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看出孩子未來的發展!培養孩子餐桌禮儀很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假如現在就可以知道,30年後你的孩子是什麼樣,他做什麼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取得哪些成就,處於哪個社會階層?你會不會重新審視自己給孩子的教育,然後發現有些做得不夠,而有些做得太多呢?

01丨

孩子的教養,決定未來的發展

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講了他們公司招聘時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有個應聘的新人,名牌大學畢業,簡歷漂亮極了,筆試高分錄取,被邀參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試飯局。

飯局中,這個新人高談闊論,唾沫星子橫飛,視其他客人為無物,令人大失所望。

最後,公司告訴他:雖然他能力優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不能錄取他……

餐飲禮儀非常重要,因為餐飲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

我們和同事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吃飯、和家人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談生意,在飯桌上聯絡感情,在飯桌上發展關係。

可以肯定的說:養成良好用餐禮儀,這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而無限的。

02丨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父母必須重視

在餐桌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們關注著孩子的營養,卻對孩子的教養關心甚少。

我們見慣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有趴在桌上把盤裡的食物翻江倒海掃了又掃的,有看到喜歡的菜不顧一切往自己碗裡夾的,有喝湯時吧唧著嘴呼呼有聲的……對此,家長卻見怪不該、習以為常,甚至寵溺的一笑置之。

當你忽視了孩子的餐桌禮儀,你就關閉了孩子展示自己的一扇門。

餐桌上,孩子通過的坐姿、動作、神態、表情、目光等,已經用無聲的、豐富的語言在告訴人們你是誰、你有什麼心態,你尊重他人或者目無餘子,你是對生活充滿自信的成功者還是消極對待人生的失敗者。

一頓飯的時間,足夠讓你了解一個人。

因此,培養孩子餐桌上好的肢體語言,還意味著幫他矯正一種猥瑣、散漫的失敗者的壞習慣,養成一種得體、有度的成功者習慣。

03丨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成的好習慣

3歲:引入新的餐桌規矩

注意力的跨度明顯增加,也能更好地跟隨指令,適當引入一些新的餐桌上的規矩。

●用餐前主動說要洗手。

●坐在桌前至少堅持15~30分鐘,如果孩子不肯坐在一個地方,總想站起來或到處亂跑,那就要不斷提醒,加強他們的觀念。

●進餐時管好自己的手和腳,不侵犯他人空間。

包括不能用手指亂捅他的手足,也不能用腳踢對面餐桌上坐的人,更不能去拿別人盤裡的食物。

●要注意吃相,吃的時候不要把臉都扎進盤子裡。

●嚼食物時嘴要閉上,因為沒有人希望看到別人嘴裡的食物。

●用餐時保持安靜,不無故尖叫和吵鬧。

●別把整個胳膊肘放在桌上,看上去很不雅觀。

4歲:對禮儀的要求增加

隨著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對事情的理解力加強,對於禮儀的要求也可以進一步增加。

●要等到所有的人入座後才可以吃,體現著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入座之後,要把餐巾鋪在膝蓋上,用它擦完嘴或手後,再重新放回到膝蓋上。

