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帶孫子的奶奶姥姥們致敬並道歉:隔代養育的大問題,齊心協力共維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幾天,行動派寫了一篇文章,總結了隔代養育的弊端:想讓老人帶孩子,先看看這幾點你受得了嗎?
寫的時候,我的出發點是,呼籲年輕的父母看到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承擔起來。
文章的閱讀量不低,行動派收到了許多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留言,表示看到這樣的文章,覺得心涼,幫助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本來是無奈之舉,多出於對自己的孩子的心疼和幫助,誰知道,居然有這樣的文章來說他們的「不是」,處理不討好,真是倍感傷心。
行動派做了反思,自己也又讀了一遍這篇文章,覺得自己寫文章時確實沒有考慮周全,主要有以下這幾個方面。
第一,文章以總結弊端為主,沒有考慮到受眾的感受。
如果我現在是一名幫自己子女帶孫子的老人,看到這樣的文章,我也會心生不爽;文章也確實優點以偏概全,如果我是一個科學育兒的奶奶,我也會對文章嗤之以鼻;
第二,文章措辭不夠謹慎,容易激化家庭矛盾。
如果年輕人直接將文章內容不夠委婉地表達給幫帶孩子的父母,不僅不利於大家庭的氛圍,甚至會造成新的矛盾。
對於年輕人如何看待老人帶孩子的弊端和優勢,沒有做出方法上的建議
第三,作為八零後,作者本人少了一份反思精神。
經過反思,我發現,其實文中提到的一些問題,在年輕媽媽身上也可能出現,另外,有些讀者提出八零後身上的一些缺點,也是我沒有考慮到的。
換句話說,無論孩子的照看人是誰,都不可能完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可能有利或無利於孩子的成長,需要的,都是一份反思和學習,遇到問題,的確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也應該如此。
在這裡,向先前產生了不愉快感受的讀者們道歉!
我意識到,許多老人無私付出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給自己的子女減輕負擔,更讓孩子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愛和關懷,他們的功勞和苦勞,我們年輕人也一定要有一份感恩。
那年輕的讀者也可能會問了,我們到底要怎麼做呢?
在這裡,也給那篇文章補充一部分方法建議吧!
首先,年輕父母們要意識到,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對於老人,在法律意義上,在情理上,他們都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一位讀者的留言非常有趣
雖然很多家庭因為實際的困難而無法做到,但這的確是最理想的狀態。
這句話的深層意義在於,即便是一家人,也是有必要的內在界限的,這個界限就是:年輕人把養育孩子當作自己的責任,老人也僅僅把關懷孫子作為愛的表達,而不是責任。
這樣有層次感、主次分明的關係,對孩子而言是最明確和無困擾的,也會避免了養育者的規則來迴轉換的情況。
其次,在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注重與老人、與孩子的情感連接,穩定的環境對孩子很重要。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被替代的母嬰關係無益於孩子的安全感,這一點並不是在指責老人,而是希望引起年輕父母們的注意。
孩子的安全感是自尊自信、自控力、目標感、意志力等等優秀品質的基礎,在幼年時期與母親的關係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奶奶或姥姥是孩子的主要照看人,那母親就要更加重視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注重家人之間和諧的情感連接。
第三,作為年輕人,我們更有條件和義務進行育兒方面、家庭關係方面的學習和維護,育兒先育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一些讀者的留言,尖銳地指出了八零後九零後身上的普遍問題,也的確值得反思。
我作為一名八零後的獨生子女,也對照了自己的言行,的確發現了如讀者所說的一些問題,如自我中心,生活和勞動的能力不強,不能夠勤儉節約等等,當我們開始對自己的言行進行修正,才是好的家庭教育的開始。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老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較少,我們卻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只要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有機會學到非常科學、經過多年研究和驗證了的育兒理念,我們就更有義務做好家庭中育兒知識的科普。
即便和老人之間有一些難以避免的價值觀、觀念衝突,只要我們堅持了科學的原則和方法、委婉的溝通方式,就能通過育兒效果去慢慢達到家庭關係的磨合。
孩子那些壞毛病都是老人慣的?這個鍋不該老人背!看完默默流淚
幾個同事在午休時候聊些家常理短小妮說:「我家孩子被我婆婆慣得不像樣啦,自理能力太差了,都上幼兒園了,出門都不走路,讓奶奶又背又抱,穿衣吃飯全都包攬,孩子到了幼兒園沒有了奶奶照顧不適應,經常哭著不...
孩子那些壞毛病都是老人慣的?這個鍋不該老人背!看完默默流淚
幾個同事在午休時候聊些家常理短小妮說:「我家孩子被我婆婆慣得不像樣啦,自理能力太差了,都上幼兒園了,出門都不走路,讓奶奶又背又抱,穿衣吃飯全都包攬,孩子到了幼兒園沒有了奶奶照顧不適應,經常哭著不...
隔代教育中老人出現這幾種情況,父母需要嚴正以待了
有這樣一個家庭:孩子9歲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學校要他。為什麼?因為他到任何一個學校都會打人。這樣的孩子,他有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媽媽很強勢,孩子犯錯誤後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打。經常的情形是,孩子在前...
隔代教育也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在我們中國,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上迫於生活的壓力,年輕人不得不緊張工作,孩子往往都是交給家裡的長輩來帶。特別是農村地區,大部分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孩子都留在家裡給老人撫養。「留守兒童」成為了國...
「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易催生「熊孩子」
閆肖鋒你在這邊教訓完了兒子,姥姥那邊全給著補回去了。有沒有?現在流行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 都說「外孫是狗、吃了就走」,可未來孩子惦記的就是姥姥姥爺們或奶奶爺爺們,因為是他們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