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60招,父母必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禮貌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礎,微笑是溝通時最好的表情,這是爸爸媽媽們都知曉的道理。

那麼,您注重培養孩子講禮貌的習慣了嗎?您的孩子是不是人見人愛的乖寶貝呢?

相對來說,懂禮貌的孩子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小朋友。

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懂禮貌的好習慣,這會使我們的"小天使"更招人喜愛,更易融入社會。

而且,培養一個懂禮貌且彬彬有禮的孩子,也是我們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與基礎。

或許,現在仍有許多父母因為孩子的"失禮"而頭疼。

周末,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對女兒說:"快向叔叔和阿姨問好啊!"但女兒只用眼角的餘光輕輕地瞟了一眼滿是期待的母親,隨即,就轉身回自己的房間了,留下尷尬的父母與客人。

懂禮貌的孩子,人見人愛

如此失敗的教育範例,看了真讓人心寒。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呢?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父母們有所幫助。

■我們先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孩子的禮貌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後天培養的。

孩子禮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

孩子生來喜歡模仿身邊的事物,於是,爸爸媽媽就成了他們最直接的模仿對象。

我們身為父母,即使是面對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也要做到講禮貌,這樣,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不要在有客時,把孩子打發到旁邊

許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爸爸媽媽覺得家裡來了客人應該把孩子趕回自己的房間,不讓孩子在中間添亂,或者讓孩子自己去一邊玩耍,不予理會。

殊不知,為了這片刻的安寧,我們已經在不經意中剝奪了孩子參與社會交際的權利。

而這一不經意的舉動,也傷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將教條變為真實的生活場景

我們千叮萬囑教會孩子使用禮貌用語,但是,只用說教的形式很難讓孩子記憶深刻。

就算記住了,在真正需要說出口的時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們要適當設置真實的生活場景,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這樣,既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又能給孩子一種真實的生活體驗。

■不要強迫孩子向陌生客人問好

不要因為孩子小,我們就去掌控他的一切。

孩子年齡再小,也有他獨立的思維空間。

許多父母,在家裡來客人時,會強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問好。

如果孩子拒絕,得到的就是一陣生拉硬扯。

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絕對錯誤的,這種強迫的方式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培養孩子懂禮貌的習慣要從小做起,並且在一開始就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現在仍舊沉默靦腆,請爸爸媽媽們不要著急,因為,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經歷漫長過程的。

我們身為父母,應該以足夠的耐心來引導孩子。

只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後,我們的寶貝也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禮貌標兵"。

傳統美德:孝敬父母(1)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

"可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親情也是眾多情感中最為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種情感。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們的教育前提。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能很好地傳承孝順的美德。

可是現在的"新一代",為什麼將這種觀念淡化了呢?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錯呢?怎樣讓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

首先,我們看看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是怎樣孝敬父母的,看看這一美德在那個時代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

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

劉恆對他的母親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

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

劉恆親自為母親煎湯藥,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

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

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

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親嘗湯藥"的故事。

可是,對於現在的一些獨生子女,我們再也找不出如此的範例了。

不好的例子倒是舉不勝舉,比如吃飯時,孩子愛吃的,全家人都不准吃,只能由"小皇帝"自己品嘗,獨占獨享。

吃過飯後,孩子放下碗就跑去玩了,全然不顧餐桌上的一片狼籍,更不要說幫著爸爸媽媽收拾碗筷了。

父母的百般呵護、細緻入微,換來的只是孩子的理所當然,凡此種種,都讓我們憂慮。

傳統美德:孝敬父母(2)

下面我們再看看這個叫楠曦的小朋友,她又有怎樣的小故事呢?

