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為什麼不願分享?為什麼喜歡哭鬧?帶你走近兒童敏感期(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為什麼新生兒喜歡吮吸,吃手指?
為什麼2-3歲寶寶會突然開口說話,直接從詞彙跨越到句子?
為什麼有的寶寶就是不願分享玩具,而過一段時間又願意了?
為什麼你的寶寶吵著要跟幼兒園老師結婚,過幾天又要和玩伴結婚,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為什麼有的寶寶會無緣無故哭鬧?有的就喜歡和大人反著來?
為什麼你的寶寶出門前能磨蹭到你抓狂?
為什麼有這麼多為什麼……
02
一切都源於一個神秘的詞——兒童敏感期。
義大利著名醫學博士、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寫過一本《童年的秘密》,具體闡述了兒童這個神奇的存在。
兒童雖然弱小,但非常神奇,他有一套自己的生長和發展體系,不依賴於成人世界。
也不希望成人世界打擾和對他們進行干涉。
仿佛是一種神聖的力量內推著兒童前進,心理、神經和身體發育。
但成人自以為是的各種獎懲、苦口婆心的各種教導、隨意而強勢地打亂兒童的步伐等行為,都無形中破壞了本來順利的進程。
蒙台梭利說,某種程度上,兒童是成人的老師。
03
那,什麼是敏感期?
敏感期就是0-6歲的成長過程中,受這種神秘內在力量的驅使,兒童自身經歷的具有階段性特徵的能力特性。
有的特性過了這個階段就消失了,有的以升級的形式進入下一階段。
比如不願分享玩具這個問題,家長總以道德眼光審視自己的孩子,抱怨其沒有分享精神。
但其實,2歲左右的寶寶不願分享玩具,完全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正常反應。
兒童一出生時,是沒有自我的,他與世界渾然一體。
直到長到2歲左右,才開始發現自己和世界實際上是分離的,自我意識便開始萌芽。
他通過占有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當這個東西完全你屬於他時,兒童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自我誕生的標誌。
這一敏感期兒童會有哪些表現?
私有意識產生,經常會說「這是我的」;
會用打、哭鬧、尖叫等手段表達不同意、不喜歡的態度;
會經常說「不」、「我就不」,什麼都是「不!」;
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看法,並且十分專注。
所以,家長不必急於糾正和道德教育,並指責自己孩子「自私」。
家長要做的,首先是端正態度,認識童年的神奇,兒童的偉大。
其次,尊重敏感期的發展規律,在特定的敏感期內,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理解,實在有必要,再進行干預和指導。
切忌盲目干預,和不合時宜的獎懲。
再次,耐心等待這一敏感期過去,兒童自己就會主動分享玩具,甚至進行物物交換。
04
那,還有哪些兒童敏感期?兒童會有哪些突出表現?家長又該怎麼做?
大體來說,分幾個階段:
(此為簡略版,基本依照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捕捉兒童敏感期》中的方法進行分類)
視覺敏感期
從沒有光線的子宮來到這個世界,新生兒是脆弱而不習慣。
他會本能尋找有陰影的地方以及明暗相間的邊界,持續地關注,直到疲乏。
兒童表現:
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喜歡暗淡昏黃的光線。
家長如何做:
1)儘量保持環境的安靜和光線的暗淡,不要用強光刺激寶寶的眼睛。
2)如遇寶寶眼睛輕度感染,儘量不要讓繃帶纏太長時間。
錯了視覺敏感期,寶寶的大腦神經組織會隨之衰退,眼睛甚至會「失明」。
有過真實案例。
口腔敏感期
半歲左右,寶寶口腔敏感期到來。
口是他感知世界的好工具。
儘管有眼睛,但腦科學認為這時的視覺並不完善,視力也模糊,不像口,能被他自由熟練地運用——因為在媽媽子宮裡他就經常吮吸手指。
口腔成了他連接自己和世界的最自然渠道,什麼東西都會放到嘴裡嘗嘗。
兒童表現:
吃手、咬能觸摸到的任何東西、吮吸東西。
家長如何做:
1)不要人為干涉寶寶這一舉動,打破他專注吃手指、咬東西的過程。
2)如果覺得送到嘴裡的東西不乾淨,可以事先清洗,並勤洗寶寶的小手。
3)要有耐心,待他開始到處用手觸摸東西時,表明口腔敏感期已過,手的敏感期來臨。
手的敏感期
8-9個月時,寶寶開始喜歡抓捏東西,尤其喜歡粘稠和綿軟的東西,比如麵條、香蕉、蛋糕等。
反覆抓捏之後,才放到嘴裡品嘗。
他通過手來探索和認知世界。
兒童表現:
喜歡抓、摸東西,用手探索世界。
家長如何做:
1) 人類最偉大的就是探索精神,這個時期家長千萬不要粗暴干涉兒童用手去探索世界。
2) 給寶寶勤洗手,避免細菌感染。
行走的敏感期
大約7個月左右,兒童出現行走敏感期。
總是拒絕坐,不停地想站起來,渴望走路。
當孩子一旦學會走路,他的世界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他不再依賴成人,活動範圍也擴大很多。
蒙台梭利說,這個時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誕生。
他的身體,開始走向獨立。
兒童表現:
跳、獨立行走、上下坡、爬樓梯、專走不平的地方。
家長如何做:
1) 不管多忙多累,也要放棄自己的走路節奏、生活節奏,去適應和配合孩子,讓孩子在敏感期內得到充分發展,並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
2) 不要圖方便,直接抱起孩子走,這等於剝奪孩子成長和探索的機會。
3) 當孩子長到2歲左右,他就再也不想自己走路,而是想盡辦法讓你抱他,這時候你要明白,他的行走敏感期過去了,這時的他,是在偷懶。
