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並接納他的一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尊重,釋義為尊敬、重視,古語是指將對方視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須重視的心態及其言行,現在已逐漸引伸為平等相待的心態及其言行。

尊重應該是一種不分年齡、不分等級的、相互平等的關係。

對長輩如此,對孩子亦如此。

尊重孩子,就是接納孩子、理解孩子並感同身受,接納孩子的好與不好,接納孩子喜怒哀懼等各種情緒,接納孩子行走坐臥等各種行為。

尊重孩子的感受與需要。

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強,但是理解能力很弱。

也就是說,孩子對一件事情的感受較敏感,但是往往有不準確的理解。

舉個例子,2歲孩子看見媽媽對剛出生的弟弟妹妹的照顧更多,他感受到媽媽的愛被弟弟妹妹分走了,所以他會理解為要像弟弟妹妹那樣需要人照顧才能重新獲得媽媽的關注與愛,所以他可能會經常哭鬧、尿褲子、不自己好好吃飯。

這時的媽媽可能會心煩、哭鬧甚至生氣,對2歲的孩子進行說教、打罵、沒耐心,那就更讓大寶覺得媽媽果然不愛自己了,覺得委屈、傷心難過。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有這些感受,孩子的感受是真實的情緒表達。

孩子行為的首要目標是歸屬感,而孩子的感受能幫助我們理解孩子獲得歸屬的真正需求,幫助我們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

就如以上的例子中,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是尋求媽媽的關注,這個時候媽媽可以選擇做的方式就有很多,可以精心安排與大寶的特殊時光,也能給到大寶一些擁抱與撫摸;或者分配一些照顧弟弟妹妹的小任務給他,比如幫媽媽拿拿尿片、奶瓶,輕輕地關門等等,讓大寶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感與價值感;又或者可以提前約定一個無言的暗號,當大寶吵鬧時媽媽把食指放在嘴唇前就是保持安靜的暗號;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自己安排他的時間與娛樂,他就不會把過多的精力都用來吸引媽媽的目光,等等。

方法遠遠不止這些,做到能尊重孩子的需求更重要,並花時間和孩子一起訓練,找到親子相處中平衡就是最好的狀態。

尊重孩子的努力與行為。

作為父母,我們培養孩子的基本原則是賦予孩子責任感,孩子的每一次嘗試與努力都應該值得鼓勵與被肯定。

我們常常讓孩子做的事情看似簡單,但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簡單的事情,可能對他們來說有難度或者存在挑戰性。

尊重孩子當下的能力,尊重孩子堅持一件事情而做的努力。

我們要學會鼓勵孩子,鼓勵的方法也有很多。

一是多使用啟發式的鼓勵方法,「我發現你今天的家庭作業正確率比昨天高,你感覺怎麼樣?」,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感受,比如感受到進步的喜悅與鼓勵。

二是可以使用致謝式的鼓勵方法,「寶貝,謝謝你能遵守我們的約定,在8點之前就把家庭作業做完了,而且在媽媽檢查後你還全部改正了」,這對於培養孩子自覺自律非常有幫助。

還有一種是信任式的鼓勵方法,當孩子出現退縮或者逃避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寶貝你試試看,這的確挺難的,媽媽相信你試試後會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穫的」,在嘗試做之後,做到了他會覺得這麼難的事情自己都能做到,自己內在會充滿了力量;如果沒有做到,他也會覺得這挺難的,可能我多試幾次或者長大些就能做到了,媽媽再進行鼓勵,孩子再嘗試後做到了,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和價值感。

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努力,對孩子的行為不評判、不表揚,多鼓勵多支持。

不要一味去包辦孩子的一切,要多讓孩子去嘗試,遵循孩子的頻率去體驗、去感受、去成長。

有的家長會說,有時候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我們也不批評、不懲罰還支持嗎?當一個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可能是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喪失了信心。

不當行為已經發生,我們依然要做到接納孩子的行為,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幫助孩子找回信心,啟發孩子能從不當行為中學習到什麼,以免在將來不再出現或者少出現類似的行為。

想要做到尊重孩子、接納孩子的一切並不容易,首先需要父母們先尊重自己、接納自己,並且在持續不斷地自我成長中覺察自己、改變自己,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自己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