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內向怯場?幾招讓孩子交往技能Go Up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謂人際交往是一種駕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凡事都需要與人打交道,一個人的交往技能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習、工作和生活。

對於孩子來說,在家裡個個都是小公舉、小皇上,長輩們的寵愛有加,造成了寶寶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在群體中或多或少的體現出以自我為中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技能,讓他們在與人打交道時變得如魚得水呢?為了讓孩子今後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腳步,小編認為,這是每個父母必修的一課。

先來看看你的孩子在交往中屬於哪種類型吧?

A 孤獨型

這類孩子的父母對待兒女較為冷淡,被稱為「冰箱型父母」,通常會導致孩子情感上遠離父母,等孩子長大時,甚至採取冷漠的態度對危險的外部世界進行逃避。

B 偏交往型

這類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際交往經驗較少,平時只喜歡與某些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則顯得膽小和猶豫,而且往往對他人的臉色和言語非常敏感,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受傷。

C 自我中心型

這類孩子偏好獨自遊戲,與同伴交往時只考慮自己的需要與興趣,交往技能差。

通常自己的玩具自己玩,沒有分享的意識。

個別孩子還會出現獨占玩具,摔別人玩具進行報復,甚至動手打人等行為。

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合作與同情。

D 善於交往型

這類孩子性格會特別的開朗、大方,能夠和任何類型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交友能力。

當到了陌生的環境中,能夠主動和大家打招呼,喜歡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吃的,和自己喜歡的玩具。

見到長輩會有禮貌的打招呼。

E 被動型

這類孩子其實很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卻從來不敢主動去邀請別人,常常一個人默默站在角落,眼巴巴的看著其他孩子開心的玩耍,既羨慕又期待,希望哪個熱心的孩子能夠發現他,並主動邀請他參加遊戲。

F 能力缺乏型

這類孩子的交往意識較強,行為也很主動,但理解能力較弱,衝動控制力較差,因此交往時常常被排斥或引起衝突。

如果你的選擇是D,那麼恭喜你,在培養孩子交往技能方面一定做得很好。

如果不是,那麼就跟著小編來學上幾招吧!

導致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

1 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大,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大多數時間是在單元房裡孤獨面對電視機、電腦、遊戲機,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少,孩子們缺少室外活動和社會交往的機會,天真活潑的童心受到了抑制,形成了「自我中心」「自私」「孤僻 」的性格特徵。

2 孩子沒有學會基本的交往技能,從而也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別人交往。

孩子與人交往的重要性

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等。

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

從小培養孩子的交往技能,對其日後的成長、個性的形成、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且重要的意義。

孩子興趣的培養、情緒和能力的發展都離不開交往。

正是交往,才使孩子有了更多的學習各種知識並獲得社會經驗的機會。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和掌握道德行為規範、社會價值觀念,學會認識別人和評價自己,漸漸形成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意識傾向、心理特點和個性品質。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不會說,或者說不好都會影響孩子與人交往。

會說,說得巧,答得妙,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家長可以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面的觀點,讓孩子據理反駁。

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做出及時和必要的糾正。

平時應鼓勵孩子多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

多和別人交際,也是訓練和提高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表達能力是在實際中鍛鍊出來的。

講禮貌: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等,告訴孩子只有懂得禮貌的人,別人才願意和他一起玩耍,把心愛的玩具給他玩。

孩子在活動中禮貌語言用得好的時候,要及時進行鼓勵表揚,強化孩子的禮貌行為,形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容忍、合作:孩子在交往中遇到與自己意願相悖的事,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忍讓,與同伴友好合作,暫時克制自己的願望,服從多數人的意見,這樣才能使交往順利進行。

遵守集體規則:通常孩子在交往時,會自己制定一些規則來約束每個人的行為,誰破壞了這些規則,誰就會受到集體的排斥。

只有自覺遵守集體規則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愛,也才會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一起玩。

樂於助人:家長要鼓勵孩子幫助其他的朋友克服困難,要讓孩子知道樂於助人的人就會有很多的朋友。

傾聽:傾聽是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把握雙方心裡感受的最有效手段。

分享:有的孩子交不到朋友,是因為不懂得謙讓,老是獨霸玩具不讓其他小朋友玩,因此小朋友都不願意和他玩。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和別人分享的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能收穫更多的快樂。

讚美:這也是交朋友的一種好方法。

讚美是要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長處就讚美他,那麼這個孩子就懂得去讚美別人。

適當的讚美會起到很好的溝通作用,能幫助孩子贏得對方的好感,並交到朋友。

欣賞:每個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對方的支持和認同,孩子們也一樣。

在交往中,孩子也總會對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

家長應當教育孩子,讓寶寶學會欣賞別人,這一點尤其對於獨生子女非常重要。

創造和諧平等的交往氛圍

在家庭中應創造一種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交往氛圍,以父母為中心和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

父母應成為孩子的朋友,要讓孩子敢說、愛說、有機會說。

家庭中有關孩子的一些問題,更應該聽聽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的想法,應該採取民主的方式,不要一味的只是家長說了算,擺出一副「長道尊嚴」的姿態為孩子決定一切。

此外,孩子也有權知道加重的大事,並讓孩子能夠參與討論。

家中有客人時,讓孩子參與接待,讓座、倒茶、談話等,不要將孩子趕走。

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

家長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一起來家裡做客,觀察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的相處,在合適的時候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的與人相處,學會包容、合作、關心和體諒。

