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時常發脾氣,是好事還是壞事?父母用行動告訴你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年幼單純,無法準確表達,但孩子的情緒卻不會假裝,他們通過各種非正常表現,向家長發出求救信號。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歲月


晚飯後,與在北京看孫子的大表姐視頻,她講述了剛剛發生的事情。

從幼兒園回來的冰兒跟媽媽述說著遠足的趣事,視頻響了,冰媽立即與在外地出差的冰爸聊了起來。

一旁的冰兒見他們沒完沒了,一邊搶手機,一邊哭著說:「爸爸討厭,打斷了我和媽媽說話。

媽媽連忙跟他說:「爸爸和媽媽有事商量,請你等一會。

」冰兒不依不饒,一邊跺腳,一邊聲嘶力竭地罵爸爸「討厭,快走開!我不喜歡你!」

一旁的奶奶忍不住想抱走冰兒,冰兒劇烈扭動,媽媽擺擺手,一邊撫摸著冰兒的脊背,一邊跟他碎碎念,直到雨收風住。

大表姐憤憤不平,覺得兒子媳婦太慣孩子了,這樣放肆下去,長大還不翻了天?

我卻透過這個現象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凡是孩子能夠在父母面前肆無忌憚地展露負面情緒的,說明這個家庭的親子關係很和諧,成長的環境很自由。

很多家長愛孩子常常是帶條件的。

他們愛的是那個聽話乖巧,不給家長添麻煩的孩子。

對敢於頂嘴耍脾氣的孩子,家長們看成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對家庭秩序的破壞。

他們焦慮擔憂,唯恐孩子失去控制,長成歪把子樹。

心理學顯示:家長的權威絕對不是靠威風嚴峻樹立起來的,靠的是對孩子的悉心陪伴呵護。

孩子對父母產生深深的依戀,因而對父母敬服和聽從。

允許孩子自由表達,並對孩子的情緒包容接納,給予良好的回應,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最大的尊重,可以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然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麼幸運,很多父母就辜負了孩子的信任,他們的自以為是和不耐煩,讓孩子有話不敢說,成為雙親健在的孤兒,獨自承受命運的淒風苦雨。

媒體刊載過這樣一則消息:

「北京17歲女生被名校老師在家性侵一年多 ,裸露著性器官俯身去親吻女孩」。

期間女孩多次表示不願補課了,被父母罵作「不懂事,不珍惜」,直到一年後看了監控錄像,罪行才被揭露出來。

如果父母稍微給孩子一點說話的機會,也不至於讓孩子受到那麼嚴重的侵害。

孩子把你當救星,你卻把孩子當耳旁風。

很多時候,孩子由於年幼單純,無法準確表達,但孩子的情緒卻不會裝,他們通過各種非正常表現,向家長發出求救信號

當孩子忽然之將改變了生活習慣,如尿床,不再自己睡覺,粘人;

當孩子無緣無故發脾氣,鬧情緒;

當孩子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當孩子忽然不想去幼兒園學校;

當孩子夢中常常尖叫哭泣;

當孩子身上平白出現一些不明痕跡…….

家長一定不要太過心大,把孩子的反應當做幼稚可笑或者不聽話不懂事,輕易放過。

很多虐童案,霸凌案,弒師案以及自殺案件都是提前有預警的,都是長期負面情緒積累到核爆級,最親近的家長卻熟視無睹,甚至面對孩子的反常表現,粗暴喝止或蠻橫壓制,讓孩子心靈雪上加霜。

於是偶然事件的導火索,引發了驚天大案,將孩子和周圍的人炸成齏粉。

給孩子自由表達情緒的機會,不是慣孩子,是在救孩子;

尊重孩子的個人意志,不是矯情,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請家長一定做到如下幾點:

一,回應孩子時永遠平靜和理智。

大表姐曾說過:「俺家兒媳不管孩子的話多麼幼稚偏激和雲山霧罩,永遠慢條斯理地作答。

」這樣的佛性回應,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很用心,有話可以盡情跟媽媽講。

同時媽媽準確嚴謹的表述,也會給孩子無盡的知識和能量。

關於世界,生命,人格,尊嚴等認知,都能從媽媽的理性回應中獲得。

二,建立「反常預警」思維模式

在孩子出現反常表現時,不要自作聰明地貼上「不聽話」,「欠嚴管」的標籤,讓孩子有苦無處訴。

要注意傾聽孩子情緒化語言裡的潛台詞,從中發現問題,及時施以援手

三,幫助孩子與負面情緒和平共處

允許孩子隨時說出自己的感受,不制止,不評價,不說教,只是陪伴傾聽。

在情緒平穩後,引導孩子追溯過程,理清思路,找到訴求,予以解決。

同時,也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套處理負面情緒機制,將來離開父母庇護,一樣可以處理自己的各種情緒,讓心裡充滿陽光。

四,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放下身段,進入孩子的頻道,共情他們的異想天開,回應他們瘋言瘋語,做他們最真誠的夥伴,一起遊戲,一起打鬧,讓孩子覺得老媽老爸跟我最鐵,讓溝通的大門永遠敞開著。

希望每一個孩子遇到苦難的時候都能驕傲的說:「我要告訴我爸爸」;

希望每一個孩子心裡鬱悶的時候,可以靠近媽媽輕聲地問:「可以和你談談嗎?」

希望每個家長都像自媒體大咖李月亮那樣豪氣仗義地對女兒承諾:

「如果遇到壞事情,一定要告訴媽媽。

你只要負責說出來,媽媽負責保護你!」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做到跟孩子有效的溝通?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孩子有他獨立的人格,獨立的脾氣秉性,獨立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獨立的氣質類型。他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無論我們多麼覺得他不是我們心裡想要的那個小孩,無論我們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