楠曦今年10歲了,爸爸媽媽對她寵愛有加,楠曦雖然很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卻不知道去心疼他們。

每天晚上,爸爸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楠曦還硬要父母陪她玩"騎大馬",邊玩還邊催促著做晚飯。

楠曦的爸媽經常為此而感到傷神。

他們也明顯地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寵愛讓楠曦喪失了孝敬父母的意識。

於是,楠曦的爸媽決定:從生活小事做起,培養楠曦的這種意識。

有一次,楠曦來了興趣,要嘗試自己洗碗筷。

若放在以前,媽媽是不會答應的,可是,這一次媽媽痛快地答應了楠曦。

第一次洗碗筷,楠曦感到十分費勁,力氣大了,怕碗碟破碎,力氣小了,怕洗不乾淨。

楠曦這時問起媽媽:"媽媽,你平時刷鍋洗碗也這麼累嗎?"媽媽說:"雖然我力氣要比你大些,不過每次洗那麼髒的碗筷,也是很累的。

"楠曦聽完後,想了想說:"媽媽,我現在長大了,以後我來洗家裡的碗筷吧。

"

媽媽聽了楠曦的話,心裡不知有多高興,並立即誇獎楠曦說:"女兒懂事了,知道心疼媽媽了。

"聽了媽媽的誇獎,楠曦高興地笑了。

從此以後,楠曦變得懂事多了,知道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一些家務。

對於自己的爸爸媽媽,楠曦也懂得關心與體貼了。

其實,孝敬父母不是單一的習慣問題,它也體現出一個孩子能否關心他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我們作為家長心裡非常清楚,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後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那麼,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傳統美德:孝敬父母(3)

■讓孩子知道長幼有別,尊重父母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並沒有處在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上:要麼就是疼愛過度,要麼就是過於嚴厲,不左就右,很難權衡。

為了讓孩子學會孝敬父母,我們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

只有將這個平衡點維持在最好的位置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才能合理平穩地發展。

孩子應該在我們的幫助與指導下生活與學習,而不是被父母完全掌控。

我們只有給予孩子適當獨立的空間,孩子才有思考的餘地。

否則,只是按父母的吩咐行事,就變成了我們跟孩子要孝敬,而不是孩子主動孝敬父母了。

■讓孩子了解養育的辛苦與不易

現在的孩子,多數不知道父母賺錢辛苦,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太小,與他們溝通工作上面的事情完全是天方夜譚。

因此,孩子想要什麼就給錢去買什麼,不想掏錢的時候,就訓斥孩子,這樣的舉動並無益於我們維持父母形象,也讓無辜的孩子成了"犧牲品"。

為了讓孩子更合理地消費,讓他們知道養育的辛苦與不易,我們應該適時提起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賺錢辛苦,不能一看見喜歡的就向爸爸媽媽要錢去買,不買就鬧。

這樣,既恢復了孩子的知情權,也能讓孩子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從心裡產生對父母的尊敬和感激。

日後,當孩子再次看見喜歡的東西想要購買時,就會想起爸爸媽媽賺錢不易,會思考完畢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傳統美德:孝敬父母

■生活小事開始,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我們培養孩子孝敬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做到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而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我們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從幼年時期開始培養孩子。

比如飯後要求孩子主動收拾碗筷、自己的小衣服可以自己洗滌、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等等。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包辦,而應該給孩子發揮的機會。

孩子經常鍛鍊,自然會形成良好的習慣。

當然,一切不能操之過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個性特點來具體引導、耐心培養、熱情鼓勵。

這樣,既培養了孩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也培養了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一舉兩得,我們做父母的何樂而不為呢?

■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我們一直因為孩子對自己的惡劣態度而感到困擾不安,那麼,我們對待自己的長輩是否就有良好的態度呢?孩子的好習慣是我們培養的,那麼,孩子的壞習慣是跟誰學的呢?答案也是我們自己。

孩子的模仿力與觀察力都很強,我們對待自己的長輩是什麼態度,孩子對我們就是什麼態度,這就是最直接的影響,我們就是孩子或好或壞的榜樣。

所以,我們在工作之餘要多與老人相處,自己首先要做到孝敬長輩。

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樂觀開朗,生活愉快(1)

要想讓孩子生活幸福,從小就要教會他們樂觀面對人生,樂觀的孩子總是能對未來充滿希望。

遇到困難,樂觀能使人沉穩冷靜,保持樂觀的態度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人生態度能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積極的情緒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

