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家長問|孩子老愛亂發脾氣、哭鬧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段時間有位家長留言說:「我家的孩子總是亂發脾氣,一點小事不順心就又哭又鬧的,怎麼哄都沒用。


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一個育兒難題,小編雖然沒有孩子,但對於孩子哭鬧這件事也是深有體會。



有一次坐長途汽車出去旅行,旁邊坐著一家三口,孩子大約四五歲的樣子。

汽車到了一個小站停了下來,媽媽帶著孩子去旁邊的超市買東西。


過了一會兒,我吃完飯回去,正好聽到孩子大聲哭喊的聲音,一邊哭一邊喊:「我不,我就要吃**,我不吃這個,你給我買去,你答應我的。


孩子的父母站在一邊束手無策的樣子,讓人看著很是心酸。

這孩子整整哭了一個多小時,嗓子都哭啞了。



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一個新名詞——父母元情緒理念

它是父母對孩子情緒表現所產生的一組情緒、態度與理念,會影響、甚至決定我們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採取的具體行為。


通過長期的研究,心理學家歸納出父母元情緒理念的四種主要類型:



1. 情緒不干涉型


這類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反應一點也不關心,放任孩子的各種情緒表現。

比如,孩子哭鬧不吃飯,情緒不干涉型父母不會去研究他哭鬧的原因,反而會轉身離開,任由他哭到不哭為止。


他們認為,順其自然是教導孩子處理情緒的最佳方式



2. 情緒摒除型 。


這類父母認為所有的消極情緒都是有害的。

一旦發現孩子有情緒問題,會很專制固執地要求孩子趕快去除它們,否則會給予必要的限制或處罰。


他們往往不會安慰孩子,而是專制地命令孩子馬上停止負面情緒表達:「有什麼好哭的,再哭不要你了。

」表現在自我情緒上,就是暴躁和憤怒。


這種家庭的孩子會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表達,容易得抑鬱症。



3. 情緒失控型。


這類父母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時太過敏感,經常會出現,孩子生氣、他跟著生氣,孩子哭、他也哭,這樣的狀況


一個2歲的孩子,在公園玩耍時,不小心摔破了膝蓋。

孩子疼的哭了起來,媽媽看著紅紅的傷口、孩子哭的傷心,竟也和孩子一起哭了起來,比孩子哭得還要傷心。



這類父母不能交給孩子調控情緒的能力,長大之後,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的情緒失控問題。


4.情緒教導型


這類父母不認為消極情緒都是有害的,而是將消極情緒視為建立母子、父子親密關係、教導孩子如何處理情緒的機會。


他們會肯定孩子各種情緒反應的合理性,並鼓勵、幫助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與孩子共同討論並解決情緒問題。



在這四類中,情緒教導型元父母,對兒童情緒調節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那麼,怎麼才能成為情緒教導型元父母呢?具體來說是兩步:


1. 幫助孩子理解情緒


孩子與生俱來就擁有感受情緒的能力,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有解釋情緒、調控情緒的能力。

很多時候,當他們感受到強烈情緒時,其實並不知道這種情緒是什麼,該怎麼處理?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他們理解正在感受的難過、嫉妒、憤怒、沮喪等情緒,讓他們明白經歷這些情緒反應是正常的、可接受的。


孩子不小心摔碎了家裡的花瓶,大哭起來。

這時,相比責備他的不小心,幫助他認識到「內疚」的情緒更為重要。



2.共情(empthy,同理心)


當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後,我們就可以著手引導他調控自己的情緒了,採用的是與孩子「共情」(或者叫同理心)的方法。


一般來說,共情包括以下幾個小步驟:


這裡以開始的小例子來輔助說明:小孩子想吃某一樣東西,父母也答應了給他買,但是超市沒有買不到,所以孩子生氣。



No1:傾聽與回應


首先,先讓孩子說一遍他為什麼生氣,先別急著說孩子不懂事之類的話。


共情的起點是孩子眼中的事實,要聽他說。

作為父母,我們好像更擅長說,而往往忽略了傾聽孩子的聲音。

安靜地聽他說,才能明白他真實的內心感受。



No2:認同感受


設身處地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共情,不是說要與孩子有一樣激動的情緒反應。


可以試試這樣問他:

「你生氣是不是因為爸爸媽媽答應你了沒有做到?」

「我理解你的感受,因為爸爸媽媽也討厭別人說話不算話。



No3:傳遞情緒


在認同的基礎上,家長們需要向孩子傳遞自己的情緒,來安撫孩子。


家長可以這樣說:

「媽媽現在也很難過,因為答應你的事情沒有做到。

「媽媽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你能告訴媽媽,怎麼才能不生媽媽的氣嗎?」



No4:共同解決問題


先讓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們的方案,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你講的也沒錯,要不媽媽先給你買同等價值的零食,之後到了下個站點,如果有賣的,媽媽再買給你好嗎?就當是媽媽錯了的懲罰了。



「但是,寶貝,以後有問題的話,和媽媽講好嗎?這樣哭的話,媽媽也不知道你的想法是怎麼樣的,也不知道該做了。


:

當然了,教會孩子調控負面情緒,不是為了讓他們擯除這些情緒,一個不會哭、不會生氣、不會難過的孩子不是正常的孩子。


孩子也需要這些「不好的情緒」,才能讓他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和圓滿;


家長們需要教會孩子將這些情緒調控在合理的範圍和程度內,不讓孩子成為情緒的奴隸,被情緒所掌控。




欄目合作

吳老師 010-65660763

課程合作

白老師 1702015649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