空間的敏感期
從離開子宮到一個更大空間生活,這首先就是空間的體驗。
之後,大約1歲左右,兒童會用手、腳後,通過把這個物體與那個物體分離,或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再壘高再撥下去,來完成對空間的更強烈感受。
再之後,便是不斷的探索,從高到低,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用他的皮膚、肌肉、身體來感知這個空間多大、多高、多遠。
兒童表現:
壘高、推倒、爬、抓、移動物體、旋轉、扔東西,用一切辦法探索空間。
比如鑽洞、鑽大衣櫃、到桌子底下玩耍、爬窗台、爬樓梯等。
家長如何做:
1) 這個階段危險性很大,家長要跟在孩子幾米遠的地方保護他。
但切忌因為害怕而沒完沒了的嘮叨,甚至阻止孩子進行探索。
也不要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或小危險時,就伸手去幫忙。
除非是大危險。
2) 家長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不要把這種危險「說」給孩子聽,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兒童自我保護的能力,也讓他不敢探索和感知世界。
專注細微事物敏感期
1歲到1歲半左右,是兒童能將手和整個身體平衡聯繫起來的時期。
這個時期里,腳是兒童的運輸工具,手是探索工具。
隨著身體平衡的發展,手和腳開始有力量和靈活起來了,比如會抓、捏細小事物。
這個抓捏動作本身,就是在發展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為兒童以後發展精細動作打下基礎。
皮亞傑也認為,兒童首先是通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
因此,兒童期初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裡也是微觀的。
兒童表現:
手裡喜歡攥小東西,喜歡觀察並抓、捏小事物,比如小石子、小米粒、小線頭、小紙屑,會莫名對著一條小蚯蚓、小蟲微笑、用手撥弄等。
家長如何做:
1) 不要以為孩子變內向了,也不要以為在宏大的觀察對象面前,孩子選擇細微的、成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就是不正常的,要對這個階段有充分認識。
2) 孩子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恰恰說明他對世界的觀察力增強了,對生機勃勃的萬物充滿了熱愛和探索欲,家長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儘量陪伴和參與這個過程。
還有一些敏感期,需要下期再寫,太多了。
希望家長們能科學育兒,了解孩子發展的各個階段特徵,給予充分的愛與自由,不要橫加干涉,更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
慢了,就慢了,說明不了什麼。
保護他對世界的熱愛和探索欲,跟著他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
對寶寶重要的頭三年,媽媽們怎麼做
俗語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足見3歲之前的早教是非常重要!希望各位媽媽能放下手頭的工作認真的閱讀以下這篇文章。 以下是複製了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其...
3歲定終身,0-3歲幼兒心理發育和敏感期特徵,爸媽必須得懂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
孩子這三個黃金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抓住!
我們不得不承認小孩子在孩提時代具備著作為大人的我們所沒有的特質,冒險意識、敢於面對危險,還能露出天真且無懼的笑容,我們可以把這說成不知者無畏,可我們又何曾想過
為什麼說寶寶的頭三年影響一生?原因在這裡!
親愛的小寶寶的家長們:您好!做為一個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做為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我做對了嗎?在我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
原來小朋友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樣養成的
以下是複製了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 其中有一部分的錯誤我也在犯,慶幸的是自己及早的發現了這篇文章,正如作者問自己的,作為初為人母的我也更關心的...
寶寶頭三年的每一天對於寶寶來說都很重要,影響寶寶一生!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你做對了嗎?在你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她的學習能力強嗎?遇到困難她是退縮不前還是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她能始終保持自信、健康的...
給年輕媽媽們的一封信。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彆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