●不要邊吃邊說話,更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除非有緊急的情況。

●吃飯時嘴裡不能發出聲響,不管是喝湯還是喝飲料。

飲料快見底前,不要全部喝完,要在杯底留一些,這樣就不會發出嘖嘖的聲音。

●除非是手指食物,否則大多數情況下要用叉子或羹匙。

●避免刀叉敲盤子,就算是不小心發出聲響,有必要說聲「對不起」。

●吃起來不要狼吐虎咽,要慢慢享受食物,頻率大約是食物咽下5秒後再吃下一口。

●乖乖坐在位子上,要跟上其他人吃飯的節奏,直到就餐結束,或家人同意離開飯桌。

5歲:完善餐桌禮儀的細節

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從細節上入手,進一步完善餐桌禮儀。

●食物離得遠,夠不到,可要求離著最近的人幫忙遞過來,但不可站起來或跨過別人的盤子伸手拿,防止夠的時候袖子意外蹭到別人的盤子上。

●不喜歡的食物可以不吃,但不要對食物做負面的評價,例如「難吃」「噁心」之類的字眼。

學齡前兒童還理解不了別人感情受傷這類的字眼,要教他們有禮貌地說不,鼓勵他們用諸如「謝謝,我不需要」「不是我的」這樣的字眼來取代。

●學會在飯桌上有禮貌地請求,要食物時務必帶個請字,諸如「請遞我點土豆」而不是「我要土豆」。

當喜歡某種食物時,千萬不要嚷嚷著說:「再來點雞肉!」或者把手直接伸進土豆泥,這時可用請求的語氣:「我能再來點嗎?」

●如果就餐中間離開桌子,要先打招呼,得到大人的允許。

如果孩子執意沒吃完就先離開,一旦離開,規矩是不能回來再要食物,甚至包括甜點。

如果只是要上個廁所,可以說:「我能離開餐桌一小會兒嗎?」而不是很大聲地說:「我要去尿尿。

●無論別人幫你遞肉汁,還是幫你切肉或者招待吃飯,都要學會感恩,即使那個人是你的爸媽。

6歲+:了解餐桌禮儀的意義

學齡或以上兒童精細動作已經形成,開始懂得他們的行為能影響到其他人,掌握的禮儀要更全面、更深入。

●孩子每次會對使用什麼器具有困惑,了解餐具的使用,讓孩子有成就感和獨立性。

基本原則是依用餐順序由外而內取用。

練習用餐刀自己切食物,餐刀的使用要得體,注意肢體動作,切的時候用刀刃輕輕地做前後運動,而不是對著食物狠命戳下去。

●知道如何擺放餐具,一定要記住BMW這個縮寫。

這條簡單的規則幫助他們記住什麼該放在哪裡,B代表麵包,M代表牛奶,W代表水。

牛奶和麵包放在餐具的左側,水杯要擺放在右側。

刀叉的擺放,是根據單詞left左和right右所含的字母數來決定的。

叉子fork擺放在左邊是因為它有4個字母,而餐刀knife放在右邊是因為它有5個字母。

●取食時,要通過公用的服務調羹把食物放進自己的盤中,而不是自己的湯匙。

●在餐桌上要照顧別人的感受,是美國孩子很重要的一課,不要一次取過量的食物,要照顧到還沒有吃到的人。

●進餐時有人同你講話,要咽下食物再回答,如果正在下咽,可用肢體語言幫助表達,或是適當的用手遮一下嘴巴,這樣別人就看不見你嘴裡的殘渣。

談話時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著刀叉在空中搖晃。

●傳遞麵包,要把整個裝麵包的小籃遞上去,而不是一塊麵包。

吃麵包時,別用手拿一個麵包直接咬,禮貌的方式是用手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然後逐塊在口中細嚼。

抹黃油也是如此,與其把麵包卷從中間切開再抹黃油,正確的做法是先切一小塊黃油,放在盤子上,然後用手把麵包撕成一小塊,再抹上黃油。

●當處理放進嘴裡的東西時,原則是用什麼方式放入嘴的,也用同樣的方式拿出來,如果食物是用叉子送到嘴邊,並只嘗了一小口,那可以把剩下的食物叉回到自己的盤裡,如果食物已被咀嚼過,又想丟棄,那就要把它吐到餐巾里。

●飯桌上最好不要用手機講話或收發簡訊,會打擾到其他人。

也不要把iPad拿到桌子上,這樣不可能專注地和別人說話。

讓孩子懂得用餐時間是社交場合,把自己的臉一頭扎進遊戲里,不能算作是社交。

●用餐時孩子能夠享受到一家人吃飯的樂趣,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鼓勵孩子通過輪流傾聽和輪流發言的方式來參與餐桌上的對話,用輪流的方式是給其他人有說話的機會。

更多育兒知識,關註:小小麻麻的日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