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庭教育的7點總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好早就想寫一個這樣的話題,可是一直以來覺得自己還儲備不夠,不夠格寫這樣的一個話題。

前段時間看了《媽媽是超人》這個親子教育的真人秀,又激發出我這個小想法,因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與此有太多的共鳴。

軒軒皓皓

這裡我首談的是軒軒,我發現他在參加兩個真人秀的過程中,有著不太一樣的表現,在《爸3》中,軒軒在爸爸鄒市明面前表現很勇敢、有擔當,樂觀向上。

但是在《媽媽是超人》中,卻是更多了一些嬌嗔、在欺負弟弟的時候毫不讓步,更加放肆的這麼一些特徵。

這就引發了我的第一個疑問。

一、 為什麼待軒軒在媽媽面前更為嬌氣和放肆?

首先,絕大多數孩子的父親趨向於理性,而母親趨向於感性。

在《爸3》里其實一開始孩子都會由於缺乏安全感而更依賴父親,主要表現為撒嬌。

軒軒爸爸鄒市明的處理主要是: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與孩子做一些快樂的事情,

2、用「加油」、「你可以的「這樣的字眼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戰勝一些軟弱和嬌嗔

3、用較為嚴肅的方式跟講孩子一些「道理」,傳達自己的態度

而媽媽的處理方式則更為感性一些:

1、擁抱和撫摸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愛

2、反覆詢問孩子,因為什麼而不開心,但孩子不一定會回應

3、用食物或買一些物質、孩子平時得不到的東西來安慰孩子

兩者相差異性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效果是顯然不一樣的,母親的妥協和讓步,有時候對於孩子哭鬧的無可奈何,更容易助長孩子們嬌嗔和依賴的個性,因為潛意識裡,孩子覺得你並沒有預想中的威懾力。

二、 媽媽是否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穿性感的服飾?

在《媽媽是超人》中有一個片段是軒軒媽穿著很高的高跟鞋背著一個娃做菜,還有一個片段是穿著很短的衣服和高跟鞋帶著兩個娃取探班。

從客觀的角度說,看第一幕的時候既心疼又擔心,真擔心那麼細的高跟踩著油漬之類的導致摔跤,同時也在不解,為什麼要踩著高跟鞋做飯呢?誰會在日常的家裡穿那麼social?

看到第二幕時,我聯想起了在看《爸3》時候說到軒軒「好色」這個梗。

雖然對於小孩子來講,太過於苛刻,但是這就是小孩子自然天性一種表現,需要父母親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作為媽媽,在孩子面前做到不過度不輕浮還是有必要的。

孩子對美的審視核追逐,很多時候是源於媽媽的,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審美會成為孩子社交的一部分,對於孩子正確的審美、對異性的欣賞和讚美的培養還是很重要的。

想起我們的小時候,在高中之前的審美簡直是鄉土到爆,要不顏色跳動太大,要不膚色髮型衣著不搭調,好在有一點:那時候身邊很少人在乎「美」這個詞,所以能僥倖逃過。

三、 如何看待頂頂的敏感?

說實話,我很擔心董潔的孩子頂頂。

擔心他的敏感和成長。

因為這對於小孩子長大後,這種敏感很難抹卻。

頂頂很敏感,很聰明,內心細膩。

但是,客觀來看:他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離異的環境,而且是父母不歡而散的惡性離異(儘管再怎麼隱瞞,在孩子長大後肯定會看到這些信息的)。

跟著母親和溺愛他的外公外婆成長,形成的個性是:寵溺、沒有耐心、缺乏責任感。

其實這大多怪不了這個孩子,因為在這個環境中,他的生長環境本來就是不夠健康的。

他媽媽的敏感、隱忍、不夠樂觀、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在他的身上放大,他能很敏感的捕捉到,內化掉。

當董潔因為頂頂不聽話而被氣哭,頂頂陪著媽媽一起哭的那個畫面,說實話,我的內心很複雜。

在小時候這樣的回憶很清晰:有時候因為自己,有時候是父母之間的事情。

但是看著父母哭的很委屈,在自己眼前掉眼淚,其實那個時候很難過、很缺乏安全感。

其實,如果可以,我希望父母這一輩子不要因為任何問題當著孩子的面哭,對於孩子來說,那種無力感、負罪感、不安全感,還有內心形成的陰影,是不會因為長大而消失的。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眼淚,當你準備好成為一名父母的時候,你就應該做好這個外表剛強的準備,從自己做起內心強大並燦爛起來。

哭泣,終歸是弱者的表現。

四、 龍應台給孩子是怎樣的家庭教育?

