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卻等我們說一句謝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 | 軒軒媽
和媽媽聊天時,說起了我十三四歲那年,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她還沒搞清楚就冤枉了我,我委屈得要命,一個多星期拒絕和她說話。
等到真相大白,她試圖主動跟我和解。
我清楚地記得她說:「好啦,就是個誤會,你是我親閨女啊,還能不認我這個媽了?」
後來也就不了了之,如今舊事重提,我也對媽媽說出了心裡話:「為什麼當時你不願意直接說句對不起呢?」
我媽一時語塞,猶豫半晌才開口:「唉,那件事啊,確實是我做的不太好……」
媽媽這輩子做事雷厲風行,自尊心特彆強,她可以把家庭和事業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卻無法開口向自己的女兒道歉。
做兒女時,我們常常埋怨父母不夠尊重理解我們,可等到我們也有了孩子,控制不住脾氣朝孩子大吼大叫後,能做到和他們站在平等的位置,真心誠意地說聲「對不起」嗎?
有次陪媽媽看倪萍主持的尋親節目《等著我》,一對尋找兒子的老夫妻給了我很大觸動。
上這個節目的人,大多是尋找幼時被拐賣的孩子,但這對老夫妻不同,他們想找回23年離家出走的兒子。
84歲的黃林森和79歲的劉雅琴,兩人都是高校的退休教授。
1994年,他們24歲的兒子小海大學畢業後,只身前往北京工作。
沒過多久,老兩口收到兒子寄來的一封信,他在信中鄭重聲明,要和父親及所有親人斷絕關係。
至此,全家人就和小海失去了聯繫,23年來杳無音信。
小海在這最後一封信中說:「從此我就是一個有人格尊嚴,能追求自由生活的人了。
」
一開始,我媽還嘖嘖感嘆:「這個兒子太不孝了。
」但聽完兒子離家的種種原因後,她就不再說話了。
小海小的時候,有一次調皮,不小心把屋頂上的瓦片踩碎了,爸爸罰他跪在家門外的公共走廊里,身邊來來往往的都是熟悉的鄰居;
小海讀書時成績很好,卻因為字寫得不太好看,被爸爸狠狠扇了兩個耳光,從那天起,小海再沒開口喊過一聲「爸爸」;
小海進了爸爸任教的大學,因為和教他的老師都很熟悉,父母經常向老師打聽小海在學校的情況,對他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小海憤怒地控訴他們這是精神監控;
大學期間,爸爸甚至要求小海追求他指定的女生,還讓他去死纏爛打;
……
老夫妻在節目中一直很克制,媽媽還帶來了一大袋和兒子的物品,顫聲傾訴著對兒子刻骨的思念,真的很讓人心酸。
然而,兒子最終還是沒有現身,節目組多次溝通,他依然不願和父母見面,甚至不願意出鏡。
今年47歲的小海依然單身,在北京的生活也不盡如人意,但談起父親和家庭,他言語間依然滿是抗拒。
對他來說,23年的光陰依然太短,不足以平復記憶中的傷痕。
節目錄完後,志願者還在堅持聯繫小海,給他播放父母的影像。
小海的態度緩和了很多,看著螢幕上蒼老的父母也紅了眼眶。
不知一家人得以相見的日子還要多久,留給兩位老人的時間還有多少呢?
這對高知夫妻,一輩子桃李滿天下,在對自己兒子的教育上卻滿盤皆輸,問題到底出在哪?
很多人不理解兒子的行為,父母縱使千錯萬錯,也是生你養你的至親啊,怎麼能對耄耋之年的老人如此狠心?
可是,孩子也是人,有獨立人格,有自尊,父母對孩子的傷害就不算傷害了嗎?
豆瓣上有一個叫做「父母皆禍害」的小組,他們發起過一個「父母最讓你不能忍受的行為」調查,其中位列第三名的,就是「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父母不願向兒女道歉,這就是小海一家的癥結所在。
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中,面對不肯屈服的兒子,爸爸瞪著眼睛吼:「你還無法無天了?我是你老子,就是你的法你的天!」
其實老兩口早就察覺到,父子倆的關係日趨緊張,但他們始終抱有幻想,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會慢慢化解,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啊。
但事與願違,長期的壓抑和積怨,在小海終於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後徹底爆發。
小海在採訪中講到一個細節,媽媽曾打電話給他,勸他聽爸爸的話。
小海問她:「如果有人每天扇你耳光,你會怎麼做?」媽媽卻反問:「就算每天扇你耳光要花你多少時間?」
一句話,小海如墜冰窟,對這個家徹底絕望。
節目現場,年過八旬的老父親,終於顫抖著說出了那句抱歉。
多少父母一直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肆無忌憚地傷害孩子,從不承認自己有錯。
明明一句「對不起」就可以解決很多矛盾,可做長輩的,礙於所謂的面子,一輩子都吝惜這簡單的三個字。
童年被父母傷過的孩子長大後,鼓起勇氣和父母聊起過去,等來的卻是新的傷害——父母用所謂的「孝道」,來理直氣壯地迴避自己犯下的錯誤:
幾百年前的事了,你怎麼那麼記仇?
