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前,千萬別弄丟他的安全感|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聽說過「留守兒童」嗎?年輕的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背井離鄉,去大城市中討生活,可是往往苦了年幼的孩子!雖然在城市中「留守兒童」的現象不多見,可是如果孩子總是與老人同住,而無法和父母待在一起恐怕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為在3歲前,安全感的建立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就如同生命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說?寶爸寶媽且往下瞧~

網友分享:外出旅遊傷了女兒心「女兒的記憶力真的很不錯!2周歲左右的事現在還能說出來。

2周歲那時搬的新家,現在到以前人民公園租的房子那兒,女兒就會說看這就是我們的舊家。

2周歲6個月,我們唯一一次把女兒放老家,我和老公出去旅遊了。

女兒現在都不能聽爺爺說把她帶回老家,她會說:『我不會回老家的,那次爸爸媽媽把我放老家,他們就去北京玩了!』說的好可憐!以後出去玩一定要把孩子帶上!」安全感,從小就該呵護4個月~3歲是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期

孩子4個月~3歲是心理安全感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如果此時得到充足的心理營養,那麼寶寶就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否則就可能終生尋找,焦慮和自信缺乏長期相伴了。

在嬰兒4個月後就逐漸開始認識媽媽,或其他重要的親人,這說明他們的意識中開始半分化,能夠意識到他人和自己並不是完全一體的。

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無法和媽媽真正分離。

孩子在前3年非常依賴成人的呵護,以保證成長。

一旦和與最親密的媽媽分開就會感覺到恐慌,比如每天早上媽媽去上班他可能會哭得很厲害;而和媽媽一起出去玩,即便放開了媽媽的手,也會不時回頭找媽媽,看媽媽是否還在,只有看到媽媽,他才會覺得安全。

直到3歲以前,安全感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就如同生命一樣。

嬰兒期建立安全感,將影響孩子一生

那麼安全感從何時開始建立呢?研究「依戀」的美國心理學家曾說:在嬰兒期沒有建立強烈和安全的依戀關係的孩子,一生中都將缺乏和他人建立深入而親密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這樣的論斷或許有些絕對,但通過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在嬰兒時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到3歲半時社交能力比未曾建立良好依戀的同齡兒童更為活躍,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和追隨,更富有同情心,有一定的領導才能。

相對於那些建立了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未能建立足夠安全感的寶寶容易膽怯退縮、對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緒不穩定,對環境適應力差,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哪裡有足夠的力量去信任別人呢?當他連信任都不願意去付出的時候,就更不用說能為對方負責任了。

所以,安全感是一個人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自信,勇敢堅強,那麼就要從小給孩子培養足夠的安全感。

否則即使成年也依然會膽小怕事,害怕做決定,害怕承擔責任,這多半都與在嬰兒時就未能獲得足夠安全感有關。

3歲之前,寶寶別跟爸媽分開住

一個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在0~3歲或0~6歲的階段有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

如果常和老人待在一起,寶寶一生都會覺得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裡。

這種孩子的內心往往孤單、不安,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發展都不及其他兒童,這樣他們在學生時代可能更喜歡待在學校,長大後也可能更喜歡鋪在工作上,不樂於與親人在一起。

所以,愛對於孩子來說就等同於陪伴,而高品質的陪伴等於時間,沒有足夠的陪伴時間,親子關係就沒有足夠的厚度,而足夠的厚度將給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感,也是給予他們最好的心靈禮物。

------------------------------------

母親大學微信公眾號:muqindaxue(長按可複製)

百萬用戶訂閱,每天為您推送先進教育理念,趣味教子智慧,是你不可錯過的親子育兒信息平台。

更多精彩盡在母親大學網上學院(www.muqindaxue.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注意了,孩子這些小動作說明缺乏安全感

三歲前的,最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得的就是安全感。幼年時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孩子形成對他人不信任、冷漠、敏感、悲觀等性格,影響一生的感知幸福感的能力。在寶寶三歲前,家長要做的就是多陪伴孩子,給他充足的安...

3歲前千萬別和孩子分開 莫等追悔莫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0-3歲這段時間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不然會造成安全感缺失,然後窮其一生剩下的之間都會找尋。甚至會造成心理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問題,到時候真的只能追悔莫及。4個月-3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