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兩期有個關於「熊孩子還是熊家長」的討論已經落下帷幕。

關於杭州媽媽怒扯小女孩的視頻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觀點很多總結下,主要是以下四個:

●看好孩子儘量避免正面衝突

●孩子事情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告訴大人

●沒出大事則能忍則忍

其實,很多家長一直對這個話題保持距離。

直到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被打」後,才發現什麼狗屁理論,統統都不靠譜!

一般自己孩子都會擼袖子打回去!

▌一個小故事

以下來自元寶麻麻的自訴:

我家元寶,今年3歲不到,最大的愛好就是上遊樂場玩。

上周三,他被人打了。

我突然意識到,有時候孩子挨打了一味地忍讓也不對。

當時,一個看著比他大不少女孩突然衝過來,把他從木馬上推了下來。

本著小孩的事小孩解決,我也沒有上前去幫忙。

還好元寶比較皮實(可能從小被哥哥搶習慣了),也可能是沒摔痛,拿了工程車去一邊玩了。

沒過多久,那女孩又過來搶他的小車,兩個孩子就拉扯起來。

我剛想上去制止,那女孩就劈頭蓋臉甩了元寶一巴掌。

元寶當時大概是真生氣,馬上用手裡的玩具車砸在了小女孩的腦袋上。

女孩子開始大哭,元寶膽小覺得自己犯事了,就往我身邊跑。

然後氣鼓鼓地抱著我的腿一聲不吭,他知道犯了錯要承擔責任,但是他又覺得這事自己沒有錯。

很快,女孩的媽媽跑過來了,第一句話就是:「是不是弟弟搶你東西,別怕跟媽媽說!」

那小姑娘指著元寶一直說:「他打我。

我驚呆了,看起來可以上幼兒園中班的孩子,竟然不記得明明是她先推的元寶,搶的玩具,動的手。

「讓你兒子道歉,我女兒額頭都被打紅了。

女孩的媽媽講話又急又燥,順帶還不忘惡狠狠地瞪我們兩眼。

我覺得我有必要告訴她,這個事情的過程:「是你女兒先推的我兒子,推完之後還搶他的玩具,動手打了我兒子。

「不信可以調監控,要上醫院也行,我兒子也得檢查。

要道歉也行,得先你女兒道歉。

結果,那個人白了我一眼,抱著她女兒罵罵咧咧地走人。

那天回來的路上元寶看起來特別高興,他說最喜歡媽媽了。

我知道,兒子喜歡的是我的決定。

回到家我把這件事情跟婆婆說了,結果婆婆仔細看了元寶的臉之後。

跟他這樣說:「元寶以後別人跟你搶東西,咱躲遠點,喜歡什麼奶奶給你買。

晚上回來,婆婆又把這件事和老公說了。

老公問我:元寶被人打了之後,去還手我怎麼不拉著,平時不都教育他要跟哥哥要有愛嗎?

我說:「我相信咱兒子的判斷。

在家裡大寶打元寶,從來都不會是有惡意,頂多就嚇唬嚇唬或者乾脆是鬧著玩的。

我一直不贊成婆婆的教育方式,對待別人給你的傷害要忍讓

因為在孩子的心中,永遠是愛憎分明的,他們會對愛著他的人包容原諒,對惡意傷害他的人主動回擊。

周末爸爸領著元寶和大寶去了遊樂場,他說:「有人欺負元寶,人家怎麼打他,大寶你就照樣打回去,爸爸罩著你。

▌無原則的忍讓

現在很多教育大V都提倡把孩子往「乖」里教育,被傷害卻不能還擊。

孩子之間的欺負大多從搶玩具開始,假設你的業績無端被人搶了,大人都難做到心平氣和,更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別人欺負了你的孩子,千萬別什麼都不問,就教他要息事寧人,先要他彎腰認錯。

真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個家庭得多可怕,得多「聖母」啊!

為什麼童年的記憶特別真切,那是因為它們是最初的人生體驗。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曾在20年內,針對540名孩子和他們的母親的生活進行記錄研究。

研究表明幼年時曾被人虐待、毆打或性侵犯者,長大成人後容易產生行為上的問題。

被傷害後不反抗,無原則地忍讓,會讓孩子失去最初對世界好惡的判斷。

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孩子的家人還需要他們保護,無原則地忍讓是行不通的。

看過一部關於校園暴力的電影,其中有一個男生在學校里被同學,跟班主任反應,班主任卻因為他成績差家境不好不當一回事。

男孩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不願去上學,家長卻逼著著他去上學,最後割腕死在了自己家的浴室里。

近幾年,國內被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越來越多。

這些校園暴力的受害者,都是些受過「要乖」教育的孩子,他們受了欺負一次次地忍讓,說到底都是因為家庭教育不到位。

家長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中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同樣也保護著未成年人渣。

▌家長怎麼做

《論語》里有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家長不應該提倡孩子被欺負之後要忍讓,也不要鼓勵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去反擊。

很多人寄希望於其他孩子講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為什麼?

因為沒準在其他家長眼裡自己孩子完美得像個天使一樣。

◢你要教會孩子拒絕

「不要」、「不願意」、「不可以」。

讓孩子學會在不合理的情況下表面自己的態度,事實證明做事果決有勇氣的孩子一般很少受到欺負。

◢該介入時要果斷出手

在公平無法保證的前提下談謙讓都是自欺欺人,大孩子在爭執中明顯占優勢時,家長要果斷出手。

也不要一味要求孩子讓步,從來沒有吃虧還要禮讓的法律。

最重要的是保證孩子的利益沒受到侵占下,至於面子哪裡比得上孩子重要。

◢隨時關注孩子的狀態

如果只針對你的孩子校園霸凌事件,只能靠家長多細心觀察了。

對孩子的狀態要多留心,有的孩子回家不講在學校里發生什麼,第二天又不去上學。

千萬不要怪孩子不懂事,或以為只是分離焦慮。

多了解情況,該換班級換班級,該轉學轉學。

◢適當地反擊是必要的

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你可以還手,但是要注意對方跟你的力量差距,打不過的要躲。

打得過的要注意分寸,最好的狀態是別讓人得逞,也別讓人受傷。

興趣班也別再只盯著畫畫、音樂、舞蹈類的報了,跆拳道、柔道什麼的不僅鍛鍊體能,還能讓孩子在受到欺負時戰鬥力爆表。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能力。

你要教育孩子,這個世界上的傷害,不會因為忍讓而縮水,也不會因為強悍而膨脹,要做個內心溫暖而有原則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