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不是懦弱,否則別怪孩子不聽話!該管不管,後患無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了孩子後,每一個女人都會變得比以前柔軟起來。
這是女人天性決定的,也是母性光輝閃耀的魅力所在。
但是,記住:
第一!溫柔不是懦弱!母愛不是縱容!
第二!做孩子的朋友沒錯,但是首先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教育和規範他們。
一個身邊的故事:
天天媽媽三十六歲才有了天天,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寶貝來說,媽媽格外呵護。
辭去工作陪他成長,衣食住行照顧的無微不至。
即使家裡條件一般,媽媽也是不讓天天委屈一點點,即使借錢也會給他買想要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從來沒有大聲呵斥或者教育過他,即使犯錯,即使對媽媽動手說髒話,都沒有好好批評他。
更不要說動手打了。
有一天,我們去天天家裡做客,媽媽讓他喊叔叔阿姨,天天動也不動地坐著一直看動畫片。
喊他吃飯的時候,他已經玩手機遊戲一下午了,動也不動。
媽媽就過來請天天吃飯去,結果天天怒了一句「沒看到我玩手機啊」。
大家都在等著天天,媽媽不好意思,就拉著天天的手作勢要拉他起來,結果,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天天順手打了她媽媽的臉一巴掌,惡狠狠的看著媽媽說「不要煩我!」
結果,又是意想不到!出乎意料!媽媽竟然沒有出手揍他,也沒有立刻凶他,溫柔的說「好好好,那你先玩吧!一會過來吃飯。
」
OMG!不可思議!
如果說天天媽媽是為了維護賓客面前的面子,我都覺得接受不了。
更何況,了解天天一家情況後,發現,這樣的事情幾乎常常發生。
因為都是小區媽媽群成員,和天天媽媽聊過孩子教育問題。
很佩服,真的很佩服她。
她說她一定要做個溫柔的媽媽,一個和孩子朋友式相處的西式媽媽。
小編不贊成打罵教育,也不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
但是,這樣所謂的「溫柔媽媽」和所謂的「朋友式親子模式」真的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守護嗎?
一、溫柔不是無底線的懦弱和縱容
溫柔,沒錯!對待孩子確實不能任意暴躁,尤其是媽媽。
作為孩子依賴的第一人選,媽媽需要耐心以對。
但是溫柔並不代表沒有原則和沒有底線的忍讓。
對於孩子的過錯如果一味縱容,那麼以後的以後,帶來的就一定是不可想像的暴力行徑和無法控制的任意妄為。
天天現在才幼兒園大班,對待自己媽媽都這樣,可想而知在學校,未來在社會上,他將如何與人相處。
二、必須給孩子樹規矩,該管必須管,這是父母的責任
我們總是說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要平等對待孩子。
於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偶爾孩子不高興還自責難過。
任性的讓孩子想幹什麼幹什麼,不管不問,放任自流。
這就是想要的朋友式家庭模式嗎?
和孩子做朋友,首先要擺在心態,我們首先是孩子的父母,有教養他們的責任,其次在教育方式上選擇朋友式模式。
這是一個有主有次、有前有後的問題,不可以本末倒置,更不可以推卸家長教育的任務。
該管不管,後患無窮啊!小惡霸長大必然成不了有責任心有愛心的棟樑之才。
爸爸媽媽們,孩子沒有錯,孩子身上的問題99%來自於我們的疏忽和懈怠。
孩子的未來,很大的比重在乎我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千萬不可以馬虎啊!
愛他們,就給他們真正的家的教養。
愛,不僅僅是平等,更多的是一份肩上的重任。
女大學生飛踹4歲女童談禮儀教養對孩子有多重要?
前兩天看到的一個「女大學生飛踹4歲女童」的推送,新聞上說:5月12日晚上7點30分左右,宋女士陪著4歲的女兒辰辰上完了舞蹈課。辰辰吵著說餓了,宋女士就跟另一位家長帶著兩個女孩到學校附近的恒隆廣場...
兩頭不討好 隔代教育咋就這麼難!
現在的老一輩,玩微信比誰都溜,而且經常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里甩連結跟我們「對著幹」。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一代跟老一輩之間的鴻溝也越來越大,在養育觀念上的代溝也越發明顯。不僅如此,很多老人還會仗著自己...
當孩子說「媽媽最討厭」,問題出在哪裡?
幾位年輕爸媽在談小孩真難教,不順著他的意,總是暴跳如雷,花招盡出,都不能聽大人的。我很好奇這應該是2、3歲左右的階段才會這樣,但這些爸媽的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了,甚至有的上小學了,繼續聽下去,發...
你的教養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遇到自家孩子跟別的孩子搶玩具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處理?寧波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火爆」,她先是重手掌摑對方的孩子,不夠解氣,再上去擰兩把。可憐4歲的小女孩,半張臉又紅又腫,心理上也受到了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