◎消極的情緒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礙身心健康。

其實,孩子在進入校門以前,已經開始具有樂觀與悲觀兩種人生態度,而他更偏重於哪一種態度,就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據調查顯示,有很多悲觀的孩子,其實是受到父母的影響,以至於對人生產生悲觀情緒,失去克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

所以,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樂觀面對人生,我們的好態度是可以感染孩子的。

此外,在早期教育中,我們要多用鼓勵、支持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這對於他們確立自信心、形成樂觀的人生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或許,有許多爸爸媽媽仍然沒有感覺到樂觀與悲觀到底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那麼,看看下面這個外國小故事,我們就會知道,因為態度的不同,孩子們會對事物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位父親準備對自己的兩個兒子進行"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太過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

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艷的新玩具給悲觀的孩子,又把樂觀的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裡。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的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

"悲觀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發現樂觀的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里掏什麼。

過了一會兒,樂觀的孩子得意揚揚地向父親說:"告訴你,爸爸,我想馬糞堆里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

又過了一陣子,父親送給兩個孩子每人半瓶飲料,悲觀的孩子沒有喝,因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而樂觀的孩子拿起半瓶飲料特別高興地說:"太好了,還有半瓶呢!"

這就是樂觀與悲觀帶給兩個孩子不同的人生境遇。

他們因為擁有不同的人生態度,而對不同或相同的事物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與判斷。

樂觀開朗,生活愉快(2)

其實,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中,仍會有人覺得幸福與滿足,而有人覺得不幸與沮喪。

可是,幸與不幸,都是人們個人的看法而已,並沒有客觀的因素存在。

但值得肯定的是,保持樂觀態度的人,感到生活幸福的比例會比較高;那些因感到不幸而終日抱怨的人,往往也是人生的悲觀者。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樂觀的生活態度呢?學校的教科書里可沒有教孩子怎樣保持樂觀,於是,這個重擔就落在了我們做父母的身上。

而孩子的樂觀態度,直接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我們遇事能夠樂觀處理,孩子就會模仿我們的處理方式。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身旁鼓勵並支持他。

那麼,具體到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讓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習慣呢?以下幾個方面可為爸爸媽媽們提供參考。

■維繫好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紐帶

我們是孩子的大朋友,孩子只有在最初能與我們好好相處以後,才能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

所以,應該怎樣待人接物,都是我們教給孩子的。

■將決策權還給孩子

從小過於拘束的孩子,總是處在自卑的情緒中。

而將決策權還給孩子,能使他們開始重視自己的想法,只有善於思考的孩子,才能在遇到困難時作出正確的選擇。

■為孩子調理心態

每個孩子都有開心與失落的時候。

當孩子開心時,我們可以分享他的快樂;當孩子失落時,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給予他們正確的心理輔導,從而幫助他們走出痛苦。

只有心裡充滿陽光的孩子才是樂觀的孩子。

■讓孩子消除過多的"貪念"

大部分孩子擁有太多的物質占有欲,比如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想要,得到了就滿足,得不到就失落。

這一切會讓孩子認為幸福就是得到喜歡的玩具,使他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所以,我們要適時提醒孩子:不要過於要求父母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

講究衛生身體棒(1)

講究衛生是一個孩子在涉世之初就要養成的好習慣。

好的衛生習慣不僅關係到孩子的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關係到孩子的健康問題。

一個健康的孩子一定是講衛生的,而那些愛生病的孩子,在衛生習慣上,往往都存在著一些小問題。

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可愛,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首先,我們來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樣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的。

盈珊的媽媽是一位醫生,因為職業的關係,她特別注意培養女兒的衛生習慣。

媽媽跟盈珊說:"要做個講衛生、愛清潔的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

首先,盈珊要從飯前便後洗手做起哦。

"

盈珊問媽媽:"為什麼飯前便後要洗手?"