爸媽說你兩句還記那麼多年?真是沒良心!
你怎麼不念我們一點好?真是白眼狼!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回答:
我和我的父親關係相當差,接近十年的時間裡,我和他說過的話十個手指頭都能掰過來,這是我刻意而為之的。
而對於我們的關係,我父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總不能讓我給他道歉吧?」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父母認為自己養育了孩子,孩子理應感恩、聽話,如果向孩子承認錯誤,還怎麼樹立家長的威信?
更可怕的是,他們根本不認為自己犯了錯誤。
就像小海的父親,始終以一家之長自居,把兒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直到風燭殘年才懂得反省自己,卻為時已晚,換不回兒子的原諒。
我當媽後,也曾犯過這樣的渾。
軒軒三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答應她會帶一種北京很有名的糕點回來,她特別愛吃那家的豆沙酥餅。
三天的行程特別緊張,離開北京的那天,我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
直到進了家門,軒軒撲上來翻我的行李,我才猛然記起。
小妞發現我根本沒給她買點心,嘴就撅了起來,碎碎念著「媽媽騙人」「媽媽說話不算數」。
我當時已經很累了,哄了她一會兒,還是不依不饒的,我的怒火就噌地冒起來了,一瞬間什麼共情啊溫柔而堅定啊全都不存在的,吼了她兩句。
軒爸一看苗頭不對,馬上攔住我,但已經晚了,女兒哭著跑進房間,竟然還鎖了門。
天,我還委屈呢,也沒理她,自顧自整理東西。
軒爸趕緊去找備用鑰匙,主動把這個「大麻煩」接了過去。
父女倆在房間裡嘀咕了半天,軒爸出來時告訴我,女兒哭累了,已經睡了。
我的情緒也平復得差不多了,聽他這麼一說,又後悔又心疼。
但軒爸提出讓我明天給女兒道歉時,我還是嘴硬:「憑什麼我道歉,我吼她是不對,可明明是她先無理取鬧啊。
」
軒爸看著我的眼睛,很嚴肅地說:「你知道嗎,女兒剛才邊哭邊說,你上個月就答應她去野生動物園,可每到周末你不是加班,就是去忙其他事情,這次從北京回來你又食言了,我覺得她對你有點失望。
」
聽到這我徹底崩潰了,拉上被子大哭一場。
第二天一早,我認真地向軒軒道歉,並且在網上下單了承諾過的小點心。
女兒把小腦袋蹭在我懷裡,帶著鼻音說:「媽媽,我已經原諒你了,我還是一樣愛你。
」
這幾年風靡明星親子真人秀,追了幾檔節目後我注意到,無論是明星,還是我們身邊的朋友,親子關係非常融洽的家庭,父母都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平等和尊重。
暴脾氣的陳小春,看到兒子Jasper走路太慢,忍不住朝他發火:「喂!你能不能快一點!」
我以為Jasper一定會委屈或者害怕得哭,他卻舉起手裡的擴音喇叭,不緊不慢地和爸爸商量:「你能不生氣了嗎?」
剛剛還衝兒子吹鬍子瞪眼的陳小春,臉色瞬間柔和了下來,輕聲道歉:「對不起,爸爸愛你。
」耐心地等待Jasper趕上來,父子倆牽著手走回家。
我相信,陳小春雖然嚴厲,不太有耐心,但在和兒子的相處中,他一定不是「霸權」的父親。
他講道理,會承認自己的錯誤,Jasper才敢和他平等地溝通。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很多父母都因此而苦惱。
養育孩子的路上,不吼不叫確實不容易,但至少可以做到及時給孩子道歉。
越是親密的關係,「對不起」「謝謝」這樣的話就越難說出口。
其實,只要能邁過自己心裡這道坎,放下你的「家長威嚴」,第一次開了口,你就會發現比想像中輕鬆。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孩子正處在你怎麼凶他都還愛你的年紀。
孩子很敏感很脆弱,需要我們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別為了你一時的面子,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最後借美劇《隨性所欲》中的一段經典台詞結尾吧:
親寶寶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繫授權
「親寶寶」微信公眾號:qbaobao6(長按可複製)分享,解決難題,歡迎關注
父母到底要不要給孩子道歉?
寫在前面 最近,一篇題為《陳小春:父母勇於認錯,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的文章走紅網絡,掀起了一陣父母對孩子道歉的「平等潮」。事實上,確實有許多家庭將「向孩子道歉」當成了父母開明的標誌之一。然而,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