.愛就藏在社會的每個角落裡,哪怕是適時的愛心小行動也可以助人一時之急需,給他人以希望。

要讓孩子明白,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那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62.孩子記住父母的忠告需要時間,在受到懲罰後才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但是作父母的需要原諒孩子,因為這時往往是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最佳時機。

63.做了錯事只要敢於承認就是一個高尚、正直的人。

隱瞞錯誤,推卸責任都將阻滯一個人的發展。

認錯精神是每一個孩子都必須具備的,要讓他明白,做錯了事情就一定要敢於承認,並要勇於承擔責任。

認錯不僅不會帶來屈辱,相反,它能使人獲得更多的人生機遇。

64.正直誠實的孩子擁占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貪慾的火光同樣會在孩子的心中搖曳,作為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身邊「不明物體」的來源,如果孩子不是通過正當的渠道拿到別人的東西,要引導他像弗雷德那樣去做,並讓他明白為什麼。

65.讓孩子懂得自私會失去朋友,只有心胸開闊才能真正贏得朋友,只有無私的關懷和愛才能贏得最珍貴的友誼、最要好的朋友。

孩子明白了這一點,才能成為受人歡迎的人,才能有一顆無私、寬容之心。

66.當一個受到誘惑要做錯事的時候,能說出「不」字需要很大的勇氣。

拒絕是一門最棘手的學問,它經常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善的行為,其實,拒絕有時候恰恰是一種美德。

因此,要教育孩子學會選擇,懂得拒絕的重要。

67.「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母親讓孩子切身體驗「苦」,才能使讓孩子感受到「甜日子」是來之不易的,也才能使孩子養成勇於吃苦耐勞的品德。

68.寬恕是一種力量,可以將邪惡的陰霾驅散,喚回良知。

有時候,對於孩子犯下的錯誤,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心,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引導他走上正路。

69.誠實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必守的本分,是通往成功的車票。

一次考試並不能評定一個人,但要做到表里如一,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

要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考試,這樣才能以正確的態度學習和生活。

70.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德,對孩子願意幫助別人的想法和舉動,父母應該給予積極支持,並加以鼓勵。

來自父母的肯定會進一步讓孩子對自己行為有積極的態度,會激發他們自身的成就感,從而讓孩子做得更好

71.孩子的心裡知道誠實與撒謊、對與錯是不同的。

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應該慎重,因為孩子是會效仿的。

美麗的種子經你的手中播種出去,最終會在孩子那裡得到善良的回報。

72.孩子小時候由於是觀念不清而說謊,他們大多會說出其實是他希望的結果。

對於父母而言,讓孩子知道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說謊都會讓人陷入更糟糕的麻煩中。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73.知錯就改是很難得的,特別是孩子。

在孩子犯了錯時,父母可以不用馬上指出,而是引導孩子自己承認。

一味地訓斥未必意味孩子能及時改正。

孩子犯了錯如果及時承認並改正的話,作為父母應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具備了人生最為寶貴的品質----誠實。

74.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品德的形成影響是極大的。

他們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說他們不聽話,缺點太多,甚至說他們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養出低俗的品質。

因此,父母要學會寬容孩子。

75.有時候,失去並非是一件壞事,有可能因此而收穫更多,比如謙讓。

讓孩子學會謙讓,人將與之相讓;讓孩子學會善良、誠實,不僅能使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且能提高自身素質。

76.堅強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基礎,讓孩子學會堅強吧。

或許現在你還能給他創造避風的港灣,讓他無憂無慮地成長,但他的人生道路還要靠他經歷風雨去獲取成功。

磨鍊孩子意志,讓他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樣他們才可以迎著困難不斷前進。

77.要讓孩子明白,在生活中要堅信自己,持之以恆。

不要因失敗、受挫而意冷,相反要將它作為生活的調劑品,成功前的一道屏障,勇於面對它,承認它。

抱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態,不斷地採取積極的行動,就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78.在生活中,其實並沒有這樣的漁夫,但是卻有很多愛立誓言的孩子。

明明知道錯了,但就是不願意承認和面對,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應該引導他及時改正,千萬不要固執。

79.驕傲自滿容易使孩子迷失自己,進而失去朋友,而父母過激地表揚更會讓孩子忘乎所以、驕傲自負。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適時誘導孩子走出這個誤區。

