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被老師單獨留下談話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臨接豆丁前,突然收到老師發來的微信:「豆丁媽媽,接到孩子後請稍等一會兒,想跟您談談豆丁的表現。

老師的話就是聖旨,我趕緊回過去:「好的,沒問題,謝謝您。

答應的挺痛快,心裡卻咚咚咚的敲起鼓來。

我兒豆丁,今年5歲,在北京市一所公立幼兒園裡快樂地學習成長著。

豆丁是個非常淘氣的小男孩,也就是當下俗稱的熊孩子,我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與之鬥智鬥勇才能駕馭這個精力旺盛的小惡魔。

Mike同學就完全不同了,一個嚴厲的眼神瞪過去,也許是嗅到了荷爾蒙的危險氣息,正在胡鬧的豆丁立刻噤聲並乖順了。

狹路相逢強者勝,我把這歸結為荷爾蒙的較量。

總而言之,在我和Mike同學時不時的耳提面命訓導下,豆丁的淘氣程度總算控制在不擾民的正常值之內。

難道豆丁的淘氣闖禍了?

教室終於清場了,忙碌了一天的老師這才坐下來和我細談,第一次因為孩子問題被請去,還是在幼兒園階段,我略有不適和尷尬。

老師並沒有過多的責怪豆丁的淘氣,她首先表態,豆丁是個聰明惹人疼愛的孩子,但是存在兩個明顯的問題,很值得家長關註:

第一,自制力很差。

自由玩耍時間結束了,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呼喚中都依次坐到了座位上,只有豆丁還滿教室神遊閒逛。

老師把他提到第一排離老師最近的小椅子上坐好,沒5秒鐘豆丁又跑了,老師終於被惹怒了,豆丁反而嬉皮笑臉地抱著老師的腿撒起嬌來。

老師無奈地說,你看,你家豆丁就會欺負我,我都被他氣哭過。

教室里的美工區域,開學以來豆丁從沒光顧過,但凡需要時間與耐心做的事情,豆丁絲毫沒有興趣。

第二,不專心經常走神。

回答老師的問題答非所問,話還特別多,喜歡敲鑼邊兒、接話茬和打岔。

最後,老師建議:回家以後,每天讓豆丁堅持單獨做完一件事情,家長可以陪同,但是不要干預打擾他,也不要讓孩子說太多的話分心;給豆丁講故事然後提問,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思考。

我帶著豆丁走在回家的路上,豆丁仍象往常一樣,在我的身前身後猴似的竄來跑去,我不時拉住他留心過往的車輛。

看著孩子快樂的小身影,我略有些心意消沉,豆丁在幼兒園的表現與在家裡時基本吻合,印證了孩子的問題確實存在必須要人為干預了。

以前倒不是我和Mike同學有意忽略和放任,而是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有了比較,有了鑑別,每個孩子的優缺點才被突顯出來。

我非常感謝老師的直言相告,也認可老師的設想:

豆丁的問題在幼兒園階段也許不顯眼,但中國是應試教育,唯成績論、分數論,進入小學後,這些問題很可能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掣肘和障礙。

這是中國父母永遠也擺脫不掉的。

一年多前,我曾經採訪過一位獲得CCTV英文風采大賽金獎第1名的6歲的小女孩。

這個女孩子可以說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心目中好孩子的典範:

善解人意,懂事聽話,不玩ipad,看電視的興趣廖廖,不調皮搗蛋,最重要的是做事專注,自制力強。

女孩的媽媽這樣對我說:

有時,Jenny(女孩子的英文名)在英語課堂上會遇到哭鬧不止的孩子,當她分神去看時,老師會提醒她:「Jenny,不許走神,要跟著老師的思路。

Jenny立刻回過神來專心聽課了,幾次之後再也不會走神了,即使邊上還有哭鬧的孩子,Jenny也會克制著不去看他,一心一意的聽課。

而且Jenny學會了如何在有效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要知道Jenny的英語學習只有課堂上的幾個小時,回到家裡就開始放鬆的玩耍了。