媽媽告訴她:"因為雙手每天要碰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很多細菌,要是在吃飯前不洗乾淨,吃飯時把細菌吃進肚子裡就會長出蟲子來。

有蟲子,就要去醫院打針吃藥了。

"

所以,每次盈珊洗手時,媽媽都為她準備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盈珊容易拿到的地方。

媽媽還教會盈珊洗手時把袖子挽起,手心、手背都洗乾淨。

最後,媽媽還會耐心地給盈珊作一遍示範。

於是,盈珊每天早晨起床後,自己洗臉、洗手。

特別是吃飯前,再也不用媽媽來提醒,盈珊會主動去洗手,打肥皂,把手擦乾。

現在,盈珊已經完全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看來,盈珊在媽媽的監督下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不過,不要羨慕了,我們的孩子也一樣可以很講衛生,只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洗手、洗臉

細菌總是容易附著在孩子的手上、臉上。

不愛洗手的孩子吃到細菌會肚子疼;不愛洗臉的孩子,總是髒兮兮的,一張"花貓臉"。

只要孩子能夠勤洗手、洗臉,既有利於健康,又白白凈凈,招人喜愛。

所以,不管孩子怎麼抗拒,我們都要督促孩子每天按時洗手、洗臉。

比如早晚出門、外出回家、飯前、便後都要做到及時洗凈雙手和小臉蛋。

講究衛生身體棒(2)

■刷牙、漱口

寶寶2歲時,可以用涼開水漱口;3到4歲時可以讓他在飯後漱口;當孩子開始學刷牙時,要堅持早晚各一次。

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正確的刷牙姿勢,以此來保護牙齒,預防齲齒。

如果孩子拒絕刷牙,那麼齲齒會讓孩子寢食難安,從而影響到孩子對營養的吸收,直接阻礙了寶寶的茁壯成長。

由此可見,不愛刷牙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洗澡、洗腳

許多孩子都喜歡洗澡,他們覺得洗澡時可以玩水。

但洗澡的目的是為了清除身上的污垢,可是孩子們的嬉戲卻絲毫不能達到這一目的。

所以,這時就要爸爸媽媽陪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洗澡。

不能任由孩子自己在水裡玩耍,然後就算沐浴完畢了。

如果一直不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澡方法,孩子對於洗澡的認識永遠只停留在玩水的階段。

除了洗澡,我們還要教會孩子在睡覺前養成洗腳的習慣。

夏天應該天天洗澡、換衣,其他季節也應定期洗澡、洗頭、勤換內衣褲。

如果孩子不愛洗澡,那麼肯定是氣味難聞,會被別人疏遠,而且,不洗澡身體就會發癢。

這些不好的結果,我們都要告知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不講衛生的後果是什麼。

孩子們認識到事情的危害性,就會自覺講究個人衛生了。

■提醒孩子勤理髮、勤剪指甲

許多孩子不喜歡理髮、剪指甲,他們認為那樣會很痛。

而指甲長了,很容易藏污納垢,特別不衛生,也容易抓傷皮膚。

我們應該定期給孩子修剪指甲,即使孩子拒絕,也要進行。

特別是愛"吃手指"的孩子,指甲里的細菌更是"要命的殺手"。

■擦鼻涕

我們給孩子擦鼻涕時,動作要輕,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時候,我們要為孩子配備一條小手絹,教會孩子勤擦鼻涕,講究個人衛生。

其實,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引導與監督的。

我們在教會孩子正確方法的同時,也要鼓勵孩子繼續保持下去。

只有持之以恆,才能讓講究衛生成為孩子的一種好習慣。

孩子"吃手指"就會肚子疼嗎

吮吸手指幾乎成了現在孩子們的標誌性動作,閒來無事,孩子們就會習慣性地把手指放進嘴裡。

任憑爸爸媽媽批評,甚至打手,孩子們就是改不掉這個危害健康的壞習慣。

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吮吸手指呢?其根本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原來,孩子吮吸手指是一種心理活動的表現。

