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男孩進女澡堂 該不該帶孩子進入異性禁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火爆了的《十歲男孩進女澡堂》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原報導大約是:

本來在公共澡堂,媽媽帶著孩子洗澡無可厚非,可是10歲的男孩兒都要帶進來,多少讓人感覺不自在,很尷尬。




前幾天,家裡暖氣不給力,我就去對面一家公共澡堂洗澡。

一進去看見一位媽媽正在給自己兩歲左右的小女兒洗頭髮,聽著小孩子奶聲奶氣的聲音,坐在澡盆里玩小鴨子,還挺感慨,有一種回到童年跟著媽媽去洗澡的感覺。

當時人還不少,大家都對這對母女投來微笑的目光,偶爾還有年紀大點兒的阿姨笑著逗幾句。

可是洗著洗著,突然一抬眼,迎面走進來一個小男孩兒,感覺都有十來歲了吧,光著身子跟著媽媽來洗澡,一進來很多人都感覺不自在,可是又不好說什麼。

這位媽媽可不在乎別人尷尬的眼神,一把拉過兒子開始給他洗頭髮。

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姐忍不住說:「這孩子多大了啊,長得高高壯壯的,我兒子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都不願意跟我來澡堂。

」當時在場的人都聽出來了,這話的言外之意大概是:「都這麼大了還跟著媽媽來女澡堂,有點不應該啊。

」可是那位媽媽絲毫沒有領會,回答說:「我們家孩子過了年就11了,個子高,學習也好,從小就是我給他洗,習慣了。

聽完這句話我們幾個人面面相覷,只好加快各自的速度,趕緊回家了事。

可是到底該不該帶孩子進入異性禁地?

調查顯示,約60%的家長不刻意選擇符合孩子性別的衣物,80%的家長會帶孩子進入異性禁地(如公廁、澡堂、換衣間等)。

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萍說,家長把孩子帶入異性公廁,這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這是對孩子人際關係界限觀念的忽略。

大人們可能不了解,在這樣特定的場所,孩子會感覺不舒服。

當然,有很多客觀原因。

比如媽媽帶著兒子外出,這時安全就是第一要素了。

但希望家長們能做到,在孩子4歲以前,儘量減少帶孩子進入異性廁所或更衣室。

4歲之後,就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避免帶孩子進入異性公廁了。

獨立性較強的孩子,可讓孩子自己去廁所,當然前提是必須告訴注意事項,怎樣保護自己等。

家長的觀念很重要,首先不管孩子多大,都應把他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在計劃任何一項活動的時候要考慮各方面問題,包括外出前想想上廁所的問題怎麼解決。

同時,家長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學者:性別意識要早培養

在對待大孩子分浴、分廁問題上,很多父母都認為小孩子什麼也不懂,過早地談性別意識反而對孩子成長不利,所以他們普遍否定兒童有性心理問題。

有的父母則認為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所以,對兒童性問題閉口不談或聽之任之的父母占了大多數。

其實,市婦幼保健院的兒保專家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樂於被人撫摸、摟抱、親吻等,這其中有相當成分帶有本能的性色彩。

兒童的性意識在2歲開始萌芽、3歲左右性別認識雛形形成。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其開放度越來越大。

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的性意識逐步提前。

這種意識的提前,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影響。

如果兒童在一種性別含混、模糊的生活環境下成長,會在成人後引發性心理障礙、性扭曲等問題。

孩子的性別模糊還可能發展成「異裝癖」、「同性戀」甚至性變態。

一個人能夠正確識別自己的性角色,對他個人的成長、發展都會起到很大作用。

對性持錯誤態度,會嚴重影響性格的發展和人際交往,性格孤僻,難以合群,從而影響智力的開發。

(整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帶男孩進女澡堂暴露性別教育缺失

12月5日,省城白女士致電4286666:本來在公共澡堂,媽媽帶著孩子洗澡無可厚非,可是10歲的男孩兒都要帶進來,多少讓人感覺不自在,很尷尬。(12月12日《山西晚報》)這的確是令人尷尬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