她的媽媽總結說,Jenny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的專注力、自制力與高效率,這三個因素才是她成功的基石吧。

據說,這個女孩子臨近幼兒園畢業時,有好幾家市重點小學向她伸出了橄欖枝,邀請孩子報名入學。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看看豆丁沖我快樂地做著鬼臉,我只有苦笑的份兒,寶貝,我不拿你跟別的孩子比,但是咱們自己也要努力啊。

我又想起同事的孩子,一個13歲上初一的男孩,懂事明理,待人接物很有禮貌,因為愛看書的緣故,說話文縐縐的,在班上人緣也很好,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

但是學習成績奇差,尤其是數學幾乎一竅不通,期末考試只考了32分,老師評估孩子的數學水平只有小學五年級。

這樣的孩子有一個專有名詞——學困生。

同事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唯獨孩子的學習是他無法言說的痛。

如果我和Mike同學沒有及時干預或者干預失敗的話,若干年後的豆丁會成為學困生嗎?

在樓下,我們遇見了從醫院看病回來的陳阿姨,豆丁快樂地喊著陳奶奶好。

我問陳阿姨身體不舒服嗎?陳阿姨笑著解釋說,前幾天有些感冒發燒,家裡沒藥了,只能靠喝水扛,今天上午感覺身體還好能下床了,就趕緊去醫院看病拿藥了。

我心酸不已,陳阿姨在大洋彼岸有一個優秀的女兒,陳阿姨虎媽式的教育方式曾經吸引了很多年輕的父母向她取經。

但是現在自己的媽媽病了,她的女兒在哪裡呢?

陳阿姨年輕時吃過很多苦,生女兒的時候難產,孩子是倒著生出來的,女兒出生第二天,還在病房的陳阿姨就與前夫簽了離婚協議書。

以後的日子,單親媽媽帶著幼小的女兒,自然是布衣蔬食,倍嘗辛苦。

女兒上學後,要強的陳阿姨對女兒的學習抓得非常緊,要求女兒必須考全班第一,偶爾考了第二名都要受到嚴厲的呵斥與打罵。

時過境遷陳阿姨回憶往事,話里充滿了自責,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女兒。

在歲月的苦熬中,所幸女兒的學習非常優秀,就是現在人眼中所謂的學霸,高考考上了清華大學,畢業後又去了美國讀書。

據說女兒在美國學習期間,體諒母親的不易和家境的貧寒,除打工掙錢外,為了節省費用每天只吃一頓飯,就是學校提供的免費午餐。

後來,陸續從陳阿姨那裡聽到各種好消息:

女兒博士畢業後被谷歌公司高薪聘用了;

女兒獲得綠卡了;

女兒結婚了,女婿也很了不得,是一位油畫博士;

女兒生了一個小外孫,陳阿姨馬上要飛往大洋彼岸幫忙照看了;

……。

陳阿姨終於苦盡甘來了,幸福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但是,現實遠比傳說更精彩,從這時起,事情開始反轉了:

陳阿姨的女婿是一位油畫博士,但是就業範圍太窄,而且高不成低不就,已經好幾年沒工作了。

陳阿姨說,女婿從小學習畫畫,過程中受到了父母太多的打罵,長大成人後始終放不下怨恨,來美國多年卻對父母不聞不問。

而他的父母生活條件並不好,早些年由於企業效益差已經內退了,現在他們拿著不高的退休金,住在朝陽區的一個舊居民樓里。

最令陳阿姨煩心的,是這位浸淫高雅藝術多年的畫家完全不懂人情事故,自我意識極強,對陳阿姨更談不上尊重。

由於各種瑣事,女婿經常與陳阿姨暴發激烈的爭吵,最後,女婿向女兒下了最後通牒:你是要婚姻還是要你媽,你看著辦吧。

我不知女兒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總之女兒選擇了婚姻,並很快買了機票把陳阿姨送回國。

陳阿姨回國幾個月了,女兒至今沒來過一個電話,女兒曾經是陳阿姨的驕傲,但是現在陳阿姨片語不談與女兒有關的事情。

硝煙散盡,曲終人散,不知心寒到底的陳阿姨如何感慨痛心,作為外人的我卻意氣難平,心存疑惑,是孩子的本性如此,還是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偏差?