當孩子處在無聊、焦躁中時,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習慣性地吮吸手指。

看來,孩子的不良習慣與他們的心理因素有關。

其實,在嬰兒時期,孩子最直接觸碰到的就是自己的雙手。

一旦孩子第一次把手放進嘴裡時父母沒有阻止,孩子就會形成習慣。

在他們思考問題或者情緒焦慮、有飢餓感時,就會不自覺地吮吸手指,習慣也由此生成。

鄰居家有個聰明可愛的女孩,名叫蕊鑫,是個安靜而溫順的小姑娘。

可是蕊鑫的媽媽發現十多歲的女兒"吃手指"!每次,媽媽喊蕊鑫的時候,都發現蕊鑫正在"吃手指"。

開始,蕊鑫的媽媽並不在意,每次看到小蕊鑫"吃手指",只是批評她幾句,或者把蕊鑫的手拿開。

可是,近些天媽媽發現女兒的手指已經被她自己吮到發紅,有的已經破了皮或者表面發白。

看來蕊鑫愛"吃手指"的毛病已經形成習慣了。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蕊鑫有時會肚子疼,疼得她掉眼淚。

媽媽為蕊鑫買了打蟲藥,打出蟲子後,蕊鑫才恢復了健康。

媽媽左思右想,孩子肚子裡的蟲子是從哪裡來的呢?罪魁禍首就是蕊鑫吃進肚子裡的細菌。

對愛"吃手指"的孩子,我們可採取以下辦法幫他們改正這個壞習慣:

■找出孩子愛"吃手指"的真正原因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孩子吮吸手指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所以,改善孩子的心理環境,是我們根除孩子壞習慣的首要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給孩子營造輕鬆愉悅的氣氛。

如果發現孩子有愛"吃手指"的壞習慣,我們要耐心地勸說並幫助孩子糾正,千萬不要急躁,更不要訓斥或責罵孩子。

■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讓孩子戒除"吃手指"的最好辦法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安排他關注外界事物。

如果看到孩子又在"吃手指",我們要以溫和的態度,將孩子的手從嘴邊拿開。

此時,不要再說什麼,繼續做手上的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若發現孩子"吃手指"的行為有所減少,我們就要及時表揚。

■消除孩子對壞習慣的印象

孩子"吃手指"是習慣性動作,如果我們每次都因為此事而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對這個壞習慣記憶深刻。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減少對"吃手指"的記憶,直到慢慢忘卻。

當孩子焦慮或煩躁時,父母要教會他們用別的方式來宣洩自己內心的情緒。

挑食、偏食影響孩子身體健康(1)

挑食、偏食是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壞習慣。

越是可口的飯菜,他們似乎越能挑出其中的不足。

再豐盛的飯菜,也只是隨便挑幾口自己喜歡吃的,不喜歡吃的就一口都不吃,任憑爸爸媽媽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

現在的孩子在飲食上主要存在幾個不好的表現,比如喝調和的飲料,而不喜歡喝白開水;喜歡吃零食,卻不愛吃大米飯;過於依賴糖果,總是大量進食。

這樣就造成了孩子虛胖或者營養不良,甚至引發"頭大身小"的症狀。

廣告商大肆宣傳各種針對孩子研發的營養藥片,而這些營養本該是孩子在食物中攝取的。

正是因為孩子們飲食習慣不好,因此需要買藥來補,這真是一個可怕的現象。

不好好吃飯的孩子不光身體虛弱,連精神面貌也不夠飽滿。

孩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一旦形成,很難糾正,爸爸媽媽更不忍心去糾正孩子,於是惡性循環由此而生。

每天吃飯,父母端著碗,跟在孩子後面追,仿佛一幅生動的"貓和老鼠"的畫面。

孩子不好好吃飯真成了讓爸爸媽媽特別頭疼的一件事。

年幼的寶妮已經學會自己吃飯了,但是寶妮最討厭吃豆類食品。

有一次晚飯,寶妮的媽媽炒了豆角,因為豆角裡面有豆子,所以,寶妮拒絕食用。

為了讓女兒得到均衡的營養,媽媽下定決心非要讓寶妮把那些豆角吃下去不可。

可是,不管媽媽怎麼勸說,軟硬兼施,寶妮就是不肯吃。

只是坐在那裡憤憤地掉淚,豆角還是原來的樣子。

最後,爸爸生氣了,硬是把一筷子豆角塞進了寶妮的嘴裡,但是,寶妮不肯把它們咽下去。

一直到睡覺的時候,寶妮竟然還含著那一口豆角。

第二天早晨,媽媽在寶妮的床底下發現了一小堆昨天的豆角。

爸爸媽媽都很困惑,寶妮怎麼會如此倔犟?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小孩子都像寶妮這麼倔犟。

