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是一年開學季,孩子離開依戀的家人和熟悉的環境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幼兒園,會出現哭鬧、不願意上學、交不到朋友等情況,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大腦發育更全面,更善於處理同學關係,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

孩子社交能力是指孩子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包括同伴、家長、教師等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的有效溝通與協作的技能。

社交是社會人的一種本能需求,作為社會的一員,幼兒需要社交訓練與學習。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呢?一方面,可以促進孩子能力平衡發展。

通過社交能力的培養,在群體中互相模仿、互相學習,可以大大地促進孩子多元化智能,提高孩子智力發展的平衡性與全面性。

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孩子情商的提升。

情商是控制情緒的能力,通過孩子社交能力的練習,有利於形成自信、樂觀情緒、克服急躁、恐懼等不良情緒。

優異的社交能力,決定了出色的情商。

需要教會孩子的基本社交技能有哪些?

讓孩子懂得尊重。

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要先學會尊重他人,有禮貌的孩子,更討人喜歡。

讓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懂得分享容易獲得歡迎與認可,要讓孩子明白,分享與助人能夠獲得更多的朋友。

讓孩子學會讚美。

任何人都希望獲得讚美, 孩子尤為明顯, 教會孩子用積極地態度待人待事,他也會更容易受到積極地回應。

在生活中, 父母也要學會積極發現,讚美孩子的進步。

讓孩子學會合作。

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有差異,有早有晚,不要因為其他孩子成長的快,就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一直處於落後的位置。

要根據孩子自身發展的規律,用平常心和耐心,來看待孩子的成長。

不要過早的就用成人的標準來「逼迫」孩子。

孩子語言社交能力。

語言溝通是社交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鍛鍊,例如家中來客,就可以藉機讓孩子端茶送水,並且向長輩問好。

什麼樣的家庭氛圍有助於提高社交能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在童年時期特別明顯。

父母的言行,無論正確錯誤,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充當生活中行為典範。

家庭日常事務可以儘量讓孩子參與進來,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比如,幫忙疊衣服、掃地、擦桌子、整理房間、寫購物清單、策劃旅遊路線等。

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尊重與信任,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與家庭責任感、增強獨立生存的能力。

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塑造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所必要的條件。

如何看待寶寶入園後的人際關係?

避免按照自己價值觀的標準去判定孩子應該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什麼樣的人不可以交朋友。

請給到孩子自由選擇朋友的權利,並且鼓勵孩子廣泛交友。

孩子上幼兒園後,需要結識更多的朋友,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呢?

對孩子的新老朋友不評判。

避免根據孩子的長相、穿著打扮或者是孩子父母的工作等其他外在因素去評判,並且不能提出限制孩子與這樣的孩子玩耍的要求。

建議用蘇格拉底式提問去啟發孩子,比方說你覺得她哪一點很吸引你,讓你想和他做朋友呢?孩子將會擁有包容的良好品質。

對於孩子交朋友勿強迫。

避免因為面子或自己的問題而不停勸說讓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去玩耍和相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一個受歡迎的孩子,從學會交朋友開始

今日關鍵詞:社交能力每個人都生活在人際關係網中,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依存於人際交往,因此從小培養寶寶擁有一個優秀的社交能力至關重要。今天我們就有幸請到馨瑩老師為大家分享關於培養寶寶社交能力那些事。

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社交

0-3歲是培養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發現孩子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是時候幫助孩子交朋友了。也許孩子對於交友的確有困難,那麼父母就要給寶寶適當的指點和幫助。小雨今年三歲,可以和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