80.友善是一味用於人際交往的融化劑。

友善地對待別人,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友善;才能廣結良友,幫助你很快融入陌生的環境和生活。

而擁有友善也會讓你以快樂的心態擁抱每一天的。

要讓孩子明白這一基本的與人交往的法則。

81.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

對於孩子過於溺愛只會使他們成為溫室里的花朵,一旦暴露於陽光之下,就難以適應和生存。

因此,家庭成員應該積極為孩子創造適宜的家庭環境,通過日積月累,讓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這將讓孩子一生都受用不盡。

82.每個初生兒都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和疑問,但往往在成長中,卻因為父母一個不得當的不置一顧給抹殺了。

殊不知,這正是培養孩子學習態度的關鍵。

我們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好學習、愛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了才能自立面對現實,而不是整天在父母的看護下走進社會。

83.習慣有時會成為阻礙人成功的障礙,使人扔掉握在手裡的機會。

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包括學習的,生活的,待人處世的。

任何一種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會起到積極作用,反之,則會起負面作用。

檢視一下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習慣,看哪些習慣會成為他學習和生活的障礙,然後改正它,切勿讓孩子被不良習慣所束縛。

84.孩子一般容易浮躁,往往不能善始善終地做好一件事。

作為老師或長輩,應該細心誘導,讓孩子養成踏實肯干、不怕挫折、不圖虛名、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和處事態度。

85.孩子生性是好動的,大人不能強加阻攔,更不能使用暴力,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

對於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要語重心長地開導,抓住機會進行教育而不能惡語中傷。

否則,孩子只會從父母那裡學到更加消極的東西。

86.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動作,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在實際生活中,也要身體力行,而不單單是停留在口頭,停留在表面。

流於形式的教育不僅會使孩子難得真諦,而且往往適得其反。

87.粗心大意是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大敵。

孩子的習慣是平時一點一滴養成的,無論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仔細檢查、認真對待,才能減少出錯,避免不必要的失誤。

因此,專心、細心、認真的精神,是克服粗心大意這一壞習慣的良藥。

所以家長平時就要幫孩子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88.集中精力,專心地做一件事情,並想方設法把它做好。

讓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會大有益處。

孩子做好每一件事,不僅會使孩子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而且也可以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和快樂起來。

89.對孩子的教育,同砌磚一樣,必須嚴格地打好基礎。

特別是對自制力的培養,只有從小抓緊,使他們養成習慣,將來變成了自覺的行動,也就不會感到有任何痛苦和難忍了。

90.父母關愛孩子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對孩子的缺點視而不見那就不對了。

一味地嬌慣孩子,只會讓他們養成不好的習慣。

特別是遷就「任性」的毛病,只能是害了他們。

91.馬虎的危害是很大的,切不可輕視。

否則,將來無論是在孩子的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種下隱患。

家長應該提高孩子對馬虎危害的認識,幫他們改正馬虎的習慣。

同時,家長的馬虎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潛在的傷害,父母要嚴於律已,不可在孩子心靈中埋下禍根。

92.當孩子養成了不良習慣時,要及時為他指出來,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之後,要反覆觀察和監督孩子是否改正。

在孩子改正後,要及時予以肯定。

93.孩子的自尊心是最強的,讓孩子養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習慣,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人,充分尊重他們,並要求他們用尊重回報我們。

94.愛孩子是連動物都會做的事情。

教育孩子需要講究方法。

如果父母只會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父母就會成為孩子的奴僕,即使忙得四腳朝天也不能滿足孩子。

因此,家長要利用「等一等」的方法,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

95.做事不分輕重緩急的人,終難有所作為。

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抓住大的方面,認定重要的事情,把住關鍵的環節、時機。











並且要首先把它付諸實踐,只有養成做事習慣,才能把事情做得圓滿。

96.受到傷害就想報復的習慣不能帶給孩子滿足與快樂,相反,它只能帶給孩子無休止的傷害。

要教會孩子懂得正確地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97.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己,想想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是否做得不當。

而並非一味地責怪孩子。

這樣,才能促使孩子自我醒悟,認識錯誤並決心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98. 當孩子在行為上犯了錯誤,父母不應對孩子進行過多的指責,而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造成的後果,使之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而自覺改正錯誤。

