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兒子在幼兒園打架的行為點個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禹麻麻

昨天兒子在幼兒園裡打架了。

老師說兒子摸一個小女孩的小辮子,那個小女孩不樂意了,把我家兒子的手給咬腫了。

兒子氣不過,回過頭把那個小女生的鼻子給咬了。

回家以後我問兒子:「今天你在幼兒園打架了,你猜猜老媽媽是批評你呢,還是誇獎你呢?」

兒子奶聲奶氣的回答:「誇獎我。

「為什麼呢,你打架了為什麼我還誇獎你呢?」我裝作不明白。

「因為我勇敢,小朋友咬我我懂得保護自己。

是的,我此時在心裡想的是:臭小子,幹得漂亮!

之前在網上看見過一篇文章《「別人打你你就還手」,這樣教伢對不對》,規勸貼原文:

「剛才路過學校,聽見家長這樣教伢,這樣下去對伢好麼?你是要把伢培養成打手麼?這樣下去這個社會還有意思麼?真心勸這些家長,孩子的成長是在不斷的挫折中積累長大的,不要教孩子這些不好的東西!」

之後有百分之八十的網友表示反對樓主的觀點,認為寧願讓孩子在打鬥中受點小傷,也不願意孩子做一隻「沉默的羊羔」。

一直以來,我給兒子灌輸的觀念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永遠不要做第一個動手的人。

但是如果自己的身體受到對方肢體上的傷害,一定要給予有力的還擊,警告別人自己不是好欺負的。

抱歉我不能把我的兒子,培養成一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紳士,我要教給他的是在自己遇到危險,或者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危害時,首先要想盡一切辦法保護自己。

幼兒園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有社會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生存法則。

有些人所說以暴制暴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要讓孩子學會寬容。

其實孩子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打人的孩子不懂對方的忍讓是對自己的寬容,只會認為自己用拳頭可以征服對方,而且認為對方好欺負,下次會變本加厲。

當一個孩子第一次動手的時候,往往只是在試探對方究竟有多好欺負,你的寬容沒有讓你的孩子贏得別人的讚許,反而在無形中縱容了對方的行為,讓他一再成為對方攻擊的對象。

長此以往,容易讓孩子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

有研究表明,小時候的卑微懦弱會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直至成年。

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些校園霸凌的受害者,無一不是家長們從小就給孩子播種下一顆寬容忍讓的種子。

孩子之間的打鬧不等同於校園霸凌,但是每一次的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從之前打鬧中的打人者和不懂得還擊者,演變而來的。

我們無法隨時成為孩子的保護傘,所以我們應該教會他們用自衛還擊保護自己。

其實不乏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團結友愛,以暴制暴不容易交到朋友,容易被孤立。

可是我經常看到的情景卻是:有好多家長這邊正在為孩子的矛盾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兩個孩子已經由之前分外眼紅的仇人,轉眼間成為了並肩作戰的戰友。

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往往讓怒張跋扈的家長尷尬不已。

孩子的世界是很單純的,單純的不會去記仇,前一秒兩個小朋友還像發怒的獅子一樣,後一秒就手牽手親密無間了。

就像我兒子這次打架,中午打完了,兩個人下午就和好了。

兒子說下午滑滑梯的時候,自己不小心磕疼了哭了起來,那個之前和他打架的小女生走過去和老師一起安慰他,還帶著他去玩別的玩具。

兒子開心的和我說他們倆現在是好朋友。

看著兒子開心的笑臉,我心裡由衷的替兒子的高興。

為兒子懂得自我保護,更為他收穫意外的友誼。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打不相識吧。

我在想,如果我兒子在被那個小女孩咬那一口時,他因為忍讓或是膽小沒有還擊,那個小女孩會感激兒子那時的行為嗎?

答案肯定是不會的,並且在以後她與我兒子發生衝突時肯定會如法炮製。

那個時候,兒子不僅僅心靈和身體上受到傷害,而且還失去了一段可貴的友誼。

其實孩子之間肢體的衝突,不僅不會失去友誼,反而是學習人際交往的必經之路。

兒童教育專家馮德全教授認為,「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如何在挨打時降低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避免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一個孩子在學習上可以不出類拔萃,但是必須要學會如何和別人更好的相處能力,要有基本的應對危險的能力,要學會如何應對社會上的風風雨雨。

所以當孩子在遭到對方欺負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打回去」。

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告訴孩子,打回去不是為了打贏對方。

而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對方,自己不是好欺負的。

《奇葩說》里柏邦妮說:「痛苦本身不是財富,但是對痛苦的反思是財富。

被欺負本身也不是禮物,但是對被欺負的那個反擊就是禮物。

你已經被欺負了,你一定要打回去,把這份屈辱化成你人生的禮物。

所以,我親愛的兒子,你用你自己的力量保護了自己,這是你自己送給自己最最無價的禮物。

為此,我必須為兒子「打回去」的行為點個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打,這種情況下「可以還手」!

文/冬冬爸兒子冬冬讀幼兒園大班,有一天他被班上另一個小男孩打了,還掛了彩。起因是那個男孩來搶冬冬的玩具,冬冬不想給,就被打了。他媽媽心疼得不行,嘮叨著要去找那個孩子的家長。其實,打冬冬的這個孩子...

在幼兒園被打 是否該算帳

有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後因為意見不合或者是其它原因出現打架情況,對於處理方法家長們的態度是不一致,有媒體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樂調查,我們來看看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