但確實有許多孩子會在吃飯問題上同父母較量一番,這是一場他們很喜歡玩的遊戲。

即使再小的孩子,只要是他不想吃的,我們用盡各種辦法也是毫無用處的。

長久以來,爸爸媽媽都在尋求一個解決的方法,但都無濟於事。

很多孩子,平時特別乖巧,可一到吃飯時間,就讓人頭疼煩躁,到處跑不說,還喜歡把嘴裡的食物到處丟,爸爸媽媽只能彎著腰跟在後面邊撿邊訓斥。

最後,往往以父母體力不支而告終,孩子真正吃到嘴裡的飯卻沒有幾口。

挑食、偏食影響孩子身體健康(2)

很多孩子都有偏食的壞習慣,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挑食、偏食。

而這些孩子往往胃口不好,身體瘦弱,吃起零食卻是毫不忌口。

當我們辛辛苦苦為孩子準備好一桌豐盛的飯菜時,孩子卻說他已經吃零食吃飽了,我們的心情會是多麼糟糕呢。

更讓我們擔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問題,不能均衡進食,營養就不能全面到位,最終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

看來,小小的飲食問題不容忽視,我們要儘快糾正孩子飲食上的壞習慣。

其實,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

有時候,我們不愛吃什麼,就不經常做什麼。

偶爾的一天,這個新鮮的飯菜品種突然出現,孩子就會無法接受。

又或者,我們愛吃什麼,一日三餐就全是什麼,這樣特別容易讓孩子厭惡某一種食物。

所以,孩子的好習慣是我們培養的,壞習慣也是我們幫他們養成的。

當然,有的孩子有厭食症,這是父母無能為力的事情,應該儘早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治療與恢復。

為了幫助孩子糾正偏食、挑食的壞習慣,我們為家長提供了以下方法: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自己不吃什麼、什麼菜不好吃等等

■做菜時要注意烹調技巧,儘量讓飯菜可口美味

■不可嬌慣孩子,不能一見孩子不愛吃什麼,以後就不再做什麼

■不要和客人說自己的孩子不愛吃什麼,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挑食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要用強制的方法逼孩子吃某種不喜愛的食物

■要積極啟發孩子對各種食物的興趣

■在孩子胃口好、心情好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糾正飲食上的壞習慣

■減少孩子的零食量,讓他們少喝冷飲等刺激腸胃的飲料,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食慾

■對於難以糾正壞習慣的孩子,我們要耐心引導,持之以恆

不做賴床的"小懶蟲"(1)

每天早上孩子賴床真是讓爸爸媽媽頗為煩惱。

自己早早起來喊孩子,可是每次都要鬧得很不愉快,孩子才會慵懶地從床上下來,不緊不慢地穿衣洗漱。

忙了一清早做好的早餐,往往因為孩子的貪睡而無人問津。

孩子愛睡懶覺,真是讓人頭疼的一個大難題。

葉威讀四年級了,是個非常可愛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突出,而且非常聽爸爸媽媽的話,全家老小都喜歡他。

然而最近媽媽卻發現小葉威開始變得愛睡懶覺了,經常是快要遲到了,才不得已穿衣服起床,早餐也來不及吃就奪門而出。

媽媽感到疑惑,以前葉威可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於是,媽媽開始留心葉威的言行舉止。

終於,媽媽找到了孩子變化的原因。

原來學校前段時間組織了一個長跑隊,葉威被選上了。

於是,他每天要參加學校長跑隊的訓練,由於長跑運動體力消耗大,葉威的身體疲勞極了。

搞清楚了原因,媽媽首先與學校取得了聯繫,一起為葉威安排了合理的運動時間。

同時,媽媽也在積極鼓勵葉威堅持鍛鍊。

除了在飲食上為兒子添足營養外,媽媽還為他買了一個小鬧鐘。

經過共同的努力,葉威終於又回到了以前早睡早起的好狀態。

看來,孩子賴床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關鍵是找到賴床的真實原因。

如果,任憑孩子晚睡晚起,這樣下去只能形成惡性循環,永遠找不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孩子賴床的壞習慣也就無法從根本上糾正了。

