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被校園欺凌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一位家長在網上發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稱孩子長期遭到同班同學的霸凌,更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

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經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家長稱「老師把這個事說成是『過分的玩笑』,還讓我們大事化小,讓我們不能接受。

」並已向海淀區教委反映此事。

對此,中關村第二小學10日午間做出回應,回應如下:

教育部、中央綜治辦等九部門11月曾發布指導意見

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其實就在上個月,國家教育部最近聯合了九個部門發布《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是國內首次針對屢見不鮮的校園霸凌現象出台的意見。

意見中指出,防治校園霸凌,首先要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擔責」的錯誤認識;其次要重點監控上下學重要時段與路段,及早發現異常;最後需要結合懲戒教育,避免校園暴力擴散成網絡欺凌。

這次《意見》的出台,不僅顯示了國家對中小學霸凌現象的重視,更是給父母敲響了警鐘。

這種事情在中國的校園並不少見

校園霸凌事件頻頻發生

欺凌弱小一直在校園某個成年人看不見的角落隱秘地發生。

校園欺凌分為精神和肉體兩種,精神欺凌包括起外號、語言上的攻擊與侮辱,孤立排斥。

肉體上的欺凌則是暴力行為。

如果事實確如家長陳述,孩子所遭遇的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欺凌。

除了這兩個標準外,受害者的主觀感受也是校園欺凌的重要標準。

有可能發生霸凌的信號

1、 在孩子身上發現莫名的傷疤、指甲印,孩子的衣服有人為的破損,或者頭髮被人為的剪掉或扯掉,作為家長一定要仔細問清楚緣由。

在美國,如果孩子在學校發生意外(摔跤、擦傷),老師都會在第一時間填寫一份「事故調查單」交給家長,說明孩子發生意外的原因,以便讓家長在第一時間了解事情的過程。

2、孩子突然對上學失去興趣

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霸凌,就會突然抗拒上學,因為學校成了讓沒有安全感的地方。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耐心了解清楚孩子不想去上學的具體原因,是不是在學校受到霸凌。

如果清楚屬實,家長一定要及時和學校老師取得聯繫,進一步了解事態的發展,及時阻止霸凌事件的再次發生。

如果孩子遭遇校園霸凌 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不能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有哪些做法是您現在就該教給孩子,防止校園霸凌的?如果您的孩子真的遭遇了校園霸凌,哪些事兒是您一定要做的呢?

教會孩子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

校園霸凌尤其容易發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負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

所謂「人都喜歡找軟柿子捏」,如果有同學欺負自己,而自己不去反抗,只是一味地自我懷疑,那麼就會加重被欺負的可能性。

很多情況是,有些家長在加重打壓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順從,這樣是十分危險的,這樣的孩子在學校中,很有可能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相反的例子是,有很多男孩回憶自己遭受其他男生挑釁的經歷,他們的做法是鼓起勇氣揍回去,讓男生不敢欺負自己。

這種做法雖然不提倡,但簡單粗暴地表達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我不是好欺負的,欺負我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種信號往往保護孩子免受進一步的欺凌。

此外,如果事態已超出孩子的應對能力,如文中的案例,那家長就該在孩子被欺負時親自出馬,採取行動,要求學校和老師有所作為,不能聽之任之。

用有益人際關係對抗人際孤立和霸凌

容易遭受校園霸凌的還有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在一些人際孤立的案例中,也許確實有學生有能量鼓勵和影響一大幫同學孤立和排擠某一個人,但也會有學生對被欺負的一方報以同情和善意。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際關係的能力。

這對校園霸凌的影響能產生很大的緩衝作用。

校園霸凌時常發生在孩子身邊,我們沒有辦法管教別人家的孩子,但也要竭盡所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避免放任不管、教而不當。

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重視孩子的身心變化;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您覺得本微信不錯,放到朋友圈吧,也可以點擊底部小手贊下作為獎勵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