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讓孩子更注意禮節禮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過年過節都可能帶著自己的寶貝去串門,走親拜友,體現一個孩子有家教,有素養在親朋好友面前顯得很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下對於孩子言行舉止的培養。
一:不用我說一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的角色是孩子模仿一個對象,所以作為父母自身的素養是影響孩子的重要前提,或許是一生一輩子。
良好的環境與家長的引導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個家長平時都是大大咧咧,滿嘴髒話.....那孩子將會是什麼呢?
二、孩子要學會打招呼,有些家長不引導孩子不重視造成孩子在嘴裡的字:餵、啊、哦、恩...見到親朋好友不知所措,如果孩子見到朋友鄰居(尤其是成人),應該當場提醒不做聲的孩子打招呼,孩子不開口,其實並不代表他沒有禮貌,媽媽、爸爸可以嘗試主動先和對方揮手,並用語言大聲打招呼,孩子看在眼裡,即使暫時不願意說出口,但揮手致意、點頭、眼神交流也會有慢慢的進步。
當然,如果能開口說出「某某媽媽好」一定能給主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三、說話的禮節,乖巧伶俐的孩子嘴巴甜的像蜜一樣,嘴裡不聽的叫嚷著大人們最喜歡的稱謂: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相反如果孩子沒正確的引導及良好的教育方法,那結果可想而知。
千萬不要讓「熊孩子」讓我們做家長的難堪了。
呵呵.....
三、吃飯禮節,本人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事情:有次參加一個朋友的婚宴,一桌10位客人就坐,當時有一個朋友帶著他的小孩,小孩在大家用餐的過程中顯現的特別調皮,服務員呈上一份可口的菜餚時候(菜名忘記了)正當我用筷子正往碗裡擱放的一瞬間,那小孩直接用他的筷子直接將我的食物打落,然後夾於他碗中,當時孩子的父母也看見,也未.....此時的尷尬是不可言語的。
在筆者看來中國的傳統禮數在以前是很嚴格的,但現在不如現代文明——相反有些東西也就不文明了。
四、玩耍的禮節:去別人的家,孩子顯現的特別「好奇」因為又在另外的一個新環境,什麼東西都是那麼的好奇,相反的來說動不得的東西也去動,動不得的東西更要去動,所以在別人家不可以隨意翻動主人家的抽屜、櫥櫃。
不要在別人家中奔跑、發出大噪音。
最後,玩完玩具,一定要記得收拾,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客人哦!
五、要離開前對家長和小主人說聲「謝謝」,這是一定要的。
雖然以上種種該注意的事項看起來很繁瑣,但其實都是很基本的禮儀。
教養的孩子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孩子比有較受人歡迎,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
文明禮儀要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
後語: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同時,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間的尊重,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
教育是一門藝術與學問,我們都是在不停的探索與分享中。
不要讓孩子教育輸在教養上
導讀: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什麼樣,塑造出來的孩子往往就是什麼樣子,這種薰陶的力量往往超乎我們想像。千金難買一教養,這不僅僅是禮貌更是一種尊重、一種分寸感。教育是...
六歲前父母教會孩子這十條禮儀,將會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人們都說,從一個說話吃飯,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禮儀素養,所以教孩子正確的禮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的寶貝們彬彬有禮,他們會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禮敬,未來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好。 孩子們不懂得在公共場合行事...
孩子的「節日禮儀」是家風的體現
在熱鬧、喜慶、祥和的春節里,探親訪友是少不了的節目。無論是做主人還是做客人,孩子大都在場。民俗專家和文化學者都認為:兒童的節日禮儀其實質是家風在孩子身上的體現。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瞬間...
孩子10歲前,你給他立下這5條規矩,長大後你就能看出差距了!
文丨福林媽咪很多人問我,家裡的小孩應該怎麼教育?其實要我說,教育小孩不就是給他立規矩嘛。讓孩子做事有規範,講話有分寸,行為舉止合乎禮節不就好了!
小細節見大教養——家長這樣做,遠離 「熊孩子」
去親戚家玩亂翻東西搞破壞,電影院飛機上喧譁吵鬧聲不絕,更有甚者故意破壞設施導致他人處於危險(小孩子割斷工人安全繩的新聞)……網友將這些行為的小孩稱為「熊孩子」,隨著「熊孩子」這個詞越來越高頻率地...
孩子10歲前,必須要給他立下這5個規矩,父母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文丨福林媽咪很多人問我,家裡的小孩應該怎麼教育?其實要我說,教育小孩不就是給他立規矩嘛。讓孩子做事有規範,講話有分寸,行為舉止合乎禮節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