其實,孩子喜歡賴床除了身體原因以外,還包括許多心理原因。

解決孩子愛睡懶覺的壞習慣,我們應該讓孩子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睡眠時間一定要保證

孩子還處在身體發育階段,充足的睡眠時間是孩子健康的保證,孩子在休息時間內能很好地長身體。

所以,我們必須保證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比如半歲前嬰兒每天睡眠約需15~20小時,1歲約需15~16小時,2~3歲約需12~14小時,4~6歲約需11~12小時,7歲以上約需9~10小時。

不做賴床的"小懶蟲"(2)

■午睡必不可少

許多父母忽視了孩子午休的時間,認為午休是可有可無的。

其實,午休對孩子來說也至關重要。

時間不必太長,過久的午休會影響到孩子晚上的睡眠質量,但是缺少了午休,孩子又會一下午都無精打采。

所以,為了讓孩子擁有充沛的精力,我們應該考慮讓孩子進行適當的午休。

■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現在的孩子,作業多,學習壓力大,娛樂項目豐富,因此,很容易把握不好時間。

計劃好的時間安排,到最後都無法實施。

於是就出現一連串問題:睡覺時間不定時,吃飯時間不固定。

這樣就形成了雜亂無章的作息安排。

我們必須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這樣也有利於孩子調節自己的生物鐘。

當孩子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時,學習效率就會相對提升許多,也更能避免孩子染上懶散的壞習慣。

■叫醒孩子起床也要把握時機

有時候,孩子喜歡賴床,其實是他們正處在深度睡眠中,被爸爸媽媽硬拉起來,當然覺得不舒服,所以就喜歡賴在床上再適時休息一會。

針對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們應該把握好喊孩子起床的時間。

不能因為怕孩子賴床,就過早地喊他們起床,這樣孩子的休息時間不充足就無法做到精神飽滿,他們甚至會對爸爸媽媽的這一舉動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做得好,我們要及時鼓勵

不要因為孩子賴床,我們就大聲訓斥孩子。

如果孩子每天起床後面對的都是父母的批評,那他以後會更加討厭起床了。

我們應該耐心對待孩子,當孩子起床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也要為孩子們準備好豐盛的早餐,這樣持之以恆,孩子就能很自覺地起床了。

■如果孩子表現不好,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懲罰

孩子年齡太小,自制能力差,需要爸爸媽媽督促和指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如果孩子進入校園後,仍舊不能做到早睡早起、自己起床,那麼,父母就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了。

生命在於運動(1)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說明了運動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

健康的體魄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有了健康才可以去擁有一切,而失去健康,就意味著失去一切。

我們常常要求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而注重素質教育與書本教育的同時,我們似乎忽略了孩子的健康問題。

現在的生活條件十分優越,但是孩子的體質卻大不如前。

與其說孩子太嬌貴,還不如說是孩子的身體缺乏鍛鍊。

而實踐告訴我們:體育鍛鍊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鍛鍊可使人體各種器官的功能得到增強。

身體強,學習起來也有能量基礎,效率也高。

體育鍛鍊還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某些良好的道德和品質。

或許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過快,運動空間太小,能堅持每天鍛鍊身體的孩子少之又少。

這讓我們很為孩子的身體狀況感到擔憂。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後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勝出,就應該在他們年幼時打好堅實的健康基礎。

所以,我們身為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的好習慣。

靈鑫今年19歲,剛剛進入大學校門。

從小,運動就一直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項目。

靈鑫現在身高1.75米,身形苗條健美,而且學習成績優異。

在很多女孩兒都熱衷於減肥的今天,靈鑫根本無須節食,讓人羨慕的身材穿什麼都漂亮。

靈鑫說這一切都得益於自己從小堅持鍛鍊,家庭環境對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起了重要的作用。