也可以讓孩子到外面去串門,找小夥伴玩耍。

平時生活里,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和公益活動,比如生日party、音樂欣賞會、故事會、討論會等,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養成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品質,孩子的交際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

為了讓孩子了解和接觸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的社交活動實踐,可以有目的、有選擇的讓孩子參加家長的親戚朋友間的迎、送、宴、請等社交活動,以及成人的社團活動,開闊孩子的視野,提高人際交往水平。

家長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很高的權威,孩子從小就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長最深刻的,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是孩子學習交往的最好榜樣。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讓孩子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學習交往。

給予充分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交往興趣,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過多的介入會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礙更好的增進彼此間的了解。

讓孩子明白與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權利,處理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也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步。

家長應給孩子留出充足的玩耍時間,帶孩子走出家門,走向大自然,讓孩子接觸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認識花鳥魚蟲,初步了解社會上的一些常見的事物和社會現象,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社會責任感和開朗的性格,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衝突

打架、吵架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家長不能以自身的好惡、道德觀來判斷孩子間的是非、對錯,切忌以「不吃虧」教育孩子,甚至強行干涉孩子,而不讓他們碰面交往。

當孩子跟同齡人交往時,遇到矛盾與問題,應該讓孩子迎著問題去主動交涉。

讓孩子獨自去面對交往上的小問題,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法,適時公正的加以引導,培養孩子勇於改錯的精神。

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當孩子交往技能有了明顯進步時,比如見到陌生人不會再膽怯畏縮、不敢說話了,在課堂上能勇敢的舉手發言了,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了,能主動邀請同學來家裡做客了等等。

孩子一點點的變化和進步,家長都應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積極鼓勵孩子,給予表揚。

告訴孩子「你能行」

在人際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

一句簡單的「你能行」往往能改變處於困境中的孩子,這是父母滿懷激情和信任的態度。

如果父母總是說孩子「你不行」、「你不會做」,孩子的信心就會被打擊,潛在的能力或許就會被遏制。

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賞識和信任的態度,便能夠有效激發孩子興趣,讓孩子的潛能得到更多的發揮。

不管孩子現在是怎麼樣,家長對孩子的信任和期待都要持續的增加,全身心相信孩子,鼓勵孩子 「你能行」。

別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

如果孩子天生害羞敏感,別給貼上「害羞」的標籤,或者強迫孩子克服這一點。

家長應該首先接受這個事實,告訴孩子儘管天生害羞,但這並不是不能克服的問題。

其次教會孩子有效克服羞澀的方法,在家裡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交往中可能遇到的情況,一起想想怎麼處理。

經常和孩子情感交流

經常和孩子一起相處、一起交流、一起玩,跟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被認可,這是孩子與同伴、朋友交往時自信心的來源。

父母的愛是孩子向外發展、探索外部複雜人際關係時的指路明燈。

與此同時,和孩子一起交流、一起遊戲,還是父母自身減壓的一種好方法。

遊戲幫助孩子學交往

孩子要有好的社交技巧,開朗的個性和對事物的熱情是很重要的,孩子往往會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成為朋友,所以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玩情景劇的遊戲。

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配合孩子演戲,讓孩子體驗不同角色的所思所想,從而更好的讓孩子理解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取得主動地位。

你知道嗎?不同血型的寶寶,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血型對人的氣質、性格有一定的影響,在培養孩子交往技能這方面,父母也應該針對自己寶寶的血型因材施教,更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型——促使孩子早點獨立

A型孩子比較膽怯,喜歡獨處,不願意和陌生人交往。

但直覺靈敏,善於自我調整,在未來的日子裡總是會不斷鍛鍊自己去適應環境。

在家裡,父母應讓A型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不過多干涉。

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比如帶著孩子多參加各種聚會活動。

B型——讓孩子廣交朋友

B型孩子樂觀開朗、無拘無束的性格一般在習慣的環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會顯示出來。

他們天生對人有一種距離感,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會讓孩子感到難以與他人相處。

父母要以家庭為中心,逐漸擴展交往的範圍,廣泛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可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兒園、回家、玩耍。

逐步培養孩子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精神,從而獲得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與各種人交往,給孩子帶來更多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O型——教孩子遇事多與人商量

O型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強,長大以後在接觸新環境的過程中,頭腦非常冷靜,不易感情用事,能把每件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但有時言行過於標新立異,表現出太多的獨創性,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嫉妒。

父母應提醒孩子多與周圍的小朋友進行溝通,協調好人際關係。

AB型——鼓勵孩子自立自主

AB型孩子很自信,反應靈敏,對感興趣的問題往往愛刨根問底,具有持之以恆的決心。

當進入陌生環境時,會表現出緊張不安。

對於AB型孩子,父母不必擔心是否能適應社會,而是不要過分寵愛和袒護,使孩子失去自立自主的能力。

平時可以鼓勵孩子主動幫助別人,多讓他經歷一些困難和失敗的考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個方法引導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交朋友

每個人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小孩子也一樣。寶寶入園後,如何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帶給他的快樂,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幼兒學會與人交往。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裡交上朋友呢?鼓勵和幫助寶寶...

孩子緊張、膽怯、不合群 99%的根源在家長

孩子的童年影響他的一生在社交場合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不敢跟陌生人交談,在與領導、同事的交往中總是拿捏不好合適的尺度,朋友永遠就那麼幾個……長大後在人際交往中露的怯、吃的虧或許都源於兒時缺失的「交...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你需要明白!

交往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一條重要途徑。幼兒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好各種關係,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積極的情感,為將來正常地進入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