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跟不上,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親子關係跟不上,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家長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爸爸、媽媽一直思考的問題。

其實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怎樣的親子關係才是良好的融洽的親子關係呢?

1

家長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現在的家長都熱衷於把孩子送往名校,嬰兒時期就送往早教中心,再上優秀的幼兒園、小學等,總之就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專家認為,在一個人的受教育經歷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父母,而非學校。

學校能給孩子知識、技能、能力,而家庭能培養孩子的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視野等,這些比前者更能決定孩子將來能否成功。

做父母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事業。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是最特殊、最重要的身份。

有人說要像做事業一樣來做父母,因為父母既不能退休,又不能下崗,更不能替代,父母需要一生不斷學習。

2

學會做輕鬆的父母

人的幸福感最本質的來源在於家庭,親子關係是人生中最華美、最豐富的內容。

現在,很多人感慨,做家長真難,做家長好累,甚至有些人自稱是「孩奴」。

對此,專家稱之為「普遍性的育兒焦慮」

專家分析稱,這種焦慮有其客觀原因。

現在,青少年的問題變化很快,花樣很多。

過去孩子的問題多為早戀、偶像崇拜、打架,現在則出現網絡成癮、手機依賴、賭球、性安全、惡搞玩具、網絡婚姻等眾多花樣。

另外,家長也應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長為時刻提防不良社會現象對孩子的影響,採取「堵」的方式,一回家就檢查電視、電腦是否發熱,甚至給孩子帶上定位器,監控孩子的手機簡訊。

在「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一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在補課,拼成績,拼名校,由此產生家長普遍的育兒焦慮。

父母的焦慮情緒肯定會給家庭氣氛造成影響,所以,要想讓孩子更輕鬆快樂,家長首先要放下焦慮的包袱,學會做輕鬆的父母。

3

做「聽話」的父母

好的親子關係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親子之間能實現良好有效的溝通。

孩子遇到什麼問題會向父母說,而不是面對父母的詢問採取「關門」主義。

這要求家長學會傾聽,做「聽話」的父母。

在家庭教育中,一般家庭過於重視教育的正確性,往往是父母在說,告訴孩子什麼什麼事該怎麼怎麼做。

但當家長說教的時候,孩子是否聽進去了?還是把頭扭到一邊,或者以沉默抗拒?甚至把門關起來?這種所謂的交流往往是無效的。

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充分尊重,而現在很多家庭的對話中,家長往往不是父母,而成了道德的評判者、喋喋不休的說教者、永遠正確的建議者,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溝通。

事實上,孩子在遇到問題、情緒出現困擾時,最需要的並不是一個教育家,而是能了解自己、關懷和包容自己的父母。

如果孩子不願意將在外面受到的困擾告訴家長,最可能的原因是:家長曾在聽過孩子的訴說之後,並沒有表現出孩子所期待的接納,孩子的心情得不到安撫,甚至會加深創傷。

永遠說教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是營造溫暖的親子氛圍。

加強親子有效溝通,讓孩子多說,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傾訴中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彼此才不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4

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出現各種狀況時,家長很容易只看見孩子的問題,卻看不見背後的情感需求。

事實上,「問題行為」是孩子表達需求的另類方式,孩子借「問題行為」釋放出被壓抑的心理需求。

因此,出問題的永遠是隱藏在表面背後的「需求」,而不是行為本身。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處理需求的過程,與一些本質情感相連的需求滿足與否,就會產生成長喜悅或成長創傷,這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經驗,都可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即使他長大成年,遭遇到一些挫折,可能都是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經驗的再現。

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任務是有階段性的,家庭教育的重點和方法也因此而不同。

在幼兒和小學階段,家長的目標是:使孩子建立安全感,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遵守規則,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

進入中學尤其是高中後,是孩子「做自己」的時期,孩子獨立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並建立起大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開始觀察社會,渴望了解人生,所有的理想與對未來的憧憬只有一個核心:我在社會的位置。

這時,父母的教育重點在於:如何理解自我與社會的關係,給孩子社會性的引導。

5

做真實的父母

有些人有「完美」情結: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做最好的家長等。

專家表示,很多事情確實可以做到最好,但家長不能做到最好,做到「剛剛好」就可以了。

因為,最好的父母最容易犯這樣一些錯誤:以孩子為中心,犧牲了自己的需求、興趣;為孩子包辦一切,剝奪了孩子應該體驗、承擔的。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培養出的往往是放縱的、自我的、沒有責任心的孩子。

因此,我們要做真實的父母:堅持自己的獨立性,重視自己的需要,坦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承擔家庭一部分責任和義務。

專家提醒說,只有父母這隻「杯子」是滿的,才可能是健康、愉快的父母,才可能與孩子分享杯中的資源、能量與關懷。

這樣做父母會更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孩子也成長得更好。

如果犧牲自己的一切,容易對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孩子也會備受壓力,親子關係就不會是溫暖輕鬆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的親子關係 勝過好的教育 馬麗

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家長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新爸爸、新媽媽一直思考的問題。其實,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1、家長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現在的家長都熱衷於把孩子送往名校,嬰兒時期就送往早教中心...

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你的孩子,是你!

在這個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家庭閱讀或者親子閱讀承擔的角色與意義重大。可以說,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面播種下來的。《朗讀手冊》這樣說,「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