才7個月大的時候,爸爸就帶靈鑫參加了一次家庭游泳活動。

活動不僅有意思,也讓孩子得到了真正的鍛鍊。

到靈鑫1歲多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常帶她到兒童游泳館去玩了。

小靈鑫似乎天生喜歡玩水,每次一到水裡就顯得特別開心,盡情地跟爸爸媽媽和其他的小夥伴嬉戲。

靈鑫的父母都很熱愛運動,他們喜歡打桌球,希望桌球能成為一項家庭活動,這樣全家人就都能享受這種運動了。

於是他們去打桌球的時候,儘可能帶靈鑫一起去。

他們不強迫女兒,也不給她過多指導,就簡單地讓她按照自己的方式打球。

這樣下來,到靈鑫四五歲的時候,她的桌球已經打得像模像樣了。

靈鑫6歲的時候,看到電視里小姑娘的體操表演,就又對體操產生了興趣。

媽媽積極支持,每個周末都帶靈鑫去參加健康俱樂部的體操課。

靈鑫學得很認真,而且特別有天賦。

父母還常常和靈鑫一起看電視里的體育節目,通常,靈鑫和媽媽會支持服裝漂亮的比賽隊伍,而爸爸則為他喜歡的運動隊加油。

為了鼓勵女兒練習體操,爸爸媽媽有時候會給孩子錄像。

小靈鑫喜歡看錄像里的自己,看來父母把體操練習變成電視演出讓靈鑫來了不少精神,而且,這樣做也幫助靈鑫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他們還把錄像帶寄給了遠方的奶奶。

在成長中靈鑫從來沒有停止過鍛鍊,長大後的靈鑫,身體健康,精力旺盛,也很聰明,而且,抗挫折的能力也較強。

即使偶爾成績不理想,她也不會垂頭喪氣,而是依舊對自己充滿信心。

生命在於運動(2)

靈鑫說,她對體育鍛鍊有著深厚的感情,運動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體育鍛鍊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當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後,就能夠自覺抵禦不良行為,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為健康。

培養好的運動習慣對孩子來說是受益一生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鍛鍊身體的習慣呢?

■培養孩子對體育運動的濃厚興趣

孩子們都喜歡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所以,他們一旦對某一種體育鍛鍊發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其中。

我們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可以先從一些和運動有關的小遊戲開始,逐漸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的習慣。

■教會孩子正確鍛鍊身體的方法與技巧

我們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並且教給孩子科學鍛鍊的方法與鍛鍊技巧。

因為,錯誤的運動姿勢非但不能起到鍛鍊的作用,還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得不償失。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等特點來制訂運動計劃

根據不同孩子的體制來制訂適合自己孩子的運動計劃,強度要適宜,一切都要以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不可盲目從眾,也不可過於劇烈。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適宜多做一些較為緩和的、活動性比較強的運動,而不宜做用力過大、負重的運動項目。

■只有堅持鍛鍊,才能有所收穫

體育鍛鍊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有所收穫。

因此,我們幫助孩子制定鍛鍊計劃後,要積極督促孩子天天堅持,並儘量同孩子一起參加到鍛鍊中來,這樣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才更容易堅持下來。

■要站有站樣,坐有坐相

在孩子坐著看書、寫作業或看電視時,我們應該要求孩子採取正確的姿勢,不能彎著腰、駝著背,也不能隨意歪在凳子上。

因為,不正確的姿勢會引發孩子脊椎骨彎曲,影響他們身體的正常發育。

◎正確的站姿是:頭正直,胸稍挺,腹微收,兩臂下垂,兩腿自然伸直,腳跟靠攏,腳尖分開。

◎正確的坐姿是:軀幹保持挺直,兩肩擺平,眼向前平視,兩小腿與地面垂直,兩腳平放地上。

閱讀、寫字時,身子不能歪斜,不能趴在桌子上,胸要離桌沿一拳的距離。

◎正確的走姿是:走路時身體保持正直,兩眼正視前方,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兩腳向前邁步,腳跟先著地,然後過渡到腳掌著地,保持平衡,不能上下顫動或左右搖擺。

想要了解更多學習資源,教育高招請點擊下方了解詳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年幼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是的,習慣於大人孩子而言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人一生中,可能會養成好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