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乖」孩子?驚醒無數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深圳母嬰卡 | 深圳的媽媽都關注了這裡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還永遠打敗不了。

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勤奮刻苦,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聽話又溫順;回回年級第一,優秀的無可挑剔!

每個女生小時候都有同樣的口頭禪:等我當媽媽了,一定要對我的孩子…

可真的當媽了,口頭禪卻變成了:

你真的忘了小時候被拿來比較的那種心情嗎?

調皮搗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太「乖」,是不是也在壓抑自己呢?孩子太乖,很早就懂得人情世故,是不是故意在壓抑自己,去奉承別人呢?

「乖」孩子,容易忽視真正的自我

有時候孩子淘氣了,你會說:「你再這麼淘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為了繼續讓媽媽喜歡自己,孩子就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壓抑自己的情緒。

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察言觀色失去真實的天性。

這種偽裝出來的「乖」,實在讓人心疼!

為人處世,處理社會關係,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懂,若孩子小小年紀就要承受這種時刻會失去至親疼愛的壓力,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沒有安全感,更別提什麼幸福感了!

「乖孩子」獨立性差

大人眼中的乖就是聽話,不調皮,不闖禍,試問誰沒闖過禍?這樣的「乖孩子」經常會被父母的要求和情緒影響,為了保持「乖」孩子的形象,做事情會順著父母的想法;長此以往孩子容易產生依賴心理,變得唯唯諾諾 ,怕做選擇,無法形成自主自信的獨立性人格。

試想一個沒有獨立思想沒有原則的人,以後能成什麼大器!

太「乖」的孩子更容易得心理疾病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的,如果孩子生性內向,再承受精神壓力,很容易自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感情脆弱,不相信別人,更容易得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

長期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會讓孩子產生嫉妒,憤恨的情緒,覺得自己永遠也跟不上別人,最終就自我放棄。

長期不被父母接受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也不被別人所愛而自己也沒有能力超過別人,與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最終形成內向性格,不利於良好的社交關係形成。

還是讓孩子順應天性發展,而不是受外力壓迫「扭曲」成長!

正確使用「別人家的孩子」又能避免這個善意出惡果的教育遺憾

首先家長告知自家孩子的應該是別人家孩子的成功方法,而不要反覆強調這個優秀的對象。

其次誇讚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應該適當讚美自家孩子的優點,自家的孩子也是很優秀的,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再者父母哪怕自身力量不夠,也不該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並且對孩子有所要求的同時,也接受孩子意見和建議。

最後若是可以,不盲目對比,接受和尊重孩子各方面的價值,讓其快樂成長。

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父母反省的過程,只有我們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去發現、我們才能更加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人誇獎的「乖孩子」,父母要注意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誇獎一個孩子「聽話」、「懂事」、「乖孩子」,而又有多少父母知道所謂的乖孩子絕對不是判斷好孩子的標準,迫使或誘使孩子聽話不吵鬧,會使孩子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嚴重的是如果孩子真的...

乖孩子等於好孩子?原來這麼多年家長們都錯了

不久前,遇到了一位做心理諮詢師的老師,從他口中聽到了一位媽媽的故事。1.這位媽媽是他的一位客戶,她擔心自己的女兒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女兒很聽話,但是一直改不掉吃手這個習慣,已經三歲了,可是還每天睡...

這三種乖孩子,長大後基本都沒出息!

雖然,凡事沒有絕對。可經過小編多年的觀察:孩子,並不是越乖越好。相反,反倒是那些天天讓父母很頭疼的熊孩子,長大後都混得很不錯。為什麼?因為這些孩子,敢於直接說出自己想法,做事願意打破常規,實踐力...

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最近小編看到有篇文章《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文章如數家珍地 道出乖孩子的種種痛苦跡象。難道真是長大後會很痛苦嗎?「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路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