為求良方,我求助了豆丁的國學老師,一位睿智沉穩的教育學家。

我說,老師我把豆丁領過來您看看吧,發現孩子問題的根源才可以對症下藥嘛,老師擺手說不用,父母是孩子的根,我看你就行了,從你身上看過去,對孩子的了解也八九不離十了。

冏!

以下是老師的原話整理:

以前,中國是加槍帶棒的批評式教育,隨著改革開放,西方文化湧入,開始一邊倒的學習西方的讚美式、鼓勵式教育,在效果不明顯情況下,逐漸走偏到現在的灌輸填鴨式教育。

其實,我個人更認可對孩子進行啟發引導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更人性。

家長以身作則,身先示範,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孩子去領悟,而不是要求他做規定動作,把自己的智慧強加給孩子(除非是非觀很強的事物一定要明確地告訴孩子)。

首先,家長要尊重孩子。

孩子只有執行權,沒有選擇權,很多需求和想法得不到充分滿足,雖然衣食無憂,但是他們的內心是不快樂的。

該吃飯了,該喝水了,該學習了,該睡覺了……,每一步家長都為孩子規劃好了,孩子稍有反抗就被扣上不聽話的帽子。

孩子正興高采烈地看電視,家長認為看的時間太長了,強行把電視關掉,結果本來很快樂的孩子委屈得大哭大鬧,家長反而呵斥孩子不懂事,任性。

有家長會想,怎麼似曾相識啊?這集我看過吧?可不是嗎,類似的橋段在很多家庭幾乎天天上演。

我家就是。

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即使處在團體氛圍中,他們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多些,表現出的狀態就是對外界信息漠然,無所謂和自制力差。

孩子有看電視的請求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事先約定時間,達成共識,在約定時間內不要打擾孩子,讓他專心致志地看。

約定時間到了,關掉電視時,如果孩子表現得不情願,家長保持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你的視網膜還沒有發育好,為了保護你的眼睛,爸爸媽媽希望你少看電視。

否則等你長大了,你的眼睛就什麼也看不到了,你想當消防員的願望也實現不了了。

眼睛看不到了,還怎麼滅火呢?你說是不是?

相信此時沒有一個孩子會說我偏要看電視,我就願意眼睛看不見。

讓孩子自己選擇,這就是尊重。

我問老師,有時批評完豆丁後,豆丁曾經嬉皮笑臉地把桌上的東西推到地上,還挑釁似地偷看我的表情,我自然是火冒三丈嘍。

老師反問我,你為什麼總是批評孩子呢?你的孩子在你心裡全是錯嗎?

其實,這是孩子為了挽回面子,為了掩飾失落感的一種無奈的發泄,就是逆反情緒作怪,與大人生氣時拍桌子,摔東西是一個道理。

一個情緒正常的孩子不會無緣無故搗蛋的。

其次,身教勝於言教。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集中精力學習,有的孩子處理問題冷靜睿智,有的孩子卻情緒焦躁,滿身戾氣呢?

父母的言行舉止,做人做事被孩子看在眼裡,行為與性格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成長中出現了各種問題,家長最好眼睛向內,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建議父母下班回來後,安靜地休憩一會兒,把腦子裡的雜念統統趕走,哪怕只有5分鐘、

當職場上的戾氣消失殆盡,換上居家的心情後再忙叨家務事,與孩子交流,與家人談天說地,幾次下來,將收到異想不到的效果。

在改變孩子之前,也請家長克制一下,不要玩手機,ipad,也不要看電視,家長無所事事地捧著手機傻樂,卻要求孩子在一邊安靜地專心學習,可能嗎?