99.羅伯特的做法似乎有點兒過火,但他是對的。

對孩子明顯的錯誤,明知故犯的錯誤,性質嚴重的錯誤,性質嚴重的錯誤,一定要嚴肅批評,並讓其承擔責任,直到他改正為止。

100.有時候對待那些桀驁不馴的孩子不妨採取冷漠的方式,被愛和被重視的渴望會讓他們更容易地去反思自己的行為,並且修正。

這樣做,有時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101.對於喜歡破壞東西的孩子一定不要縱容,要使他們在自己的過失所造成的後果中得到教訓,受到啟發。

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珍惜所有,才會懂得愛惜。

102.家長一定要記住,一個心理受到的打擊的孩子必然會變成一個毫無作為的人。

如果說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麼,一些不但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時常受到打擊的孩子,只會變成渴死的枯草。

除了對孩子的錯誤提出指責,也要給他們相應的鼓勵。

103.當一個孩子告訴父母「我感到難受」、「我很失望」時,粗心的父母往往會一笑了之。

他們會說:「小孩子嘛,能有什麼失意的感受呢?」「別淘氣了,你沒有什麼可失望的。

」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麼,孩子也有。

因為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成年人在失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難道孩子就不需要嗎?當然也需要!

104.一個人是否幸福往往取決於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在一個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們不僅是在身體方面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

為人父母都,千萬不要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體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長

105.引導孩子不要輕易地去懷疑自己的朋友,各種猜測和疑慮都會加大朋友間的裂痕。

應該相信,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間有著真正的友誼,彼此就不會有絕望的時候。

106.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陽,那麼他看到的也是太陽,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麼他看到的也是黑暗。

教育孩子看待人生和社會,一定要有辯證的思維、科學的態度,不能追求完美無缺,不能求全責備。

107.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

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108.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錯誤的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比較低造成的。

當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其身心發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

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指責,讓孩子在實踐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並從成功中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領的,自己並不比別人差。

109.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體現在身體上和智力上,也體現在心理上。

一棵小樹苗,只澆水施肥而不見陽光就難以長成參天的大樹。

尊重對於孩子,就好比陽光對於小樹苗一樣。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無法長成父母期望中的參天大樹的。

110.心的高度影響跳的高度,教育孩子時要培養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設限的高度。

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礙、恐懼,達到自己心的高度。

111.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綜觀全局,以宏觀的眼光考慮大事,也能通曉利害的關鍵所在,胸懷寬廣,不囿於蠅頭小事。

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埋頭於手中的事,而不為無所緊要的事情所困擾、打斷,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豁達。

112.成見是阻礙人們形成正確認識的大敵。

準確的判斷來源於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

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以證據和事實說話,客觀地、中肯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絕對不能心有成見。

113.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長教育孩子時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再給予。

千萬不要盲目追求虛名,看到別人給孩子什麼就給自己的孩子什麼,很可能那並不是他所需要的。

114.當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時,要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

而事實上,每一個人,至少有七種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數學邏輯、語言、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以及兩種類型的個人理解力,即我們理解別人以及處理自己的夢想、恐懼和煩惱的能力。

或許孩子不喜歡寫作,卻可能在設計上很有天賦或者有能言善辯的口才。

115.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看得過於弱小,因為沒有哪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是弱小的。

在成人的心中他們或許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和成人無所區別。

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強。

116.對權貴和名流的盲目崇拜,只能給孩子帶來兩種結果:對自卑心的安慰和對自尊心的褻瀆。

所以,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

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只有會尊重自己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117.人在沒有壓力的時候,就能輕易地做好一件事。

而當人被壓力包圍時,一件很簡單的事也會被自己弄砸。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而應讓一切自然和諧地發展,並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快樂。

118.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能重新開始,不能從頭改寫。

為過去哀傷,為過去遺憾,除了勞心費神,分散精力,沒有一點兒益處。

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要引導孩子分析過去的錯誤,尋找原因,並從錯誤中得到教訓-----然後再把錯誤忘掉,重新奮起,積極地去做下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希望在未來。

119.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當他們受到傷害時,都期盼著得到父母的愛。

所以,父母無論工作多繁忙,生活多不順心,在孩子面前都要克制,都不要傷害心靈。

120.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戰勝困難的心理支撐。

有了這種支撐,就不會感到孤單,就不會失去自信,就能給孩子以信心和力量。

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安全感,做孩子心目中的保護神,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成為他不屈的信念和依靠。