每個母親,都希望被自己的孩子依戀、親密,不希望孩子遠離自己。

但是內心又有一種矛盾:想讓孩子擴寬視野,看到更多維度的東西,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未來在社會中更加穩定的立足。

那麼,過度依戀孩子或被孩子依戀,是否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是否感覺自己的愛越來越沉重,就像書中這句話:「我愛你,但是我不懂你。

」理性與感性的交集,在現實生活中很微妙,當我看到這句話狠狠戳中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父母與我之間,只是這樣的一種關係。

很奇怪的是,我去拜訪以前的老師的時候,他們會問我很多我感興趣的問題、或者在那個時候會遇到的問題,但是他們卻很少過問,最多的過問只是:吃的怎麼樣?天冷有加衣服嗎?錢夠嗎?

對,我愛你,但是我們就像是最親近的陌生人,很彼此再走近一步。

在大學畢業那段時間,父母來北京參加我的畢業典禮。

他們看到我的同學、老師、上課狀態、大學生活、實習情況、工作節奏這些放放面面的時候,記得當時他們說:我覺得第一次離你這麼近,以前即使你每周給家裡打電話,總覺得離得很遠,心裡很空。

以前很想知道你的各種細節,但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問,怕你閒煩了,這下看到了,感覺心裡的一個窟窿補上了。

那一刻,我覺得釋然。

這原本就是平等的溝通,可以解決的,只是有些代溝我們逾越不了,我們身邊環境的變化,我們的成長速度,早已超過了他的認知程度。

而之前提及的最基本的溝通,似乎我們這代人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中,最缺失的。

五、 為什麼像夏天、諾一這樣的孩子更開朗?

他們的性格,很陽光很清澈。

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一部分是「育」:身體的成長;一部分是「教」:心靈的輔導,個性的形成。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夏克立的教育方式是:沒有指責也沒有很大聲,只是溫和講道理,讓孩子知道,即使是犯錯了,錯在哪裡,對在哪裡。

他們的教育方式,總體給他評價就是:得體

首先,重視孩子成長的每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最大化減少代溝

其次,用平等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孩子沒有了心裡的防備和不安,能更為理性客觀去正視自己的錯誤,在今後的成長中更不容易形成極端的情緒

再次,是家庭的一種和諧融洽的行為。

為什麼快快會打弟弟?她肯定是學習的一種行為,她在家裡多了一個小孩,爸爸媽媽時間精力被占用的時候,她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

如果父母在之前就做好了工作,重視孩子的內心成長,是能將問題的嚴重性縮小的。

最後,源於父母和周邊環境的素養。

父母情緒穩定,低聲細語,孩子一定也會這樣學習。

孩子的性格再怎麼差,說到底是父母性格的一面鏡子,無所抵賴。

六、我們的童年被狗啃過嗎?

我問身邊的同事用一句話形容自己從怎麼小到大長大的,人說:「莫名其妙就長大了」。

還記得老姐的答案:「父母有一下、沒一下,我們就長這麼大了,真是幸運。

哈哈,雖然有些挖苦,但是不明覺厲。

我們的童年,大多是放養+粗暴式管理。

看《歡樂頌》中的樊勝美父母,邱瑩瑩父母,我們不悽慘也不幸運,就處於這兩種夾縫之中長大。

我們缺乏和父母的溝通,甚至彼此都不知道應該怎麼溝通,怎麼表達關心。

當大家都在發父親節母親節父母是多麼不容易把我們拉扯大云云的時候,我往往會撇撇嘴,哈哈,他們的確愛我們,只不過,他們偶爾也會犯錯,偶爾也粗心大意,偶爾也低級趣味讓我們不想理睬,偶爾他們也抵制不住抽菸打牌吵架騷擾我們工作之類的烏龍。

我們的成長,大多數是自己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來的三觀認知。

父母沒有那麼不堪,也沒有那麼偉大,他們很普通,很平凡。

而我們,生長的環境更為複雜。

當我們知道自己一路淌過的坑時,我們想給下一代的,無疑是更全面,更立體。

就像五所說的,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童年,首先是改變和完善我們自己,從內在素質、經濟條件等,去奠定好基礎。

不是想要金山銀山,而是當你能創造一個條件,讓你的孩子在面對自己喜歡的選擇時,平和坦然,你能能有力的推動一步;在培養孩子全球化視野時,勇敢果斷,不會饢中羞澀。

七、關於家庭:父母與孩子是一種怎樣的緣分?

想起龍應台在《目送》中的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叛逆是好事,家長要理性看待

「叛逆」一詞其實很尷尬。並不該存在這個詞。所謂「叛逆期」,也只不過是孩子在長大,希望由自己決定這樣而不是那樣,想要活出自己的樣子,而父母無法接受罷了。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的應對方式

青春叛逆期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說明孩子長大了。可由原來的乖寶寶變得不聽話、頂嘴、沒有孝心、說話口氣生硬、情緒像是脫韁的野馬難以控制......簡直就是變了一個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