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孩子的第一、第二反抗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你的孩子最近總是不聽話,有事沒事和你對著幹。

你就要小心孩子是不是進入第一、第二反抗期了。

心理學家發現,2-5歲和12-15歲是孩子兩次特殊的心理發育時期,在這兩個時期他們總是表現出叛逆的特點。

相反,如果孩子處在這兩個時間段沒有什麼特殊的行為表現,反而是不良的心理表現。


處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常會讓人非常氣惱,他們性情急躁,不聽話,不願讓別人干涉他們的事。

正是因為這兩個時期的孩子都很逆反,所以心理學家將這兩個時期分別稱之為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這兩個反抗期,以及在這兩個時期爸爸媽媽要怎樣教育孩子。

第一反抗期

2-5歲的年齡期為第一反抗期。

這時的心理「反抗期」其實是孩子的「自立期」或「自強期」,因為他們的最初目的不是反抗家長。

當孩子說「我要自己來!」的時候,就表明了他開始擁有自己的意識,意識到自己具有影響周圍的人和環境的力量了──而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第一次飛躍!往往習慣了孩子受自己的「擺布」,所以當孩子說「我來!」的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在反叛、對抗。

其實,這種抗拒是兒童心理迅速成長的表現,也是他的獨立性和自信心發展的好時機。

出現抗拒行為,表明孩子已進入心理發展的第一「反抗期」。

在這個時期內,孩子完成了獨立行走,思維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語言能力也得到了開發,這些為孩子表達自我、探索世界做好了準備。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開始用自己的行為探索世界,並且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父母的認同,希望自己獨立的探索活動不受到限制或干涉。

如果受到干涉,他就會尋求自我保護或「反抗」。

當然,此時的他們還沒有能力區別正誤以及什麼是危險的活動,所以,他們的行為常會遭到家長的干涉。

為了讓自己的探索進行下去,他們就用哭鬧、撒嬌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所以,大人不要以為孩子這是和自己作對。

大多數家長很討厭孩子「蠻不講理」的做法,但是,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不難明白了:剛剛三五歲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是很弱的,心智也不成熟,只要他們感到不滿,就直接了當地表現出來。

當他們大一點,就可以拐彎抹角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甚至還會看家長臉色,考慮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會不會觸怒家長。

不過,相比來說還是此時的孩子更簡單、可愛一些。


那麼,在第一反抗期要怎樣教育孩子呢?

一般來說,只要父母的態度正確,孩子是能順利度過第一反抗期並且健康成長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一味忍讓孩子的脾氣

如果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一味地退讓,長此以往,孩子以反抗作為控制局勢的最佳手段,就會常常施展出來,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無形中促使孩子養成常發脾氣的壞習慣。

給孩子樹立好脾氣的榜樣

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力是很強的。

如果父母脾氣很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動輒就勃然大怒,這樣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榜樣作用而常常發脾氣。

給孩子提供體現自我的機會

這個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了,家長應當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並且要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

即使孩子第一次做得不好,也不要當著他的面重新再做。

這樣會打消他動手的積極性。

嚴守規則,教育一致

家庭應建立固定的習慣和秩序,並且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

千萬不要爸爸用這個方式,媽媽用那種方法,這會讓孩子在行動中無所適從。

理解孩子,與孩子多多交流

在情感上要多多與孩子進行真誠、耐心地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發生逆反行為時,先要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然後再說孩子的行為問題。

家長最好養成與孩子談心的習慣,時時關注孩子的思想狀況。

第二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又稱為危險期,是指12-15歲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心理,這個時期孩子已進入青春發育期,具有逐漸增長的成熟意識,他們對父母的管教深為反感,甚至在行為上發生反抗。

在國外,有的心理學家則把這個時期稱為「心理煩惱期」,或叫「為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戰鬥的」時期。

在表現行為上,即使以往很聽話的孩子也會變得不聽話,情緒急躁,向父母發脾氣:做什麼事兒我行我素,不願與父母商量,而且富於衝動和冒險性。

另外,這個時期的孩子社會經驗不足,由此帶來的心理問題又比較多、比較複雜,所以,家長要多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給予適當的引導,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使得孩子出現心理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反抗性很強的孩子如果順利度過這個時期,那麼他們在獨立性和意志力上都會很優秀。

他們做事果斷、獨立,並且有頑強的毅力,成功的幾率很高。

對於處於第二反抗期孩子的教育,家長要注意幾下幾點:

不要壓抑孩子,也不要放縱孩子

簡單地壓抑孩子的反抗是不會起什麼作用的,反而會引起孩子更大的心理反抗。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個道理在這裡也同樣適用。

當然,也不能對孩子過於放縱,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要進行教導,不能讓孩子任意發展下去。

將「他律」變為「自律」

好孩子不一定就是聽話的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交談,讓自己的「約束」變成孩子「自律」,那麼,孩子的反抗意識可以得到緩解,並且,還有助於孩子的獨立發展。

如果孩子能順利度過這兩個時期,那麼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智力的發展,以及意志力、創造力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好處,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輕率。

以上內容摘自《13歲前,媽媽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學》

溫馨提示:

1、關注「新東方大愚童書」的微信公眾號:xdfshaoertushu ,了解更多有關少兒英語、親子教育的信息

回復「親子閱讀」,可參與近期的【贈書活動】。

2、參與「互動」,發起話題和參與話題討論,小編會定期隨機抽取互動者贈送小禮物一份!(「互動」社區在手機下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