121.「高高地舉起你的左手」,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包含著老師對學生的一片陽光雨露般的愛心和由愛生出的技巧。

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是這樣。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掌握愛的藝術,給孩子以尊重、信任、寬容和一個愉悅的心境。

一個不懂得適當表達愛的家長可能會毀掉孩子美好的明天。

122.孩子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來源於沒有自信心。

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覺,那可惡的恐懼心理自然會消失掉。

父母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應該從日常小事做起,逐步積累,相信不久後你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123.在你聽孩子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打斷孩子的語言?很多家長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教。

如果不懂孩子的話,就請聽他說完吧,這就是傾聽孩子的藝術: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孩子所說的意思上。

124.當孩子心中懷有怨氣的時候,父母沉默有時能夠幫孩子更好地發泄這種怨氣。

有時,父母也要做子女的聽眾,把子女的話聽進去,不僅是尊重兒女的表現,也是進一步溝通的必經之路。

125.在親子關係中,作為強勢群體的父母親,若能在親子衝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責任,孩子也許就會更加體諒你的難處,更容易依賴你,從而也就更樂於接受你的教誨。

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126.教育孩子做事情要講究方法,通常來說,強硬的處世待人態度往往適得其反,而溫和又充滿愛心的方式最易安撫人心,被人接受。

這樣做事,要比用其他方式更有力量。

127.雖然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但是他們之間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誰也不應該侵入另一方的秘密生活,任何人都是獨立的人體。

父母往往在無意中破壞了這種平等,因此,也往往在無意中自行了斷了與孩子之間的信任紐帶。

可以設想,沒有信任作為基礎,教育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

128.快樂永遠不會是奢侈品。

生活再苦,錢再少,也不要忘記給孩子愛與快樂。

只要用心即使生活條件再艱苦,生活環境再惡劣,也能締造美好的時光,讓快樂環境在孩子周圍。

而這種快樂,將滋潤孩子的一生。

129.孩子們最討厭父母早上叫醒他們,破壞他們的美夢。

這時,最好能換一種叫醒他的方式,就是給他們買一個鬧鐘,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130.有些父母認為吃飯就要像吃飯,其實有時候也需要因勢利導,不可一味強求。

在餐桌上講故事的例子裡,我們發現遊戲並沒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相反,遊戲融洽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而且父母避免了潛在的衝突,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31.苦似良藥的嚴格和情深寬宏的理解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也都要看一看是否具有實施的條件。

「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適合父母與孩子間的爭執。

兩代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雙方都堅持已見,就無法達成一致,不妨理解一下對方,互相做一些讓步,事情就可能圓滿解決。

132.當孩子惹出麻煩時,家長要做的不是承擔並且解決這些麻煩,而是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麻煩。

這樣他們就會變得更加成熟,更加有責任感。

133.對於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父母都要用心去揣摩,或許一個不經意的忽略就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永久的創傷。

只有這樣,父母才能夠跟孩子帖得更近,才能及時除掉孩子心中不必要的顧慮和疑問,消除與孩子間不必要的誤會。

134.當孩子向你抱怨心中的不快時,最好不要用訓斥的口吻教訓他,要順著他的語氣回應他,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並細心地傾聽他的想法。

這樣不僅增添了家庭的融合感,也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135.孩子需要的是寬容,而不是訓斥。

一味地斥責只會讓兩代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

多理解一下孩子吧,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關愛,這樣更利於親子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育兒36計,瞬間提升你的育兒商!

育兒的過程,也是一個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有時候,不得不用一些計謀。不管你有多麼高的IQ、EQ,到孩子這裡統統不好使,做父母的還是要多多學習的!古有兵法三十六計,今有育兒三十六計!請看正文!1、...

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大事!

古往今來的有關家教的成功事例告訴我們,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長的影響。因此,做家長的平時必須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我和大多數家長...

影響孩子一生的智慧教育

1. 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德,對孩子願意幫助別人的想法和舉動,父母應該給予積極支持,並加以鼓勵。來自父母的肯定會進一步讓孩子對自己行為有積極的態度,會激發他們自身的成就感,從而讓孩子做得更好2. 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