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孩子的同齡交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從他人那裡獲得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與他人溝通和協調,合作完成工作。
人無法離群索居,從出生時開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就在你的人生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們知道,孩子一出生就具備與成人交往的能力,哭是他引起成人反應的方式;當你對寶寶說話的時候,他會用眼睛看著你,會配合你的話語揮動小手,還會無意識地笑。
似乎年齡越小的寶寶,越能通過他毫無障礙的微笑和咿咿呀呀與人取得良好的交流。
反而,隨著時光的腳步,這種與生俱來的交往能力似乎會慢慢減弱,每個人都要重新開始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
在0-6歲的這幾年中,孩子總是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期內,會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一般在2歲半左右,孩子開始進入社交的敏感期,他開始不滿足於自己玩或者僅僅跟父母在一起。
他開始更多地關注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嚮往和他們一起玩,但又有些膽怯和緊張。
不用著急,孩子會逐漸放鬆並開始以自己的方式融合到環境中去,他會學著觀察周圍的環境和人,學著用自己的能力嘗試不同的交往方式,並從中找到樂趣,積累成長的經驗。
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父母有幾件必做的功課,下面的技巧、方法同樣僅供您參考:
1選擇適合的夥伴
追求玩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父母可以發現,初生到一周歲左右的孩子,最依戀父母。
但一周歲以後,孩子開始不滿足同父母的交往和遊戲,而越來越強烈地希望同其他小朋友玩。
從1歲到3歲,兒童在成人的幫助下,逐步完成從親子交往向同伴交往的過渡,獲得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
給孩子找合適的夥伴是父母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手段。
夥伴的3種主要類型:
● 同伴:在孩子所處的環境中,可以滿足他友誼需求的人。
一般是與他年齡相近的孩子。
● 玩伴:與孩子一起遊戲、活動,他們可能是任何年齡或性別的人。
● 朋友:孩子不只和他們在一起玩,還會和他們互相交流知識,交換意見和見解,互相鼓勵和支持。
孩子交友的方式
3歲以內的寶寶如果同所接觸的同伴只限於承認,他將會逐漸變得不安與好動。
起初,同伴間的交往方式是「平行式遊戲」,後來逐漸發展為「合作遊戲」。
「平行式遊戲」是說玩相同或類似遊戲的孩子們在一起玩,但他們之間並不交流,互不干擾。
「合作遊戲」是寶寶與同伴為著某些共同的遊戲目標而在一起遊戲,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組織性。
這種遊戲形式一般出現得較晚,往往在4歲左右。
孩子夥伴的數量
一般來說,孩子的年齡越大,所需要的同伴數目也越多。
3歲以前孩子有兩三個玩伴就很高興,無論是家中成員還是同齡的朋友都可以。
玩伴多的孩子,往往更加機警、靈活。
孩子的交友習慣
大多數孩子更傾向於和與他年齡差不多的玩伴一起玩。
但比他大的孩子可以給他提供更新鮮的遊戲內容和信息;而同小一點的孩子玩時,孩子更像個小大人,有更多的主宰權,這時他的領導和組織協調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鍛鍊。
總之,為了使孩子向玩伴學習良好的習慣以及模仿玩伴的優點,以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做父母的替孩子選擇適當的玩伴是件很重要的事。
2. 避免家庭成為孤島
父母應該避免自己的家庭變成一個不與外界接觸的孤島,應該多給孩子創造一些與他人接觸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在與他人相處中感受對方的關心和幫助,同時也學會避免自我中心,培養樂於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父母要明白,孩子是需要在人群中生活、學習、工作的。
父母要讓他從小學會寬容、忍讓,懂得理解和尊重,知道傾聽和溝通的重要,明白合作和協商的分量,學會努力讓大家認可、接納。
這是孩子邁向成功很關鍵的一步,關係到他一生的發展。
首先,孩子應該從屋裡走出來,早飯前的晨練、晚飯後的散步,都是與鄰里相熟的機會。
讓孩子把住在附近的小朋友邀請到家裡來,有了好的玩具、新的圖書、好吃的東西,就可以鼓勵他去請鄰居家的孩子一起閱讀、玩耍、品嘗,時間一長,孩子們自然就會成為好朋友了。
其次,休息日可邀請親戚或朋友帶他們的孩子到家裡玩,有時也可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去,或相約共同出遊,讓孩子多與同齡人接觸,增長見識、增加交往經驗。
交往不僅能讓孩子體驗到友誼的美好,體驗到一起遊戲的快樂,還會促進孩子的學習、發展。
善於與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幼兒園、學校不僅能夠從容地與同齡人相處,而且能夠從容地與老師等成人交往。
而孩子是否善於同別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緣如何,對他今後的學習和人生髮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父母要重視從小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拒絕別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這是一種社會行為問題。
媽媽看見孩子不願讓小朋友動他的玩具很著急。
其實這是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一有正常的現象。
一般兒童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給」,你的孩子情況就是這樣。
看見孩子有這種行為,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不要強迫孩子把玩具拿給小朋友玩,這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討厭那個小朋友,還是搶過來。
最好是自己參與進去,說:「看啊!咱們一塊兒玩小火車(或其它什麼東西),寶寶在這邊,某某小朋友在那邊,我給你們開來開去。
現在,接好!」
2、引導孩子去體驗別人的感情。
可以說「寶寶,某某小朋友很喜歡你的玩具,咱們讓他玩一玩,他一定高興,好嗎?媽媽明天再給你買一輛你喜歡的小卡車。
」家長經常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情,使孩子產生同情心,主動拿出玩具來和小朋友分享快樂。
3、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家庭,沒有同齡小夥伴,不管什麼東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一個人的,因此,「是我的」是他的理解,這無可非議,關鍵在大人,要創造機會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兒玩(假日裡帶孩子到親友家去串門、請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帶孩子到家裡來作客),讓他把自己的玩具、圖書拿出來分享。
一開始一定很困難,次數多了,不僅願意拿出來大家玩,而且會很高興。
4、孩子有一點願意拿出玩具來和小朋友一塊兒玩,應該表揚,讓他知道這是好行為,把分看成快樂的事。
5、家長要表現出大方的態度,不要讓孩子感到你捨不得拿出玩具來(主要是怕玩壞了)給小朋友玩,這個年齡的兒童已經是敏感的了,你的態度會給他暗示。
在孩子的交往中要注意的幾點:
1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
