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千萬別離開爸媽住 幼年安全感影響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孩子與父母親不親,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在0~3歲或0~6歲的階段有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

否則,孩子一生都會覺得家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個家。

案例一、奶奶要把6個月孫女帶回老家

一位朋友最近向小編訴苦,奶奶要把6個月的孫女帶回老家。

朋友擔心寶寶離開媽媽會沒有安全感,以為媽媽拋棄了他,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但是奶奶說沒事兒的,孩子三歲之前沒有記憶力,更不會有什麼安全感之說。

無獨有偶,今天小編剛剛在網易親子的博客里看到這樣一篇博客,與上文那位奶奶的說法剛好相反。

案例二、爸爸媽媽把2歲女兒丟在老家 女兒留下陰影

qingkongpiaoxue是網易親子博客的一名資深網友,她在博客里說:「女兒的記憶力真的很不錯哦!兩周歲左右的事現在還能說出來,兩周歲時搬的新家,現在到以前人民公園租的房子那兒,女兒就會說看這就是我們的舊家。

兩周歲六個月,唯一的一次把女兒放老家,我和老公出去旅遊了。

女兒現在不能聽爺爺說把她帶回老家,她會說:『我不會回老家的,那次爸爸媽媽把我放老家,他們就去北京玩了!』說的好可憐!以後出去玩一定要把孩子帶上!」

專家:4個月-3歲是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期

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指出,寶寶4個月-3歲是安全感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如果寶寶此時得到充足的心理營養,那麼就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否則就將終生尋找,焦慮和缺乏自信可能會長期相伴了。

到4個月以後,孩子開始認識媽媽,或其他重要他人,這說明他在意識中開始半分化,意識到媽媽和自己並不是完全一體的。

但這個階段的孩子,依然無法和媽媽真正分離。

人類是早出生三年的動物,在前三年必須依賴成人的呵護才能成長。

一旦和與他最親密的媽媽分開,他就會感覺到恐慌,例如每天早上媽媽去上班時,他可能會哭得非常凶;和媽媽一起出去玩,即便放開了媽媽的手,也會不時回頭看媽媽是否還在。

只有看到媽媽,他才會覺得安全。

直到3歲以前,安全感對他來說都是如此重要,就如同生命一樣。

嬰兒期建立的安全感將影響孩子一生

研究依戀的美國心理學家曾指出,在嬰兒期沒有建立強烈和安全的依戀關係的孩子,一生中都將缺乏與他人建立深入而親密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這種論斷也許有些絕對,但其他的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嬰兒時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到3歲半時,社交能力比未曾建立良好依戀的同齡兒童更為活躍,較多地受到同伴的歡迎和追隨,富有同情心,表現出有領導才能。

而那些沒有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容易膽怯退縮,對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緒不穩定,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對環境適應力差。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信任別人。

當他連信任都不願意去付出的時候,那就更不用說他能為對方負責任了。

所以你會看到,安全感是一個人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人們常常要求自己的孩子有自信,希望孩子有力量,希望孩子勇敢,那麼就要從小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即便成年了卻依然很膽小,害怕做決定,害怕承擔責任,這多半跟他小時候在這個年齡段時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有關係。

寶寶3歲之前 最好別跟爸爸媽媽分開住

一個孩子與父母親不親,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在0~3歲或0~6歲的階段有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

否則,孩子一生都會覺得家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個家。

這種孩子的內心往往是孤單的、不安的,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發展不及其他兒童,他們有可能更喜歡待在學校,或是長大之後更喜歡待在工作崗位。

愛,在孩子早期,就等於陪伴,高品質的陪伴。

愛,等於時間,沒有足夠的陪伴時間,親子關係就沒有足夠的厚度。

一個物品用久了,你會捨不得扔,因為你跟物品之間產生了感情,你們之間的關係有了厚度。

Mr_university【紅廟北里64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晚上哭鬧,原因竟然是它

前段時候跟一個朋友聊天,說起她1歲半的兒子最近每天半夜總是哭鬧,晚上很晚才睡,11點睡著,大概12點就開始哭鬧,抱也不行,放他躺著也不行......問我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3歲前千萬別和孩子分開 莫等追悔莫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0-3歲這段時間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不然會造成安全感缺失,然後窮其一生剩下的之間都會找尋。甚至會造成心理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問題,到時候真的只能追悔莫及。4個月-3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