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講了很多遍了,怎麼就是不懂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常常會遇到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他不聽,或者聽不懂,甚至於講了很多遍了,怎麼就是不懂呢?常常讓家長抓狂,影響情緒,更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說話的幾種形式並區分一下。

一.演講、授課:目的是傳授知識

二.對話:目的是說服對方,爭取自己的觀點和利益被對方最大程度接受(弄不好就演變為爭吵)。

三.辨論:辯論的雙方是彼此相對了解的,其目的不是為了了解彼此,而是爭取第三方支持,聽眾更認同誰,誰就贏。

四、溝通:偏重個人內在的認識,見解,思維,情感等方面互相通氣,主動去了解對方的心裡所想,側重於用心感受。

彼此互相理解,尊重,共同協商達成一致。

溝通是一個人與人心靈層面上的交流,同時也是需要在同一個領域當中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溝通是為了一個設定的目標,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個人或群體間傳遞,並且達成一致協議的過程。

可以理解為在同一個通道中的交流,而不是你在你的通道當中,我在我的通道當中。

綜上所述,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更應注重與孩子的溝通。

例如:很多家長說我跟孩子講了很多的道理他就是不聽是怎麼回事呢?

道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尤其是0-3歲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他不太能夠理解抽像的東西,因此他對抽象的道理的理解和掌握其實並不很好。

但孩子能明白很具向的東西,如果我們說出去的話,想讓他能夠理解,我們需要跟他在同一個通道當中,才可以很好的交流。

比如:兩個成人(夫妻)思維層次,生活的經歷都可以在一個領域裡面,那他們之間的對話是不是溝通呢。

我說我的,你說你的,我不想聽你說了什麼,也不想了解你怎麼想的,這其實是對話。

帶有情緒的話就叫爭吵,也不叫溝通。

那麼如何才能夠做到與孩子在同一個通道當中進行交流呢?

我們需要有一顆童心,就是能夠從成人的世界當中,心靈有一扇門能進入孩子的世界,進入一個童話的世界裡面,在這個世界裡面跟他交流。

因此通常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我們需要同理到孩子,與他站在同一「高度」,與他共情。

特定情況下常常用的方法是遊戲力、繪本、講故事等方式,他就能夠體會到真正你想表達的內容。

溝通的要點:

1、在同一個領域和層次裡面進行交流和對話,如果不在同一個領域裡面,需要高領域的人往低領域走。

2、目的是為了互相理解,相互了解之後協商方法或方案解決當下的問題,並達成一致。

家庭是講情感的地方,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只有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才能夠很好的解決家庭問題,只有用心進入到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的與孩子交流,了解到孩子的需求,才有助於更好的解決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教育對家庭駕馭的影響

親子溝通是孩子健康成長路上的重中之重。很多事實證明,父母與親子之間的友好溝通,能夠促使家庭和睦、氣氛輕鬆、親子和諧的家庭關係,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開朗的性格,有利於促使父母幫助孩子有效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