交往態度直接影響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要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溫暖家庭。
父母要經常和孩子一塊遊戲、娛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從小就會形成一種喜歡與人親近的態度。
而孩子在外遇到挫折和苦惱,也會因為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而很快恢復。
父母要從小為孩子創設交往機會,多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帶孩子探親訪友,擴大接觸面,讓孩子有機會和各色人等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當孩子年齡大點,就可鼓勵他與陌生人說話,鍛鍊他獨自去新地方辦事,並給予讚許和欣賞。
2提高語言能力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語言溝通。
2-3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父母要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
多給寶寶看圖片和幼兒書籍,讓寶寶多聽故事,也要讓寶寶學習講故事、編故事,還可以將寶寶的親身經歷或者親眼目睹的事情編成故事,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為孩子語言表達提供豐富的內容和素材。
一個孤陋寡聞的人,他的語言往往貧乏,反之亦然。
3掌握交往技巧和規則
孩子需要學會在交往中,懂得禮貌,會合作、會分享。
守規則的孩子往往更受同伴歡迎,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孩子:
● 多考慮小夥伴的建議和意見,觀點不一致時,要互相商量。
● 遊戲時要遵守規則,輸了不要耍賴。
● 想和別人一塊玩時,要有禮貌地提出要求:我也一起玩好嗎?咱倆交換玩具行嗎?
4以誠待人,寬以待人
與人交友必須真心實意,否則友誼不能長久。
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朋友的缺點要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懂得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關鍵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才能友好相處。
5懂得積極傾聽
小勇很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但小朋友卻討厭他,因為,在家裡總是他說了算,養成了他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意見的習慣,這樣當然很難與別人合得來。
因此,要教育孩子尊重小夥伴,別人講話或提建議時,要集中精力聽,理解別人的意思,不隨便插嘴打斷別人,遇事應由大家一起來商量解決。
6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對不善於發表意見的孩子,父母可以先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害羞,有的可能是缺乏主見。
然後有針對性地訓練孩子,讓他先在家中親人面前多談,然後在幾個好朋友面前發表意見,最後在大庭廣眾面前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7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許多事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成功。
例如,各人霸占一小堆積木搭不出什麼好看的造型,而大家合作,充分利用積木,就能共同搭出各種好看新奇的造型。
一支球隊,如果每個隊員各顧各,決不會贏得冠軍,必須相互配合,才能既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又能產生「百川匯成海」般的澎湃力量。
8學會悅納別人
所謂悅納別人,是指自己從內心深處真正願意接受別人。
從實質上講,合作是雙方長處的珠聯璧合,也是雙方短處的相互遏制,只有欣賞對方的長處,合作才會有真正的動力。
創意繪畫課
繪畫的敏感期與生俱來,繪畫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手段。
課程將創意和繪畫相結合,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觀察力和創意思維,培養幼兒的審美、欣賞能力以及表達美的能力。
樂高積木課
樂高課程主要是通過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樂高積木堆疊、拼插和搭建。
鍛鍊他們的大肌肉動作和精細動作。
從而發展孩子的建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奧爾夫音樂
由德國當代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建立。
課程以主題的形式,融合語言、遊戲、故事、唱歌、體態律動、樂器演奏、即興創作表演等綜合藝術形式,積累音樂經驗,培養樂感、節奏感和聽力,深化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和欣賞能力,奠定音樂素養。
蒙氏數理課
每個人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增長都是依據自身的各種感官獲得的,課程通過對專業蒙氏教具的重複操作,針對視、聽、嗅、味、觸、溫覺、重量、力度等全面系統的感官訓練,促進感官能力的發展,培養敏銳的觀察、分類、排序和歸納等能力。
在3歲半左右數學敏感期到來時,藉助教具能直觀形象的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為將來學習數學打下紮實的基礎且受益終身,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思維清晰活躍,數學成績優秀。
科學課
通過有趣的科學實驗,讓孩子了解自然科學知識和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科學現象。
通過自主的觀察和動手參與實驗,讓孩子體驗科學的神奇性。
在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時,發展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觀察事物的能力,擴展孩子的感知範圍。
辣媽支招:孩子性格孤僻,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
一位媽媽最近很苦惱 「我家孩子性格很內向,而且非常不合群,帶他出去外面;或者在 學校,他總是喜歡一個人玩, 要麼在角落看天空,要麼在一邊蹲牆角。我很擔心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想請教下我應該怎樣做?...
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社交
0-3歲是培養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發現孩子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是時候幫助孩子交朋友了。也許孩子對於交友的確有困難,那麼父母就要給寶寶適當的指點和幫助。小雨今年三歲,可以和小朋友...
孩子不合群?警惕寶寶的「社交恐懼症」,偶然看到這個也嚇一跳
歡歡今年了兩歲半了,她的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一到陌生的地方就只要媽媽抱著。 像歡歡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有些父母覺得這是小問題,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有些父母卻非常緊張,擔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