我問老師,我家豆丁經常頂撞爺爺,而且屢屢出言不遜,面對這個小惡魔附體,我經常會控制不住情緒地嚴厲呵斥孩子。

老師回答,對孩子的教育,也體現了父母的處事哲學。

你們做家長的策略一些,孩子雖然做錯事了,但他的情緒正處於焦躁亢奮的時候,任何話都聽不進去。

這種時候父母需冷處理,把孩子帶到其它屋子隨他哭鬧不要搭理他,也算是一種懲罰吧。

等他不哭不鬧了,再用平和的語氣,條理清晰的擺事實講道理,帶他讀讀《弟子規》,讓他自己解釋「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的意思。

最後引導孩子給老人賠禮道歉,過程中千萬不要呵斥責罵他。

幾次之後孩子就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第三,說服教育不是唯一的手段,必要的時候可以適度責罰。

我的兒子當年15歲,正值青春期。

有一回他過於貪玩我責備了他,他為了表達憤怒使勁摔了門,我衝過去打了他一巴掌,孩子委屈地問我為什麼打他,我明確回答他:

「在父母面前你沒有摔門的資格。

別說現在打你,只要父母活著一天,即使你到了80歲,做錯了事情,就有打你的權利。

雖然貌似無理和強勢,但是家長要樹起威信和風範,必須旗幟鮮明的表明是非,不是任何事都需要掰開揉碎地擺事實講道理,孩子成長中過程不一定都是「和風細雨」。

責罰不代表用侮辱性的語言指責孩子,更不能給孩子貼上帶有貶義色彩的標籤,這對孩子的打擊是巨大的。

孩子不僅更加逆反,未來他很可能就往這方面發展了,這種標籤很可能會成為孩子終生的恥辱。

最後,判斷孩子是否優秀和成才,並不是在他拿到名校錄取通知書,踏上美滿的婚姻殿堂,或者找到一份好工作後就可以高奏凱歌,高枕無憂了。

孩子後面的路,是生命的另一重要篇章,但是往往被望子成龍的父母忽略了。

孩子在工作、婚姻中的所作所為,待人接物時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影射了他的的原生家庭氛圍以及多年來父母對他的教育影響:

疼愛孩子,但也要給予足夠的尊重。

水滿則溢,在父母一廂情願的給予中,孩子會把多餘的關心當做溢出的水一樣擦乾的。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是不正常的。

在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下,一切吃穿用度,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是孩子的,孩子沒有挫折感,沒有逆境中的錘鍊,蜜罐中長大的孩子已經嘗不到甜的味道,對任何美好的事物也沒有期盼的心了。

這樣的教育方式,如何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和孝順的孩子呢?

將近40分鐘的談話,我基本處於汗顏和愧疚狀態,當老師說到豆丁可能不快樂時,我差點淚崩了。

我是家裡的老么,Mike同學是獨生子,我們的共同點是幼時較少承擔責任、被父母過度保護、體味人情世故較少。

這樣的我們雖然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了,但依然秉性難改,對豆丁的教育方式近乎兒戲、幼稚與玩忽職守,不懂得換位思考,豆丁的問題,影射出我倆日常的言行舉止有失及不成熟的教育方式。

解鈴還需系鈴人,為了糾正豆丁的缺點,我千方百計尋找的解藥良方,不正是我和Mike同學自己嗎?

下課鈴響了,豆丁蹦跳著走出教室,在一群焦急等待的家長中一眼看到了我,看著他歡快跑過來的小身影,我在心裡默默地告誡自己:

父母與孩子耳鬢廝磨、相互陪伴依賴的日子能有幾年呢?寶貝,在這段彌足珍貴的時光里,爸媽一定用你能接受的方式與你溝通交流,共同面對成長中的煩惱與意外,讓你擁有健康的人格操守。

當你日漸長大,離開我們的庇護展翅高飛時,留在回憶里的,一定是滿滿的正能量與快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